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南下资金1月爆买超2600亿港元,这些风险不得不防

分享至

原标题:南下资金继续疯狂!1月爆买超2600亿港元,这些风险不得不防 

今年以来,南下资金凶猛,1月26日,截至11:00,南向资金净流入达100亿港元,为月内第16个交易日净流入额超百亿。月内总净流入规模超2600亿港元,该资金体量已超2015年和2018年港股通全年净买入。

港股表现更是牛冠全球。截至1月25日收盘,恒生指数年内累计涨幅达到10.75%;恒生科技指数累计涨幅高达23.04%,不仅跑赢A股,也高于同期美股、日本和欧洲股市涨幅。

值得关注的是,在一片欢腾的背后,不少机构开始警示,南向资金更多看中的是具有稀缺性的科技龙头,而其他港股标的并不具有该优势,投资者需保持谨慎。

南下资金月赚超两千亿!

自去年底以来,港股通资金已连续24天净买入,上周(1月18日-22日)港股通资金净流入954.81亿港元,创出沪深港股通开通以来周度净流入规模的新高。

截至1月25日,南向资金单月净流入规模已达2504.66亿港元,占香港股票市场成交额的7.47%。在此之前,南下资金单月净流入纪录是2020年3月,当月累计净流入1397.39亿港元。而截至目前,1月单月累计净流入规模不但远超此前,极有可能相较此前的最高纪录翻番。

净流入凶猛,成绩也优秀。从持股市值来看,截至今年1月22日,南下资金累计持股市值达2.58万亿港元,较2020年12月末的2.09万亿元增加了4885.2亿港元。结合净买入金额来推算南下资金单月已经净赚2380.54亿港元,收益率高达11.36%。

市场人士指出,资金持续南下主要有四点原因:

一是港股连续两年未涨,相比美股具备相对优势。AH溢价率也处于近十年高位,港股老经济企业估值偏低,业绩回升带来价值提升。

二是港股成为优质新经济企业上市及中概股回归二次上市首选地,稀缺性资产受到资金追捧。

三是内地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已经提前布局,从而全面提振了市场乐观情绪。华西证券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公募基金2020年对港股的配置比例实现翻倍,2020年第一季度时,港股在公募基金中的配置比例仅为4.91%;到了第四季度,这一比例已上升到10.23%。值得关注的是,2020年第四季度,公募基金在腾讯控股、美团、香港交易所等龙头股上加仓幅度明显。

四是较为充裕的流动性环境为港股提供了支撑。中金报告指出,因为疫情防控相对滞后、政策依然相对宽松,港股市场的流动性也会受到支持。该机构资金流向监测显示,国际资金已经连续21周流入香港市场。

近300只港股获资金买入

哪些个股获南下资金青睐呢?

从持股量变动情况来看,1月以来,截至22日,642只港股通标的中,286只获得南下资金买入,占比44.55%。

南向资金持股增加量居前的十大个股为中国海洋石油、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保利协鑫能源、中芯国际、中国中车、现代牧业、民银资本、中国交通建设。

哪些个股又在被南下资金“抛弃”呢?

从持股量变动情况来看,1月以来,截至22日,311只港股被南下资金卖出,占比48.44%。

南向资金持股减少量居前的十大个股为中国银行、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广汽集团、丰盛控股、农业银行、中国石油股份、中国动向、中国生物制药、协鑫新能源、长城汽车。

有意思的是,从行业来看,减持的个股与增持个股一样,都是集中在非必需性消费、地产建筑业、金融业等。

投资者需保持警惕

随着科技股带动港股主要指数大涨,全面看涨港股的呼声四起。但也有不少专家坦言,虽然港股近期表现向好,但投资者仍需保持警惕。

中信建投在最新研究报告中就指出,在全球经济曲折回升的背景下,港股预计会波动回升,但港股并非绝对的价值投资洼地。在银行、地产等前景相对暗淡的行业中,港股并没有估值优势,且消费、医药等行业的港股标的更贵。展望未来,内地投资者选择美团、小米、港交所等稀缺标的是可以的,但并不建议全面加仓港股。

瑞信中国证券研究主管黄翔表示,相较于内地市场而言,香港市场受到全球市场影响更深,因此其风险也较多。此外,投资者在近期更多关注了新经济板块的表现,但其实港股中旧经济行业比例较高,这也影响了港股去年的整体表现。

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资官陈嘉禾亦提醒,对于那些有准备、理性的投资者来说,香港市场无疑给他们开辟了一个新的盈利场所,让他们能够利用国际投资者不理性的机会,赚到在内地市场赚不到的钱。但对于那些不惜花费高额溢价,在内地市场买入香港市场指数基金的投资者来说,他们对几天之内就会到来的亏损视如不见,对明显能够以更合算的价格做成的的交易方案完全没有觉察能力。对于这样的投资者来说,盲目追逐香港市场的投资机会无疑是危险的,只有多一些理性、少一些冲动,才能对得起自己的金钱。

(提示:上述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具体操作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责任编辑:何苗
相关推荐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