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热点

频频获奖的天士力,究竟做对了什么?

2023-04-27 15:40
新华财经

天士力,再一次获奖了。

4月26日,天津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颁发了2022年度科技奖项。其中,由天士力医药集团牵头完成的“以质量数字化为核心的中药智能制造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获得市科技进步特等奖。

同时,天津天士力之骄药业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以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导向的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技术升级及应用”荣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再一次获奖,且一次性俩个,这不是偶然。

事实上近年来,一个显著的趋势是,天士力在拿奖的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稳。

比如2016年,天士力荣获的中国工业大奖,比如2021年天士力滴丸生产车间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再比如去年的第六届世界智能大会上,天士力“现代中药智能制造”入选 “WIC智能科技创新应用优秀案例”,成为加快智能科技关键技术转化应用、推进产业智能化升级的十佳典范之一,再比如入选由国家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公布的 2022 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再加上此次荣获的俩个天津市科技进步奖,天士力一直在刷新自己的获奖记录。

凭什么?它究竟做对了什么?

拆分这些奖项来看,就能看到一个关键词——智能制造。

中药是中华民族原始创新的智慧结晶,中药工业是在我国生物医药领域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核心产业。但是如何使用化学组成差异较大的药材原料,制造出质量一致的中药产品,始终是世界性难题。

天士力认为,唯有通过中药制药工程科技创新方可破解这一难题,并一直致力于搭建现代中药质量数字化的智能制造体系。

天士力将中药先进制造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相融合,形成了一套以“质量数字化”为核心技术特征的中药制药质量控制体系。

该成果围绕中药制造全过程多组分的整体性控制、中药全产业链多要素的系统性控制2个质量控制要求,融合中医药理论与数字智能技术,突破了制定符合中药质量特征的制造过程质量控制目标、开发符合中药制造特点的工艺与装备、运用数字化技术提升过程质量控制水平3个中药工业制造重大科技问题,实现了四大创新:

一是设计了中药质量量化表征指标群,解决了中药量质传递、可制造性、疗效作用的表征与评价难题,并为制造过程提供了量化控制指标;二是开拓了中药制造工艺系统开发技术,解决了中药工艺与装备协同设计的难题;三是创建了中药全程质量控制技术,解决了中药制造复杂工业过程多变量、多目标协同控制的难题;四是首创了高速射流、高频振动分散滴丸装备,自主开发工艺单元连续式产线,解决了中药智能装备研制与产线智能升级的难题。

效果也是极其明显的。

目前,依靠该智能制造体系,天士力已经建成了中药提取、固体制剂、冻干粉针 3 个智能车间,实现了复方丹参滴丸、芪参益气滴丸、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等 6 个中药大品种制造技术升级,提质增效降耗效果显著,年度药材处理量提升390%、万元产值能耗降低51%,复方丹参滴丸人均生产效率增长48%、生产周期缩66%。主要质量指标实现了当前全球制药行业质量控制最高 6σ(西格玛)目标,意味着生产出的中药产品将能达到与西药一致甚至更高的品控水平。上述技术成果已入选 121 项临床治疗指南与专家共识。

在这背后,正是天士力引入智能科技,引入数字化的力量使然。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兴国也正在成为全体上下的共识。

具体到中医药领域,2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统筹部署了8项重点工程。其中要求,研发一批临床疗效好、科技含量高、创新性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新药。

天士力作为现代中医药龙头企业,一直在加强自身的研发发力,技术储备。

天士力2022年年报显示,公司扣非净利润达7.22亿元,同比增长18.57%。中药板块表现突出,实现持续增长9.38%,达到55.57亿元。2022年研发投入达10.16亿元,占医药工业收入比例为14.22%,研发投入占比在国内业界居领先水平。

此次荣获天津市两项科技进步奖大奖,是对天士力守正创新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高度肯定,也是天士力一直埋头扎根研发耕耘创新的直观回报。

可以预见,随着天士力持续以科技作为驱动引擎,以数字化筑现代中医药全产业链,天士力未来拿的奖可能还会更多。

 

责任编辑:闫梅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