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讯

直击海德股份业绩说明会 资本管理+资产管理双轮驱动 成长价值进一步体现

2022-05-25 11:51
咸宁新闻网

5月23日,海德股份(000567.SZ)召开2021年度业绩说明会,深入解读公司业绩与经营情况,促进投资者对公司的了解更加深入。此前,海德股份2021年度业绩报告数据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67亿元,同比增长113.79%;净利润达3.83亿元,同比增长199.96%;扣非净利润达3.84亿元,同比增长196.94%。这是公司连续2年实现净利润与扣非净利润创历史新高,净利润与扣非净利润的大幅上涨充分表明了公司的主营业务持续向好,经营能力不断增强。

对于业绩上涨的原因,海德股份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抓住了困境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机遇,聚焦熟悉领域,提升资产风险控制的准确性,稳健布局,且存量资产处置成效明显,业务规模持续增长、资产结构不断优化,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大幅增加。

不良资产行业前景广阔 政策利好持续加码

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市场不良资产整体供大于求的现象日益凸显。数据显示,我国目前不良资产存量规模预计达6万亿元,如考虑陷入财务困境、经营困难、濒临破产但尚未达到不良资产标准的困境企业以及资管公司持有的尚未处置的困境资产,预计规模可能达10万亿元。这为不良资产行业提供了庞大的供应,加快海德股份重组类业务的发展脚步。

海德股份作为A股首家获得AMC牌照的不良资产管理公司,依托强产业背景、上市平台规范运作和管理经验,在资产定价、风险识别、资产运管和收购重组等方面具备特别优势。产业背景优势和资产管理业务优势形成互补,奠定了公司特有的核心竞争力,与其他资管公司错位竞争,发展势头强劲。

据公开资料显示,海德股份主要业务类型包括困境资产收购重组业务,收购处置业务、特殊机遇投资业务以及管理类业务,其中困境资产收购重组和收购处置业务是利润的主要来源。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67亿元,其中收购重组类业务收入4.46亿元,占比66.92%,收购处置类业务收入1.39亿元,占比20.91%。

与此同时,因受经济下行压力及国外复杂多变的金融环境影响,为维护金融稳定,国家政策频出,AMC  作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关键一环,其重要性愈发凸显。2022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加快不良资产处置,行业有望迎来重要发展机遇,公司作为行业主体之一,有望受益。

今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保监会在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召开专题座谈会,提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聚焦不良资产处置主业,进一步做好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重视中小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置和兼并重组,实现企业轻装上阵。

行业和政策的持续加码,为不良资产领域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值得注意的是,海德股份业务发展弹性空间巨大。公司现有杠杆仅约0.4倍(有息负债/净资产),和其他困境资管公司5-6倍的业务杠杆相比,具有较大的业务提升空间,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成长价值值得期待。

资本管理+资产管理双轮驱动 公司加速创新升级

海德股份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近年来多项经营指标表明,公司已经步入快速发展通道,具备了拓展业务领域、延展业务链条的基础条件。未来三年,公司将构建以价值创造为中心,以资本管理和资产管理双轮驱动的发展新格局,发挥海德股份、海徳资管两个主体、两个平台功能,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资产管理行业影响力,将海德股份打造成具有较强影响力和较高美誉度的价值创造型资产管理机构。

困境资产管理业务是公司基本盘,随着优质资产管理业务及资本投资管理业务取得新突破,三者占比将逐步优化。今年4月12日,海德股份与中钒储能、中国科技签署了《合作协议》,三方共同出资组建开发公司,促进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公司在积极拓展新业务领域,加快对优质资产的投资布局,从而进一步加快公司向资产管理和资本管理双驱动的脚步。

资本管理方面,海德股份将探索构建覆盖资本募投管退的“全周期、全链条”式资本管理模式。精选价值创造潜力大且契合公司资源禀赋的投资项目,通过自投、发起或参与发起设立股权基金、产业基金等形式,扩大资本管理规模。现阶段将重点推动储能新能源行业中具有发展前景的项目,特别是储能领域的全钒液流储能电池产业开发相关的项目,推动设立相关产业基金、股权基金。

资产管理方面,海德股份将继续深耕资源、不动产类的困境资产管理,精选契合国家政策的资源、不动产困境项目,稳步提升管理规模和重组收益;积极开展个人不良贷款的收购处置业务,通过参控股产业链上游持牌消费金融等机构、下游金融科技类处置机构,利用金融科技、大数据等技术,迅速抢占市场,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开拓上市公司重组业务,精选面临债务困境但具备优质资产的上市公司,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助力企业摆脱困境,实现价值提升。

同时,将加大投后管理力度,加强存量项目的系统性管理,严控项目风险,实现项目按预期或超预期退出;强化管理细化内部管控,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调整优化业务团队架构,规范的公司治理体系,高效的管理制度、流程和机制,严格的内控体系,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注重人才培养,打造专业化、年轻化、能打仗、打胜仗的人才队伍。

【推广】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张望舒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