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3日,北京冬季残奥会正式闭幕,熊熊燃烧的冬奥之火缓缓熄灭,而近几年由冬奥之火点燃的冰雪经济将继续发光发热。
(图片来源:新华社)
回顾2015年,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中国正式向世界作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承诺。国家统计局统计结果显示,自申奥成功至2021年10月,我国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达3.46亿,冰雪运动居民参与率达24.56%,提前实现了“三亿人”的产业目标。
从北京什刹海的冰刀利刃到新疆阿勒泰的毛皮雪板,从海口的室内滑雪道到广州的融创雪世界,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的影响下,冰雪项目不再只是受限于自然气候和地域因素的极限运动,而是逐渐打破地缘和时节限制,覆盖人群范围日益扩大,从小众走向普遍化、从区域性走向市场化。
今年年初,《“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统计调查报告》在冬奥会召开前夕发布。数据显示,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迅速增加至3.46亿人,其中北方参与冰雪运动的达1.86亿人,南方参与冰雪运动的人群也达到1.61亿人,超22%的参与者体验过室内滑冰、滑雪等室内冰雪运动。我国东北地区由于开展冰雪运动的自然条件较好,参与率更是高达51.74%,超过半数的东北群众都有过上冰滑雪的经历。
(数据来源:马蜂窝大数据中心)
冰天雪地就是金山银山。2016年,国家体育总局、发改委、教育部和旅游局联合发布《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将我国冰雪运动产业体系发展目标靶向2020年冰雪产业总规模达到6000亿元,2025年冰雪产业总规模达到10000亿元。由冬奥会掀起的轰轰烈烈的“全民上冰雪”热潮将冰雪运动的种子从我国北部雪原播撒向祖国各地,也将中国的冰雪体育产业、冰雪经济顺势推动至历史发展新高度。
从市场情况来说,最直观体现在冬奥会的举办带动我国冰雪运动产业迎来了大众消费的高峰期。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有654块标准冰场,803个室内外各类滑雪场。在冰雪旺季时,各大冰场和雪道更是人满为患。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和马蜂窝旅游联合发布的《中国冰雪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2022)》称,北上广深仍是冰雪旅游消费的主力军,一二线城市的客源占比达86%,90后、00后人群占消费者总数60%,年轻化趋势明显。调查数据显示,仅2020-2021年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次达到2.3亿人次,冰雪休闲旅游收入超过3900亿元。
此外,从服饰护具到场地器材设备,作为冰雪经济的重要部分,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在冬奥利好的市场环境下也迎来了需求高峰期。经济日报及京东在今年2月中旬发布的市场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冰雪运动装备成交金额同比增长135%,成交数量同比增长108%,春节期间冰雪运动相关商品更是成为了最火的“新年货”。据悉,今年中国冰雪装备器材产业预计年销售收入将超过200亿元,年均增速在20%以上。伴随着冰雪市场暴增的消费需求,我国冰雪产业的生产制造在不断创新升级,国货运动品牌也在迅速崛起。
而北京市内赛区、延庆和张家口的“冰丝带”“冰立方”“雪飞天”“雪游龙”“雪如意”等冬奥竞赛场馆将在赛后陆续面向公众开放,从而实现冬奥运动场馆可持续化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2020)》显示,冬奥赛后,北京赛区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将成为国际滑联卓越中心,从而打造成举办冰上赛事、开展群众冰雪运动的多功能冰上中心;延庆赛区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赛后将进行四季运营,同时将回村雪道改造成训练雪道,成为举办高山滑雪赛事、专业滑雪训练、大众娱乐消遣的运动场地,非雪季时期打造成山地观光和户外运动场所;张家口赛区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在赛后将成为跳台滑雪项目比赛、训练以及开展雪上足球、户外冰球等冰雪娱乐项目的运动场地,同时也将承担演唱会、音乐节等大型娱乐项目,并提供会议论坛、餐饮观光等文旅服务。
除了运动相关产业直接助力冰雪经济以外,大数据、区块链和5G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也将这场“科技奥运”的光芒带到了赛场外。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冬奥会周边文创产品的消费迅速升温。
据悉,本次冬奥会奥组委开发了超5000款特许商品,以北京冬奥吉祥物“冰墩墩”为例,这只身着冰衣的国宝熊猫以其天然呆萌的“性格”属性和憨态可掬的可爱身姿在奥运赛场内外圈粉无数,一时间成为了奥运圈的顶流IP,其周边产品及文创衍生品更是引发众人疯狂抢购:奥运期间,各大线下冬奥官方特许商品零售店一“墩”难求,人们在冬夜的王府井旗舰店门口排起长队,疯狂抢购“冰墩墩”的预售名额,国内价格被炒至四五倍;天猫、学习强国、中国银行、中国联通等线上平台也通过预售以及积分兑换的方法陆续发放抢购资格。据悉,天猫奥林匹克官方旗舰店数次上货百万件后瞬间售罄,2月23日冬奥会闭幕式当日特许商品销售额高达近1.8亿元,3月13日冬残奥会闭幕式当日组织500多万件预售商品,创下奥运史上特许商品日销新纪录。
除了爆火的冰墩墩之外,在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的科技光环加持下,奥运其他线上周边纪念品也受到了市场的追捧。2月15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蚂蚁链联合推出3D数字藏品“虎娃”,作为原创IP“十二生肖福娃”系列中的一款,“虎娃”在冬奥赛事期间化身冰雪健将,其数字形象于支付宝小程序“鲸探”上架后便旋即售罄。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冬奥会以科技赋能为亮点,在奥运历史上首次使用8K技术进行开幕式直播、也首次运用超高清和高动态范围的4K技术来进行转播和制作,不再单纯依赖卫星传输进行电视直播,而是通过由阿里云支持的“奥运转播云”向全球进行奥运转播。据奥林匹克转播服务公司(OBS)表示,仅至2月10日,北京冬奥会已成为迄今为止全球范围内收视率最高的一届冬奥会。
如此热烈的冬奥氛围以及举世瞩目的体育赛事不仅令冬奥吉祥物在国内市场拥有了火爆热度,“冰墩墩效应”更是进一步延续到了海外:因在奥运赛场疯狂“追星”冰墩墩的“义墩墩”——日本体育记者辻冈义堂的激情安利,助力冰墩墩在日本受到民众热捧,并在日本二手商品交易平台价格暴涨;由国际奥委会官方授权的海外链上交易平台nWayPlay发售冰墩墩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质化代币)数字藏品盲盒,以首发99美元的价格限量发行500个后迅速售罄,随后在二次交易市场价格一度炒至天价,nWayPlay网站上与冬奥概念相关的区块链游戏也同样迎来了全球市场的热切关注。
(图为nWayPlay网站上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主题的区块链游戏)
因此,以“冰墩墩”为代表的冬奥周边纪念品经市场热捧并走向IP产业化,不仅进一步激发了我国冬奥文旅产业的消费潜力,为赢得国内以及海外销售市场、促进相关经济产业发展、延续冬奥经济热度提供了可能性,同样也为提高我国文化输出软实力及影响力提供了重要机遇。
科技助力冬奥盛事,数字赋能带动冰雪经济。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历史阶段,冬奥会、冬残奥会的顺利举办,不仅充分挖掘并满足了群众多样化的体育文化需求、促进了各类冰雪运动事业的繁荣发展,同时也激发了我国冰雪朝阳产业的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与巨大潜力、勾画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市场下冰雪经济的雄伟蓝图。冬奥盛事虽已圆满落幕,但这把熊熊燃烧起来的冰雪产业之火将继续绵延不尽、势可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