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应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 年内187家上市公司开展套期保值业务

分享至

自5月中旬以来,国常会连续三次“点名”大宗商品,多部委出台举措后,前期涨幅较高的黑色系、有色系等大宗商品逐渐降温,价格出现回落。

在此轮价格上涨过程中,处于产业链中下游的企业纷纷主动出击,采取套期保值、‍‍策略采购、调整终端产品价格等多种举措,以抵消原材料价格上涨产生的影响。

多举措应对原材料涨价

“今年一季度,公司产量增长叠加铜、钴等商品价格上涨,带动公司盈利能力显著提升,但上游商品价格上涨,一定程度抬升了公司的生产成本。”洛阳钼业董秘岳远斌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价格波动,公司运用金融工具来锁定价格、规避风险。目前,公司旗下IXM是世界第三大金属贸易公司,期现结合的运营模式有利于抵御行业周期性风险。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发现,截至6月18日记者发稿,共有187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或子公司使用自有资金开展商品期货套期保值业务(不含外汇套期保值)。

“通过套期保值提前锁定成本,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经营的市场风险,让企业将更多资源和精力放在技术研发和生产工艺改进上,有利于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中钢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胡麒牧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大宗原材料成本占到制造业生产成本的一半以上,因此,控制大宗商品采购价格波动对于生产企业控制成本,保持当期经营的稳健具有重要意义。

未采用套期保值的企业,则通过锁定原材料价格、提升生产效率等措施,来应对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一家家电企业相关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为了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公司主要是采取了策略采购(‍‍与供应商提前锁价)、改善生产效率、优化产品以及提升产品价格等措施。

在沪深交易所的投资者互动平台上,不少投资者也对相关上市公司发出了密集提问,包括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公司毛利率的影响、公司采取何种举措应对等。

国机重装在回复投资者时,详细列举了公司采取的“及时将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传导给经营订货前端,将材料涨价压力传导给客户”“拓展供应商资源,分产品种类与优质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需关系”等五种应对举措。

希望价格能保持相对稳定

在国家多部门采取措施后,相关大宗商品的未来走势,亦是企业关注重点之一。

“预计在国家多部门出台举措后,黑色系、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会企稳回落。公司所处的行业是充分竞争的市场,如果原材料价格再上涨,可能更多的是向下游传导,所以,长期来看,希望大宗商品价格能保持相对稳定。”上述家电企业相关人士表示,因为现货价格传导较慢,而且公司有一定的库存,所以目前还没有明显感受到原材料价格下降。

“国家采取举措,稳定大宗商品价格,不仅有利于降低下游企业生产成本,维护终端消费品价格平稳,促进社会和谐,同时也有利于大宗商品厂商回归合理利润,行业可持续经营。”岳远斌表示,希望大宗商品价格保持稳定,避免大起大落。一方面,包括铜、钴等属于市场稀缺资源,适当价格回归有利于企业加大开发力度,提升产能,更好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有色金属行业开发周期普遍较长,稳定的价格预期有利于企业准确把握发展节奏、规避风险。

责任编辑:吴芃
相关推荐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