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香 >  正文

恩师申沛昌谈“路遥的大学时代”

分享至

路遥出身于陕北一个极端贫困的农民家庭,上大学前,初中文化程度,没有正式工作,不仅被罢免了县革委会副主任,还被另一派群众组织的人告状围攻,政治上受到严重打击。用“穷困潦倒”表述路遥当时的情况,不算夸张。路遥和谷溪创办《山花》,那时是写诗,不写小说,实际上以路遥当时的能力水平,还驾驭不了小说创作,写不了小说。但是路遥又是一个志存高远、不甘平庸、不怕困难、愈挫愈奋的人。所以,当1973年开始招收工农兵大学生的时候,他就写了报考大学的申请。历经磨难,最后被延安大学破格补录(用路遥的话说:“是延安大学收留了我”)。1988年9月24日,路遥在给中文系师生做报告时讲道:“在母校学习的三年,是我生活的转折点,我感谢延大。”此前的1988年7月27日,路遥给延大的题词是:“延大啊,这个温暖的摇篮……”仅此两点,足以看出路遥对延大的热爱、珍惜和感恩的深情厚意,看出他把延大看成是自己成长、成才乃至成功的“温暖的摇篮”。这是一个国家级的名人对自己母校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也是赞扬和宣传延大最精练、最精彩的“广告词”。

但是,长期以来,从路遥成功成名直到去世以后二十多年,在路遥的研究、宣传和经历介绍中,路遥在延大三年,刻苦学习、拼命攻读、博览群书、勤奋写作、关注政治、重视实践的经历和故事,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记叙和传播。路遥在延大上学三年的经历,基本上处于被封闭和淹没的状态。这对路遥是不公平,不尊重的!值得庆幸的是,我校的著名校友梁相斌,首先提出倡议并担任总策划,并组织力量编撰出版了回忆路遥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创作、实践以及他成名和去世以后许多活动的真实情况的两本书,即《路遥与延安大学》《路遥的大学时代》,回应了社会和读者的关切,提供了研究宣传路遥的许多宝贵资料,也填补了研究路遥人生中一个重要阶段的空白。

2019年4月22日,时任新华出版社社长相斌同志给我寄来了关于撰写《路遥的大学时代》一书的约稿函,同时给学校也发来了《关于商请延安大学对撰写〈路遥的大学时代〉一书予以支持的函》,拉开了撰写《路遥的大学时代》的序幕,启动了撰写《路遥的大学时代》的艰巨工程。

在新华出版社的约稿函中,相斌社长明确指出:“大学时代是路遥人生的重要驿站,在此,路遥获得了一次全面的休整、梳理与锤炼,文学素养得到了极大提高,从而开始真正走向全国文坛,直到成为一代文学大师。但到目前为止,读者对他这一段的学习与生活并不了解,尤其是他怎样步入文学的殿堂,为创作文学巨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又怎样深入社会实践等,读者都渴望了解。该书问世将对读者理解和读懂路遥有极大的帮助,对后来者有极大的激励作用,对路遥研究也会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延大领导接到新华出版社的约稿函,高度重视,快速立项,作为重点课题,并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而且,张金锁书记和高子伟校长担任编委会的主任委员,成为我们的坚强后盾,有他们的鼎力支持,我们就底气很足,充满信心。

根据出版社和学校的要求,我们组建撰写团队。我是一个召集人,具体执笔撰写的有梁向阳(厚夫)、袁广斌,他们二人都是第一本书《路遥与延安大学》的编写团队成员,别外一位就是延大中文系74级校友、《延安日报》原总编辑张春生。他们都是摇笔杆子的秀才,又都是延大校友。同时邀请中文系73级(即路遥所在班级)和中文系74级40余名校友及教师代表从全国各地返回延大,于2019年6月5日举行了“回忆路遥的大学时代”座谈会,时任校长的张金锁书记和时任新华出版社社长梁相斌参加座谈并发表讲话。到会的路遥同窗校友,争先恐后,热情澎湃,满怀深情和自豪地回忆路遥在延大三年学习期间的许多鲜为人知、感人至深的经历和故事。这些珍贵的活资料奠定了这本书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我们确定撰写计划和提纲。座谈会后,我们把大家的发言(包括书面发言)整理汇编成一本《回忆路遥大学时代》的资料集。发给几位作者认真阅读思考,各提方案,经过反复讨论研究,于2019年9月底形成了一个关于《路遥的大学时代》编撰计划书,包括撰写提纲。然后,自报公议,确定作者分工,责任落实到人。2020年3月份拿出初稿,6月初拿出三稿,7月份拿出四稿送出版社审改。这期间,先后召开了4次编辑部会议,在大家分别交叉互换看稿的基础上,又集体讨论4次,不断进行修改。可谓四易其稿,艰难撰写。难在何处呢?难就难在我们原来对路遥的想象有点过于丰富,对路遥的故事期望值偏高。对现有的文稿看了以后有点不解馋、不过瘾,觉得写得还有点不到位,似乎应该有更多感人的故事和经历。但是,据我所知,路遥是一个有抱负、谋大事、想成大名的人。从他上大学的目的来看很明确,很单纯,我把它归结为“一、二、三”。即一个目标(要当大作家),两个爱好(阅读和写作),办好三件事(就是上课、读书、练习写作)。在路遥的心目中,只要实现了这个“一、二、三”的总任务,他的大学就是上好了,成功了。所以,他的言行举止,所有活动,都是围绕“一、二、三”这个总目标、总任务来安排的。至于谈情说爱,社交活动以及其他交往,都少之又少。因此,就没有什么奇闻轶事、街谈巷议的故事。从他的性格上来讲,他是一个重行轻言、求稳戒狂的人,许多事只想不说,只做不说。他当时的朋友圈子小,和同学闲聊乱谝的机会也不多,所以也没有多少故事可说可写。

我认为,现已出版的这本《路遥的大学时代》分六个章节,15万字的规模,全方面,多角度地反映了路遥在延安大学三年期间的学习、生活、创作以及社会交往等方面的真实情况。给研究、评论路遥的专家学者,给热爱路遥的读者朋友们,提供了路遥大学时代的一些原生态的故事与经历,供大家品读、研究和评论。阅读该书,对于广大文学爱好者以及在大学校园读书的莘莘学子都将是一种激励和启迪。有专家认为,在国内保持路遥作品阅读热度不减的情况下,路遥的人生道路与生活阅历也受到广泛的关注,成为激励年轻人奋发向上的动力。在路遥不长的人生旅程中,进入延安大学被认为是他坎坷命运的重要转折点,是他在文学上进行淬炼提升的试飞阶段。了解探讨路遥在延安大学的学习和成长的经历,是理解路遥作品内涵和感悟路遥之所以能在文学上攀登高峰,取得辉煌成果的密钥。

路遥是延安大学的杰出校友,他生前是一座高高耸立的丰碑,去世以后是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热切希望延大的年轻校友们,以路遥为榜样,用路遥精神学习路遥。好好研究路遥,宣传路遥,传承路遥的业绩和精神,在路遥曾经学习生活过的这个“温暖的摇篮”里,珍惜青春,热爱读书。努力把自己培养和淬炼成党和国家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者:延安大学原党委书记、原校长申沛昌)

 

 

 

责任编辑:李艳霞
相关推荐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