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财富有约】嘉实基金姚志鹏:时代造就伟大,拥抱大级别产业趋势

分享至

投资就是投未来,坚定拥抱大级别产业趋势。

新能源汽车无疑是未来5至10年增速最快的行业。

锂电池龙头估值极其便宜,而大量二三线公司估值又极其疯狂。

永远要相信中国企业家的精神,但也永远不要高估自己对企业家的判断。

今年以来,A股震荡加剧,市场风格轮番转换,让人看不清趋势和变化。而同时,股市又悄然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新锐的“宁组合”成为现象级话题,引领着投资逻辑变局。

当全市场都在讨论“宁组合”、追逐新能源的时候,《财富有约》栏目专访了嘉实基金董事总经理、成长风格投资总监姚志鹏。

姚志鹏不仅是新能源行业的领军人物,还被称为“最强宁组合挖掘机”。这位见证了新能源疯涨十年,如今掌管规模近300亿的中生代基金经理解答了如何寻找伟大企业、挖掘确定性机会等问题。

关注!未来新能源车两大风险点

中国财富网:近期A股陷入震荡,新能源板块回调明显,如何看待板块的后市走势?还有哪些风险?

姚志鹏:8月以来,新能源板块震荡明显,核心原因是市场自3月以来持续火爆,短期交易层面风险累积,市场有震荡调整的需求。

同时,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意味着从中报开始,甚至包括三季报时期,多数行业的企业盈利边际放缓,由此对股票的估值产生一定的压力,整个市场开始主动进行调整。

展望后市,从基本面来看,新能源板块所处的环境正在快速改善,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处于需求高速增长的过程中,企业有望通过业绩的高增长消化静态高估值。

不过,未来还有两大风险需要注意。一是交易层面的风险,新能源汽车自五六月份开始反弹以后,短期涨幅非常大,且由于“市值下沉”等因素,大量二三线标的出现了更加猛烈的上涨,这类标的长期基本面兑现度较差,产生的交易风险将影响整个板块。

二是要注意宏观经济对需求终端的影响。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带动企业盈利边际放缓,一些高估值的个股就会有较大压力。

中国财富网:展望未来3至5年,您看好新能源行业的哪些细分赛道?

姚志鹏:新能源可以分为两个环节,一是发电端的太阳能、风电,另一个是用电端的新能源汽车。

太阳能是过去10年非常大的主题,在二级市场上不到10年的时间,太阳能头部企业上涨幅度甚至超过100倍,非常罕见。但是当下面临着供给端无序扩张的局面,因此可能处于比较危险的位置。行业如果在未来经过充分调整后,值得中线持有。

新能源汽车无疑是未来5至10年增速最快的行业。从产业链来看,中游核心零部件的高端制造确定性较强,因为这一环节基本由龙头企业掌控,未来随着行业的发展,不仅会出现量的增长,而且很多企业的市占率或盈利能力还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

从中线维度来看,新能源车产业链下游的整车企业也迎来大发展。当下,整车企业正经历“厮杀”的过程,一些投资标的可能退出市场,类似于10年前的智能手机市场,当年大家关注的一些手机品牌现在都已淘汰。因此,在经历技术变革后,投资者可能需要持有3至5年,才能获得行业成长的红利。

中国财富网:近期经常传出新能源车的安全问题,对板块投资有何影响?

姚志鹏: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新能源车的事故率仍然非常低,没有出现显著的异常。而且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总会经历阶段性的迷茫。

如果往前推5年,市场更多关注的是电池续航里程有多远、充电是否方便等问题,而现在,消费者已不太关心这方面的情况。因此,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问题,但问题最终都会过去。

而且现在很多事故是针对特定品牌的一些短期担忧,而不是对整个产品类型的担忧。随着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进入,对产品安全的担忧也会越来越小。当然,短期某些品牌的负面新闻可能会对销量产生影响,但如果产品本身质量过硬,最终也会消除这部分顾虑。

甄别!寻找锂电池低价成长股

中国财富网:投资者对锂电池的估值存在疑虑,这部分资产是否还有投资机会?哪些潜在标的还可以被挖掘?

姚志鹏:这个问题要分门别类去看,锂电池里面真正优秀的龙头公司,它的估值可能是全市场最便宜的,但是行业里还有大量二三线公司的估值又极其疯狂。

这是因为市场对行业的未来有预期,大量偏交易型的资金涌入后,更多考虑的是哪些股票还没涨,就追没涨的股票,而不是从行业前景以及公司的发展空间去考虑长期的竞争力。

现在锂电池行业里面二三线公司的估值非常贵,甚至处于历史高点,而行业里大量优秀的龙头公司可能明年市盈率还不足30倍,并保持着年复合增长达50%以上,这类资产在全市场也是很难找到的低价成长股。

现在锂电池板块的涨幅已经非常大,在行业贝塔阶段宣泄了一段时间后,对行业的投资就要回归阿尔法。当前要围绕锂电池各个核心环节的龙头公司投资,要聚焦在优秀的企业上,而回避那些转型进入锂电池,或者在锂电池行业中排名前5名之外要扩产的企业,这类企业属于价值毁灭型企业。

共振!新能源板块迎超预期机遇

中国财富网:新能源是受“碳中和”驱动较为明显的板块,您如何看待“碳中和”下新能源的发展机会?

