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造成的经济衰退和动荡,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全球主要央行纷纷采取了史无前例的货币刺激政策。到了2021年,尽管零利率和量化宽松的接连刺激挽救了疫情时的美国经济,但随之飞升的通胀率也迫使美国急需收紧货币政策来降温。
2022年3月的议息会议,美联储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0.25%-0.5%区间,这是其四年以来的首次加息,同时还进一步宣布在接下来的议息会议中陆续缩减资产负债表,可以看到以美国为首的新一轮货币紧缩周期已经开始,且在飙升通胀率的威胁下需要以较以往更快的速度进行收缩,其他主要经济体央行为此也做好了相应的准备。
然而2022年2月俄乌局势的恶化却为国际货币市场带来了新的变数,随着不同经济体对这场冲突的表态,截至3月底时,作为冲突中一方的主要流通货币,因避险需求而一度暴跌的卢布却迅速回暖到冲突之前的水平,其运转逻辑和运作方式,作为现代地区因素引起货币市场变化的观察样本,以及借鉴不同经济体的应对措施来说,非常值得关注和思考。
今年年初时美元和卢布的汇率为1:75左右,2月开始卢布随着俄乌局势的恶化一路贬值,3月初时美元卢布汇率一度达到1:154,较年初时贬值近两倍,货币市场中这一时期普遍在抛售卢布而购买美元等避险货币。为了稳定卢布的购买力,俄罗斯在3月底前采取了非常强力的举措,一举将美元卢布汇率扳回到1:82,仅比俄乌局势恶化前略有贬值。
一方面,俄罗斯将卢布与黄金挂钩,宣布从3月28日起到6月30日,1克黄金固定兑换5000卢布;另一方面,俄罗斯要求其天然气资源将采用卢布结算。
前者意味着,在美国市场中的黄金价格(以美元计价)和俄罗斯市场中的黄金价格(以卢布计价)因兑换比率不同而存在着巨大的价差时,以俄罗斯国家黄金储备为筹码,吸引国际市场中的外资反复进行“(美国市场)用美金换卢布,(俄罗斯市场)用卢布换黄金,(美国或英国市场)用黄金换回美元”的套利操作,只要俄罗斯能维持住1克黄金兑换5000卢布的固定比率,逐利的国际资本便会在卢布相对美元出现贬值时采取“卖出美元,买进卢布”的操作,国际资本实现了增长,俄罗斯实现了卢布的稳定。
后者则是基于卢布作为非国际主要流通货币,欧洲央行普遍没有多少卢布作为外汇储备这一前提条件下,偏偏欧洲接近45%的天然气供应都来自俄罗斯,且几乎没有第二个等量稳定的供应商和其他替代能源可选,因此若俄罗斯强制要求其天然气采用卢布结算,则欧洲央行只能采取用欧元购买或黄金兑换卢布的方式,先获得足够的卢布,然后才能买到急需的俄罗斯天然气资源。俄罗斯的这一要求如果落实,无疑将进一步稳定卢布购买力,同时获得了部分黄金以支持固定兑换比率的继续实施,更不用说将卢布的影响力和结算系统扩张到了欧洲,进而使之前欧美对俄罗斯的SWIFT禁令落空。SWIFT禁令作为对他国金融制裁的终极工具,早在2012年对伊朗的制裁中便展现了威力,4家伊朗核心银行被SWIFT系统剔除导致伊朗当年损失了约一半的原油出口和近30%的对外贸易收入。在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7家俄罗斯大型银行被SWIFT系统剔除导致约50万张信用卡和借记卡支付功能冻结,恐慌性挤兑对俄罗斯各大银行和商业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也是在那之后,各大央行普遍开始提高黄金在其外汇储备中所占比率,其中以俄罗斯和我国为主要代表,大规模黄金增持行为一直持续至今。
也因此,俄罗斯的第二个要求目前受到了来自美国和欧盟的强大抵制,至于在亚欧大陆多年来未见的倒春寒气候影响下,因地理位置和能源结构而存在的天然气需求差异,显得较为松散的欧盟各国和俄罗斯在谈判中哪方会让步更多,还需要后续进一步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