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系列活动之一——第七届中国金融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旨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以“加快金融科技创新,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助力金融强国建设”为主题,聚焦金融科技与数字金融热点领域,解析国家战略、分享实践经验、展示创新成果、探索发展路径。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大会名誉主席马培华在开幕致辞中指出,发展永远是硬道理,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而创新是引领发展的不竭动力。数据作为当今最活跃的新生产要素,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工具相结合,与金融制造等产业相结合,将产生新生产能力,激发新生产要素,进而形成巨大的新质生产力正反馈效应,本次大会很好地体现了携手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内涵。
“科创中国”金融科技产业服务团团长、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原巡视员杨竑代表主办方致辞,金融科技作为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是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引擎,是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重要推手。首届“科创中国”金融科技创新大赛自启动以来,得到了相关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地方科协、地方学会和研究咨询机构的大力支持,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的积极参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大赛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次会议重磅发布142项大赛成果。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科技监管司副司长骆絮飞在会议致辞中表示, 发展数字金融是金融机构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满足人民群众金融需要及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金融监管总局持续推动银行保险机构落实《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科学实施数字化发展战略,分阶段推进数字化转型目标,将数字化转型成效纳入科技监管评级,督促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在行业共同努力下,银行保险机构数字化治理体系不断完善,金融科技应用研发能力持续提升,数字赋能业务成效逐步显现,信息科技风险防范能力稳步提高。金融监管总局将切实担负起从严监管的职责使命,在推进数字金融发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的政策指导,强化科技风险监测和应对处置,开展现场检查和处罚问责,保障客户信息安全。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田俊丽在会议致辞中介绍,近年来西城区围绕服务国家金融管理中心职能,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等重点任务,着力构建以金融、金融科技、资产管理、数字经济为主,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4+N”产业开放体系,强化“金融街+金科新区+多产业支撑”的园区开放布局。在国内率先建设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积极探索金融科技创新试点机制、加大对金融科技企业支持、高规格举办系列品牌活动,国际影响力全面提升,未来将逐步发展成为以金融科技产业优势明显,场景体验特色鲜明、生态完整、环境优良、国际交流广泛活跃为主要特征的金融科技园区。
主旨报告环节,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以“扎实推进ESG 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为题,认为当前我国金融系统已经建立了支持绿色低碳转型的体系框架和相关产品,受到了企业的欢迎,但仍然有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ESG关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公司治理这三个维度,可以看成是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升级版,是关注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与长期价值的投资理念和对企业的一个评价标准,也是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用于决策绿色项目的有效工具,已成为金融科技工具箱里的利器;要积极推进具有中国特色本土化的ESG实践,金融机构既是ESG的执行者,也是ESG的践行者,在制定有关标准和实践方面值得称赞和学习。
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在“积极稳妥推进AI大模型在金融业应用”主旨演讲中表示,加快发展智能金融,是建设金融强国、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2023年是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应用突飞猛进的一年,金融业已经成为AI大模型应用价值最高的垂直行业之一。在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的营销、投研、投顾、风控、理赔、中后台运营等各类场景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可能改变传统金融的商业模式和服务业态,重塑未来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然而当前大模型在金融领域应用仍处早期阶段,面临不少困难与挑战,如大模型尚不成熟,服务金融业的能力不足;投入成本较高,专业人才短缺,用于大模型预训练的核心语料库存在短板;行业标准和监管规范有待建立和完善。为此,肖钢建议出台金融业应用AI大模型的指导意见,加强AI模型治理,营造大模型应用的良好生态。
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李东荣以“让数据要素赋能科技金融,助力金融强国建设”为题,认为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和稳定的关键因素,科技创新与金融发展相生相伴,科技金融已成为中国金融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然而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是如何客观准确评价科创项目;二是科技创新的资金需求与金融供给的不均衡、不匹配;三是如何及时发现预警和有效处置风险。核心问题都可以聚焦到信息不对称上,这恰恰是可以利用数据要素,利用数字金融来解决的问题。他认为数据要素赋能科技金融发展,一要顶层设计,发挥好数据对科技创新的放大作用;二要互联互通,发挥数据对科技金融的支撑作用;三要协同发力,打好财税金融数据的政策组合拳。
原中国保监会党委副书记、副主席周延礼就网络安全保险助力《“数据要素X”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落实《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需要保险提供全面的保障,特别需要网络安全保险提供风险解决方案,为数据要素发挥乘数效应的全过程提供专业评估、风险防范和漏洞修复等方面服务。要聚合各方面力量,加强行业的合作和生态建设,提升网络安全的治理空间和水平,广泛应用网络安全涉及到的行业合力,打造网络安全生态链,共同提升网络安全风险治理水平,做到互利共赢,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的,可信的发展空间。
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探讨了AI升级迭代所带来的冲击及应对之策,一是算力集中和算力竞争未来会是主要经济体之间国家级的竞争以及科技巨头之间的竞争,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金融的竞争力;二是数据共享与数据管控,派生出与行政体制、支付模式、地缘政治之间的数据鸿沟,有可能会影响我们国家顺利达成建设一流算力,一流AI模型的科技目标;三是AI对齐指的是AI系统的目标必须与人类的价值观根本利益保持一致,有可能会成为霸权国家价值观输出的技术工具,而AI合成可以模糊真实与虚假的边境,已经被用于经济诈骗,诋毁个人信誉和企业的商誉,AI操纵可能被用于操弄负面舆情,抹黑政治对手,破坏政治信任,激化社会矛盾;四是智能金融的创新应该要以AI信任和AI安全为前提,实现符合伦理标准的金融平等,保障符合安全标准的金融效率,营造符合经济规律的创新模式。李礼辉建议建设布局合理、全球领先的算力基础设施和高品质、高效率数据要素共享体系;建立一个可信、可控的数据安全制度和安全高效的智能金融制度。
主旨演讲环节,北京金融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董事长范文仲、中国工商银行首席技术官吕仲涛、成方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永忠、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副主任王建冬、国家金融科技风险监控中心总经理范贵甫、国泰君安证券首席信息官俞枫分别就个人数据信托创新、“数据要素×金融服务”、金融科技赋能数字央行、公共数据定价与资产化运营、风控能力与金融数字化转型、平台化-券商数字化转型新密钥等议题作主旨演讲。
大会现场启动了“数据要素X金融服务”生态合作行动计划,发布《中国金融科技发展概览》年度报告,展示142项“科创中国”金融科技创新大赛成果;揭牌成立“金科创新荟·金融科技工作者之家”并举办了“金融科技创新之夜”产业对接会。
“中国金融科技创新大会”已成功举办七届,成为金融科技与数字金融领域政策传导、趋势探讨、案例推介、成果分享、应用指导和业务对接的专业交流平台,对于推动我国金融科技与数字金融创新发展、加快数字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