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纪念顾炎武诞辰410周年,表达对亭林先生的敬仰之情,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在顾亭林祠内建立了亭林书堂,打造一个传承和弘扬亭林精神的新平台。通过展示研究成果,交流创新思想,推动文化产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高质量发展,让历史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
《原钞本顾亭林〈日知录〉》:最接近原貌的《日知录》
《日知录》是顾炎武本着“明道、救世”宗旨,经年累月撰成的大型学术札记。成书于清初,虽然历时未久,但是版本流传十分复杂。在各种版本中,由顾炎武本人定稿的三十二卷本的原本清初抄写本,未经潘耒和四库馆臣删改,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据了解,《日知录》传世较广的三种版本,即潘耒刻本、《四库全书》本及黄汝成《集释》本,均因清廷文字狱的高压而存在不同程度的删改。
《原钞本顾亭林〈日知录〉》是目前存世《日知录》版本中最接近顾炎武原稿的版本,学术价值极高。该原钞本由收藏家、澜起科技董事长杨崇和于2015年高价竞拍所得,由江苏省昆山市人民政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院高清原色影印出版,为世人完整准确研究理解顾炎武思想提供了珍贵资料。
7月15日,在顾炎武诞辰410周年当天,该书在昆山千灯镇举行了首发仪式。此次,昆山市顾炎武研究会将一套影印版《原钞本顾亭林〈日知录〉》赠送给亭林书堂,以飨观者。
《日知录集释 卷十二》:传古人遗风 展当代风尚
此书由安徽华冶律师事务所律师、高级合伙人,刑事法律研究中心主任王熙城捐赠。
2023年3月,王熙城来到北京,参观了报国寺,并瞻仰了寺内的顾亭林祠。通过对顾亭林祠的进一步了解,更加激发了王熙城研究顾炎武先生思想的好奇心。
在一场中国古文献专场拍卖会上,王熙城花高价拍得清刻本《日知录集释 卷十二》。为了让更多的国人了解《日知录》,让顾炎武的思想精神在当下更加发扬光大,王熙城遂将拍得的《日知录集释 卷十二》捐赠给亭林书堂,希望它能相伴于顾亭林祠,传古人遗风、展当代风尚。
《顾炎武信札释读(选编)》:书信描绘报国人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顾炎武的传世精神,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写照。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昆山市档案馆(地方志办公室)、昆山市顾炎武研究会拓展与深化顾炎武思想研究新的题材领域,策划推出《顾炎武信札释读(选编)》。
信札,又称手札、书札、笔札、尺牍,是古人进行远距离通信的主要载体。信礼作为原始凭证,可以反映顾炎武所处时代的时事、政治、人情世风以及他本人重要的人生轨迹、学问发轫与交友等多方面情况。昆山市档案馆(地方志办公室)和昆山市顾炎武研究会从顾炎武存世的信札中选取了50封思想意义和学术价值较高的信札,对其进行注释、简析,汇集为《顾炎武信札释读(选编)》,为日后释读顾炎武信札全集积累经验、打好基础。
《天下郡国利病书》:筚路蓝缕 力学笃行
顾炎武自1639年开始搜集史籍、实录、方志及奏疏、文集中有关国计民生的资料,并对其中所载山川要塞、风土民情作实地考察,以正得失。他的《天下郡国利病书》是记载中国明代各地区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历史地理著作。亭林书堂收藏了《天下郡国利病书》全书6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