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代表委员聚焦健康养老保险 首要解决普惠性问题

分享至

健康保险和养老保险是今年两会不少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记者综合他们的建议发现,大家都把解决康养保险的普惠性问题放在了首要位置。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大学教授张琳表示,我国现有的补充医疗保险包含居民大病保险、城镇职工大病保险和公务员补充医疗保险,但从目前来看,尚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对保障的预期。为此,应建立覆盖全社会的普惠型补充医疗保险机制。

张琳建议,在运作模式上,政府应深度参与,鼓励职工使用医保卡购买补充医疗保险,拓展覆盖人群;通过招投标确定承办和经办机构,明确保本微利的经营原则;投保条件应不限年龄和既往病史,以降低保费做到普惠。“要实现社会保障的可持续增长,单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商社融合是系统集成、协同发展的可行方向。”

作为普惠性补充医疗保险的试水产品,“惠民保”去年迅速走红。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表示,“惠民保”作为一种新业态的医疗保险,是适应当前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发展需要的新探索,保费低廉、核保宽松,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普惠性。但发展中亦暴露出定位不清晰、参保率不高、逆选择风险较大等问题,需进行规范。

周延礼提出三点建议:加强顶层设计,给“惠民保”定性定位,设定共保保险机构遴选规则,政府参与保险机构入围相关指导工作,扩大覆盖范围,减低销售成本,进一步实现让利于民;建议医保大数据为“惠民保”项目提供支撑;建议保险公司克服短期行为,在精细化道路上做深做实,可从特定病种出发进行保障方案设计,对特定病种提高医疗待遇、增加药品目录和诊疗项目清单,切实减轻大病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太保寿险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周燕芳同样关注“惠民保”的发展。她表示,从落地情况看,目前“惠民保”发展面临着普惠性和公平性有待改善、发展可持续未引起足够重视等两大难题。

她建议,应明确业务定位,从政府定制转变为市场化运作;形成“惠民保”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支撑,出台相关文件规范“惠民保”业务的开展,推进医保与商保的数据共享,为科学定价形成数据支撑;配合区域一体化及医疗保险统筹层次的提高,探索区域型惠民类补充医疗保险产品和服务。

责任编辑:吴芃
相关推荐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