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消费金融公司的财报披露接近尾声。从整体上看,招联金融、兴业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等3家头部消费金融公司呈现出强者恒强的态势。作为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之一,兴业消费金融业绩进入行业前三甲。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兴业消费金融资产总额617.90亿元,同比增长38.67%;各项贷款余额580.56亿元,同比增长41.86%。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83.91亿元,同比增长29.78%;净利润 22.30亿元,同比增长65.14%。
业内人士认为,兴业消费金融作为银行系背景的正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近年来依托母行线上线下网点优势,正在集中力量为中低收入家庭、新市民等群体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兴业消费金融积极推广高等教育贷款“兴才计划”,参与创办兴才励志成长基地,将ESG发展理念融入普惠金融实践之中,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展现持牌机构的使命与担当。
依托数字化手段培育优势产品
今年以来,为全面推进银行业和保险业数字化转型,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要大力推进业务经营管理数字化转型,加强金融市场业务数字化建设,全面深入推进数字化场景运营体系建设,构建安全高效、合作共赢的金融服务生态,强化数字化风控能力建设。
有分析指出,由于受疫情叠加影响,非接触式金融服务已成为消费金融公司重要的业务发力点。消费金融公司通过大力推进个人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拓展线上渠道,完善数字化经营管理体系,不仅提高金融产品和服务可获得性,还有利于推动解决“数字鸿沟”问题。
“数字化转型优势为兴业消费金融插上腾飞的翅膀。借助金融科技力量,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特征识别等新技术应用研究,从而不断促进金融科技在风控、营销、服务等支持方面创新迭代。”兴业消费金融相关负责人介绍,正是因为该公司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深耕金融市场,才实现了公司业绩的稳步增长。
近年来,兴业消费金融持续做好普惠金融服务,以个体工商户、城镇中低收入人群等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充分发挥金融机构轻资产再出发的优势,从完善金融科技、强化产品创新等多领域着手,深入推进“兴才计划”项目。
其中,该公司与福建省教育厅合作首创的“福建助学”APP,就是金融科技驱动下银教合作赋能学生资助的优秀代表。该平台运用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了福建省内高中阶段以上近700所学校学生资助对象精准认定、资助名额精准分配和资助群体分类施策。截至2021年底,累计注册人数超过180万,已精准认定出享受国家助学金对象78.67万人,助学贷款资格对象18.7万人。
兴业消费金融有关负责人介绍,“兴才计划”由家长申请,贷款发放方式按照学制分批发放,全程资金用途监控,防止资金流向学业之外的无度消费。重要的是在校期间及毕业后五年内只需还利息,贷款期限最长可达20年,这也减轻了第二还款人压力,从实践效果看增强了助学贷款的可把握性、可持续性。
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新高。尽管国家助学贷款已做到“应贷尽贷”,但对于部分家庭年收入在4万元以下的大学生家庭来说,贷款融资需求尤为突出。而区别于国家助学贷款,“兴才计划”的服务对象是所有大学生家庭,真正打通了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充分体现了金融助力教育的普惠性。
下沉服务赋能乡村振兴战略
作为全球银行20强兴业银行控股的子公司,兴业消费金融以助力乡村振兴为己任,秉持普惠金融初心,积极下沉服务市场,向未能充分享受到传统银行贷款服务的长尾客群提供优质消费金融服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末,“兴才计划”高等教育贷款已经服务超过3.5万户大学生家庭,为乡村振兴国家战略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累计放款金额约11.38亿元,其中农村户籍占比达65%。
值得一提的是,“兴才计划”还被收录进中国银行业协会消费金融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的《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1》“普惠金融与社会责任”章节。金融在服务乡村大学生求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悉,兴业消费金融今年将推进“兴才计划”在全国范围内的服务落地,并且将在职人士纳入服务范围,职场人士可以申请兴才计划用于接受非全日制高等学历教育,提升学历。
拓宽普惠金融服务边界
近年来,兴业消费金融不断提升内生动力,从数字科技转型到深入乡村振兴,既加大产品和模式创新,重心下沉做好新市民服务,又保持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基本全覆盖。当前,为继续延伸普惠金融服务半径,兴业消费金融在“兴才计划”之外,启动兴才励志成长基地建设。
兴才励志成长基地,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主要帮扶对象,着力打造一个涵盖勤工助学、技能培训、职业素养、劳动意识培养和就业竞争力提升的公益性服务平台。基地目前已累计为学员提供勤工助学岗位超过1500个。同时,该基地打造具有服务乡村振兴特色的“三农”学堂、“支教”学堂和“金融”学堂,大力普及金融知识和正确的消费理念,拓宽普惠金融服务范围和深度。
据介绍,兴业消费金融下一步将计划加速兴才励志成长二级基地建设,并将继续投入勤工助学经费,为更多大学生提供培训和实习机会,推进其实习和就业技能提升,帮助大学生打通“上学资助”到“就业帮扶”的最后一公里,从而有力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践行乡村振兴的可探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