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三大报精华:基金机构慎对量子概念股

分享至

10月20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分别在头版刊登了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

中国证券报指出,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在全球经济深度衰退背景下率先企稳回升,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成功的防疫措施;二是相关部门及时出台了灵活适度的宏观经济政策,并不断优化调整;三是坚定不移地推出一系列对外开放举措。预计中国经济的良好复苏态势在四季度会延续。

上海证券报指出,三季度GDP增速转正、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转正、基建投资增速转正、工业生产增速转正、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速转正、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增速转正、第三季度消费增速转正,7个“转正”彰显中国经济增长强劲动力,内生韧性进一步凸显。

证券时报表示,经济修复进程不仅在总量上稳中有进,在结构上也逐步改善。展望四季度,中国经济的韧性优势有望进一步凸显,走势图持续向好,并从多个角度支撑人民币资产在全球视野下的相对表现。

逆回购料发力,资金供给有望增加。近期,中期借贷便利(MLF)如期完成超额续做,央行逆回购操作也适时重启,10月央行公开市场“补水”操作拉开帷幕。业内人士认为,10月资金面供求仍面临较大缺口,尤其是即将到来的税期高峰和债券发行高峰存在重叠,“补水”操作有望加码,央行逆回购操作料逐步发力。(中国证券报)

债券市场内外兼修开新局。30多年来,我国债券市场从独自求索到拥抱世界,已吸引近千家境外机构入市,成为我国金融对外开放重要阵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债券市场改革发展将不断深入,对外开放继续扩大,互联互通进一步取得突破,必将为经济形成新发展格局贡献力量。(中国证券报)

基金机构慎对量子概念股。量子科技概念股近日出现异动。记者与多位公募基金经理交流后发现,在投资界,量子科技领域的研究几乎属于空白,A股市场相关的投资标的也较少,基金经理布局十分谨慎。从昨日市场表现来看,量子概念股持续受到投资者的热捧。(中国证券报)

过渡期整改压力不减,结构性存款“退潮”难。央行最新公布的金融机构信贷收支统计数据显示,9月末,中资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为8.98万亿元,相比8月末压缩了4450.81亿元,环比下降4.72%。这是最近连续5个月的压降结果,也是自2019年以来首次低于9万亿元。如果按照在今年年底之前压降至年初规模的三分之二的既定目标,中资银行四季度结构性存款规模压降的压力较前期更大。(上海证券报)

大宗商品“金九银十”表现平平,部分冷门品种异军突起。9、10月份不仅是消费的“金九银十”旺季,更是基建、化工等行业的开工密集期,大宗商品通常能迎来阶段性的“小牛市”。然而,今年的“金九银十”却显得出乎意料,在往年通常迎来上涨的钢铁、有色、建材等品类表现平平,聚合MDI、棉花、硫磺等一波冷门大宗商品则异军突起。(上海证券报)

棉花价格大涨“水货”增多,部分轧花厂停收。面对飞涨的棉价,10月18日晚间,新疆喀什一家轧花厂决定停止收购。“棉花里掺有水,还有砖块,这种情况2010年棉花价格高的时候出现过,那一年棉花价格历史性地达到3.3万元/吨。”该轧花厂一位负责人随后给记者发了一个视频,视频中有人开着拖拉机往即将收获的棉花上喷水,好端端的棉花成了“水货”。(证券时报)

冠脉支架集采规则落地,医疗器械市值单日蒸发460亿。10月19日,医疗器械股领跌市场,凯利泰跌幅超9%,乐普医疗、三鑫医疗跌幅超8%。医疗器械指数内61只个股单日市值蒸发近462亿元。港股同样难逃“厄运”,微创医疗收盘大跌11.93%。(证券时报)

整理:毛超

责任编辑:谢玥
相关推荐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