姚志鹏:一方面,新能源相关产业链已经到了技术革命的转折点,即便没有双碳战略也会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双碳战略是基于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无疑能推动新能源相关产业的较大发展。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工业国,双碳战略要求我们从底层改变经济发展的动力,即需要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单位GDP能耗、减少碳排放,实现基础能源的可代替。

在供给端,就是以可再生能源,包括光伏、风电、水电去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在消费端,交通领域中大量使用电动化、电气化去替代传统汽油、柴油的使用。

因此,在双碳战略的背景下,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在未来大概率还将在政策的支持下保持高速增长。

时代的使命与技术革命形成共振,新能源板块迎来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遇。未来新能源板块的需求端一定会超预期,新能源汽车产业可能还会有5倍到10倍的增长空间。

在这样一个大的需求背景下,投资更重要的是关注竞争格局,哪些企业能够在需求爆发的过程中兑现利润,就是可以选择投资的方向。

时代造就伟大!拥抱大级别产业趋势

中国财富网:作为资本市场的热门词条,“茅指数”“宁组合”轮番霸占投资风口,您对价值和成长投资有何思考?

姚志鹏:投资就是投未来,这一点非常重要,对现代企业价值的判断,离不开对它未来的预期。

“宁组合”被投资者关注,核心原因是它背后代表的是中国在向全球领先经济体发展过程中的主旋律,而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新经济龙头的概念。

一方面,“宁组合”代表的是具有创新驱动力的行业,包括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另一方面代表的是“卡脖子”的行业,包括涉及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等领域。

投资永远要拥抱大级别产业趋势,过去5年,投资者都在追逐“茅指数”,因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企业转型的过程中,“茅指数”代表的行业就是时代背后的产业趋势。

未来,如果“茅指数”的一些标的完成了系统性的估值收缩,随着企业盈利的增长,也还是能赚到钱,但因为它本身增速较慢,上涨也会较慢。“宁组合”代表的是新时代下的新兴产业,增速较快,自然会吸引资金关注。

投资是回归对“人”的判断

中国财富网:您在管理产品时的投资逻辑和选股逻辑是什么?从投资框架角度出发,您是如何研究筛选个股?行业、产业以及宏观方面又是如何把握?

姚志鹏:投资决策中有几个比较重要的原则,一是要长期分散投资,无论多看好一个行业,也不能把所有资产都放在一个篮子里面,要坚持长期在市场活下去,就要适当分散风险。

二是投资分配方面,要在理论上能赚大钱的地方做核心配置,就是要寻找有长期产业发展的投资机会,绝对不要拒绝时代最重要的产业趋势。

三是在找准拥有大级别发展前景的行业后,还要注意选择未来的龙头企业,尤其把握企业在盈利向上改善的阶段。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估值。在权衡组合配置时,一定要对它们的估值做动态平衡,争取买到一个有性价比的资产,在长期的配置中慢慢积累超额收益。

筛选个股除了行业层面的研究以外,还要注意观察公司个体的竞争力。首先就是要研究企业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是理解公司运行的基础,但是商业模式没有优劣之分,研究商业模式是理解所投资的资产。

其次,从长周期来看,能带来丰厚回报的资产一定拥有强大的管理层,这也是筛选股票的基础。优秀的企业家和管理层,不仅能够带领企业获取新的机会,还能保证企业攫取最大的利润和市场份额。因此,对个股的选择,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人”的层面。

判断企业家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现在国内二级市场投资者,包括研究员的平均年龄多在25岁至30岁之间,基金经理平均年龄在30岁至40岁之间。而传统的企业家大部分集中在50岁以上,甚至很多60岁以上。所以,永远要相信中国企业家的精神,但也永远不要高估自己对企业家的判断,要用验证的方法去了解。

验证需要时间,可以先跟企业家聊行业、中期战略等,然后不要急于对企业做判断,而是等半年再看他的判断对不对、企业运营如何等,动态追踪企业的发展情况。再经过两年左右的追踪监测,就可以初步验证企业的规划是否能与时代趋势匹配。

中国财富网:您最近发了新基金,对于投资者来说,买新基金还是老基金好?

姚志鹏: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问题,主要涉及投资者的预期,如果投资者看好短期行情,买老基金无疑是比较正确的选择。因为老基金没有封闭建仓期,如果市场上行,能立即获得回报。

但是如果对未来半年的行情没有那么看好,或者没有能力判断市场的高低点,那么选择新基金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新基金有一段时间的建仓期,建仓期的仓位处于缓慢抬升的状态,如果市场有波动,对基金造成的负面影响就会较小。同时,新基金在建仓的时候不可避免要考虑净值,基金经理的操作会相对谨慎,也保证了基金在早期保持较小的波动率。

(提示:上述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具体操作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责任编辑:谢玥
相关推荐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