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碳”战略深化实施,推动绿色物流产业发展、构建减碳生态这一社会命题不断进入大众视野。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当前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能源消费量已由2003年的1.28亿吨标准煤增至2019年的4.39亿吨标准煤,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由6.50%提升至9.01%,伴随着物流业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张,物流业在运输、配送过程中污染气体排放量相对较大、商家过度包装以及包装回收体系不健全等各种能耗问题随之凸显,实现物流业碳减排已迫在眉睫。
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当前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消费领域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2022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指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对物流行业绿色转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施“双碳”战略的大背景下,目前不少物流企业已相继启动碳减排路径规划,从加强绿色包装应用、加大新能源物流车推广力度、加强科技手段在物流环节中的赋能等角度出发,积极推进重点环节的绿色发展。其中,京东物流已于2020年提出到2030年碳排放总量与2019年相比减少50%的目标;顺丰提出在2021年的基础上2030年实现自身碳效率提升55%,每个快件包裹的碳足迹降低70%的目标。
为推动我国绿色发展再上新台阶,“十四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打造绿色物流,要积极调整运输结构,加强物流运输组织管理,推广绿色低碳运输工具,鼓励发展智慧仓储、智慧运输;要加快基础设施绿色升级,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发展水平,积极打造绿色公路、绿色铁路、绿色航道、绿色港口、绿色空港;要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鼓励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实施绿色技术创新攻关行动,为行业加速发展指明了方向。
围绕纲要所提出的发展目标,国开证券李友军、崔国涛认为,下一步绿色物流行业可从加速绿色物流理念的构建、加强绿色物流组织模式的推广、驱动物流供应链企业技术创新、加大对绿色物流的金融支持力度等维度推动全物流行业转型升级。
首先,从物流全产业链视角出发,引导物流企业、供应商以及合作伙伴树立牢固的绿色物流理念,加强企业之间的协作,以物流企业自身绿色化为基础不断推动物流供应链整体绿色化,进而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其次,为达到提升运输资源配置效率、最大限度减少运输污染排放的目的,要大力推动发展端到端、门到门的物流模式;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模式,简化物流的配送环节,促进可回收资源的循环利用等。
再次,通过引进、消化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加大新能源、新材料以及节能技术的研发力度,加快推广经济性较强的绿色物流技术装备,加快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加快构建绿色化、智能化、信息化的物流产业链。
最后,根据物流行业的整体发展情况,基于绿色金融的奖惩措施,制定与绿色物流发展相关的优惠政策,引导资金流向进而倒逼物流企业加快转型升级,进一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以绿色低碳为导向,加大对绿色物流智能制造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