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是风口还是泡沫?预制菜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

2022-01-14 20:17
中国财富网.田甜 刘一嘉

周末宅家不会做饭?没关系!买几份预制菜,帮你 “秒变大厨”,还比下馆子省钱。

预制菜正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相关概念股也连日大涨。有券商乐观预计,我国预制菜行业有望发展为下一个万亿新市场。

“烹饪小白”的福利来了

临近春节,预制菜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某外卖平台的数据显示,近一个月来,预制菜订单量同比涨幅超过50%。某网购平台的数据显示,“半成品年夜饭”位居“2021年十大新年货”榜首。

海底捞、西贝等连锁餐饮品牌,也已经通过“中央厨房+预制菜”的模式,推出零售化的方便菜品,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所谓预制菜,又叫“快手菜”,就是“半成品菜”,在工厂清洗、加工、搭配好了荤素菜式,再用冷冻或真空包装保存。消费者买回家后,只需要加热几分钟,或搭配自带的调料包进行简单的烹饪,就可以食用。

因为省时省力、口味上佳等优点,预制菜受到了不少年轻人的欢迎。

财富君实地探访了位于南二环和北四环的几个大型超市,在冷冻区柜台上看到了琳琅满目、各种品牌的预制菜商品,从十几元一盒,到七八十元一盒的都有。菜品种类包括:宫保鸡丁、蒜香排骨、酸菜鱼片、西红柿牛腩、火锅毛肚等。

一位导购员告诉财富君:“这些预制菜都是最近新上的,销量还不错。现在快过年了,每天来采购年货的人也明显多了。很多年轻人喜欢买预制菜,买回家直接就能下锅,3-5分钟就能吃,比较省事。”

在线上购物平台,也能找到预制菜专区。财富君仔细对比发现,相同品牌、相同菜品的预制菜在线上和线下的价格基本持平。不同之处,可能在于线上时常会有红包补贴。

其实,预制菜的销量大增是有据可循的。

华鑫证券研报分析认为,当前“懒宅经济”推动了预制菜行业的高速发展。预制菜迎合了快节奏生活的年轻消费群体的生活方式。在疫情背景下,人们居家用餐的频率增多,加之春节临近,餐饮市场进入了传统消费旺季,预制菜销量及营业收入均有望得到增长。

下一个万亿蓝海市场?

国海证券研报认为,预制菜是近五年来食品加工行业中发展最快的子行业之一。预制菜行业呈现由速冻米面等极少数品类拓展至多种菜品,由 B 端延伸至 C 端消费者,由一线城市延伸至二三线的树形发展路径。目前,整个行业规模超过2000 亿元,相关企业超过7万家。

艾媒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3459亿元,这一数字在两年后将超过5000亿元。

山西证券则更加乐观,其研报中预测称,未来3年至5年,我国预制菜行业有望成为下一个万亿餐饮市场。

在二级市场上,“预制菜”概念股也受到市场资金的追捧。1月12日至14日,沪深两市预制菜相关概念股集体爆发。截至1月14日收盘,国联水产、福成股份、得利斯、海欣食品涨停。其中,国联水产已连续三日20CM涨停。

国联水产13日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称,2020年公司预制菜营业收入占总体营业收入比重仍较小,公司将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加大预制菜产品研发和投放,提高产品附加值。

“预制菜”概念股为什么成为资本市场的新宠?

太平洋证券首席投资顾问郭树华解释说,因为预制菜的未来业绩增速的确定性较强,预计最近五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5%。市场资金更愿意选择这种确定性强、业绩弹性更大的行业来炒作。“目前,预制菜行业仍然处在一个市场渗透率的初期,这有点像前两年的新能源汽车行业,预计未来的增长将加快。”

在高速增长的行业和赛道,投资者如何把握相关的投资机会?

郭树华认为,目前预制菜行业竞争比较激烈,不同类型的公司都有机会,还没有出现能够长期持有的龙头股。只有经过充分竞争,等一些企业脱颖而出之后,可能才是长期布局的阶段。“现在更多的似乎是市场的选择,短线资金参与性更充分一些,股价波动性比较大,投资者要注意追高的风险,尽量等待回调的机会为好。”

(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责任编辑:谢玥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