书香

焦守云:父亲对我们的影响,历久弥新

2024-11-28 10:00
新华出版社

编者按:今年是焦裕禄同志逝世60周年,《榜样:焦裕禄》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焦守云主编。该书通过详实的史料、生动的叙述和深入的分析,全面展现了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县带领干部群众战风沙、除盐碱、治内涝的感人事迹,以及他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的崇高精神。

焦守云,焦裕禄次女。几十年来,焦守云致力于宣传焦裕禄精神,无论是作报告,还是特别策划音乐电视《焦裕禄之歌》,她都把宣传父亲的事迹当成自己的责任和自己工作的一部分。无论是中央领导还是普通党员干部都亲切地称焦守云为“二姐”。焦守云现为焦裕禄干部学院名誉院长。著有《我的父亲焦裕禄》《榜样:焦裕禄》一书。

我父亲去世的那一年我 11 岁,老五才 5 岁,最小的弟弟才 3 岁。我妹妹排行老四,她对我父亲的印象也仅限于知道什么样,能想得出来。至于说我父亲具体干了什么事情,比如他在洛矿研制提升机、在兰考除“三害”等事,其实包括我在内当时都只是知道一个轮廓。我大哥比我大一岁多,他说有很多事都已经记不清楚了,要仔细想想才能记得起来,我觉得这一方面是年龄的原因;另一方面可能也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有的人形象思维不太好,但是逻辑思维会比较强,有的人记事早一点,有的人记事比较晚。至于我的弟弟妹妹,那时年龄更小,印象也不是很深刻了。

如果从我记事起算起,我父亲能给我留下记忆的时光并没有几年,所留下的印象都是一些片段。其实我对父亲的理解更多的是在长大了以后,在为人母以后,特别是进入老年以后,好像对他的理解就越来越深了。人家问我:“你觉得你父亲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我说:“他这个人做人讲感情,做事讲担当。忠实、踏实、平实。”

我母亲曾经对我说,我父亲有两个最大的特点:一是聪明,二是刻苦。说他聪明,是因为他只有小学文化水平,却能在极短的时间里突击学习工业知识,成为车间生产工作的行家里手。特别是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进修以后,进步很大。举个例子,我父亲在兰考工作时,有的沙土地比较适合种花生,我父亲就组织种花生。兰考人说,我们饭都吃不上,上哪儿去弄花生种子?我父亲说,他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找到种子。

后来,好不容易把花生种子买回来了,但是在种植过程中,有人找到我父亲说:“焦书记,现在种子有了,但是有一个问题不好解决——我们种花生的时候,发现有人吃花生种子。”我父亲哈哈一笑,说:“这还不好办?我教给你们一个办法。你们在种花生的时候,抬一桶水放在地头,弄个瓢搁那儿,种完花生以后让大家都到这里来,完了以后每个人都喝一口水漱漱口,谁吃了花生立马就知道了。”从那之后,就没人敢偷吃花生种子了,从这些小事中就能显现出他的聪明。说他刻苦,是他在洛阳矿山机器厂工作的时候,他把头拱进工具箱里看图纸、看书,因为工厂里环境太吵了,噪声太大。他为了赶工期,在工厂里加班加点不回家,就在一条长凳上打个盹儿,起来接着工作。但是,其实我父亲并不是那种“苦行僧”式的人,哪有天生就喜欢吃苦受累的人呢?

实际上,我的父亲在日常生活当中有很多爱好。他这个人,性格非常随和、有魅力:他身高有一米七八,在那个年代算是高个子,他相貌也英俊,待人真诚、和善,有幽默感,情商很高。在调到兰考工作之前,我父亲一直在哈尔滨、大连、洛阳这样的大城市工作,接触过很多新潮的东西。我父亲对生活是很热爱的,那个年代虽然物质贫乏,工作特别忙,但他很注重自己的形象,每天都把胡子刮得干干净净,虽然身上的衣服很旧,特别是在工厂里经常会把衣服弄得很脏,但他也会把衣服洗得干干净净。

我父亲很有艺术细胞,他热爱文艺,有些文艺“范儿”,他二胡拉得相当不错,跳舞水平也很高。他非常喜欢唱歌,还是个出色的男中音,他学一首歌,非得把歌谱研究透,把发音弄准确。当年他在南下工作队就在文工团里工作过,他们排练的歌剧《血泪仇》由父亲出演男一号。我父亲的文章写得非常好,在大连起重机厂时,他经常给他们的厂报、广播电台写文章,还挣了不少稿费。我母亲用稿费给他买了一件很好的衣服,这也是父亲这辈子最高档的一件衣服。

我父亲在工作中不是一个喜欢蛮干的人,而是十分讲究做事的方法。比如面对兰考的许多问题,他都是到群众中去,通过调研交谈来寻求解决之法。比如,他得知泡桐是兰考特色,但大炼钢铁时被尽数砍伐以致风沙更加肆虐时,便大力推动泡桐树的种植。那些治理盐碱的方法,也是他多次通过座谈,在实验之后找到的。我们现在在艺术作品中看到的“雪夜访贫”“百家饭”“看白戏”“卖酱菜”,这些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所以,我父亲和大家一样,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热爱工作的同时,也热爱生活,热爱我们这个家庭。(本文节选自《榜样:焦裕禄》一书)

《榜样:焦裕禄》

焦守云 主编

ISBN:978-7-5166-7389-8

新华出版社 2024年7月

定价:68.00元

责任编辑:朱景玥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