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三大报精华摘要:上市公司首季业绩显韧性 养老保险基金频频逆势抄底

2020-04-30 11:05 来源 : 中国财富网      原创

分享至

4月30日,《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分别刊登了大部分A股上市公司2019年年报与2020年一季发布报落下帷幕的消息。

《中国证券报》刊文指出,4月29日,上市公司2019年年报、2020年一季报收官。截至4月29日晚间发稿时数据显示,A股共有3432家上市公司披露2019年年报,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7.3万亿元,同比增长10.2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3.83万亿元,同比增长11.01%。目前,A股共有3092家上市公司发布2020年一季报。这些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8.11万亿元,同比下降7.3%;合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242.21亿元,同比下降19.02%。业内人士认为,除特殊行业外,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在疫情防控期间,积极复工复产,业绩显露较强韧性。社保基金等重点机构投资者一季度整体增持A股上市公司,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软件服务业受机构投资者青睐。

《证券时报》刊文表示,有两类行业从疫情中直接受益。一类是与“抗疫”直接相关的医药生物行业,另一类是因大众居家隔离催热的“宅经济”领域。整体来看,2020年一季度,作为“抗疫”主力的医药板块业绩受疫情影响分化显著。已披露一季报的医药生物行业公司中,一季度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实现增长的公司不足五成。具体来看,服务于疫情防控的医疗器械、新冠肺炎检测类产品一季度业绩多大幅增长,而其他业务不直接相关的医疗器械、疫苗、医疗服务等则受到明显冲击。除了医药抗疫板块,受益于疫情的还有必选消费品、游戏、在线办公等“宅经济”领域。疫情期间,由于大众居家隔离进而带动“宅经济”需求增长。基于此,一些大众消费品公司业绩表现超预期。

5月MLF操作有看点。4月资金面鲜有波动,近几日在税期、节日备付等因素影响下,隔夜资金利率再创新低,更凸显流动性充沛。金融机构对“滚隔夜”的热衷和央行逆回购操作的持续停摆,令市场对杠杆操作的担忧悄然浮现。分析人士认为,流动性不宜过度,但仍有必要维持合理充裕;市场利率向下面临约束,但保持低位运行问题不大。央行5月流动性操作有望比4月积极些,逆回购操作可能适时回归,但定向降准和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仍将是重头戏。(中国证券报)

稳定扩大汽车消费措施出炉。国家发展改革委4月29日消息,为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国家发改委等11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指出,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展汽车消费信贷等金融业务,通过适当下调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延长还款期限等方式,加大对汽车个人消费信贷支持力度,持续释放汽车消费潜力。(中国证券报)

两部门:严格限制盲目建设超高“摩天楼”。住房和城乡建设部4月29日消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联合印发《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通知》明确,严格限制各地盲目规划建设超高层“摩天楼”。(中国证券报)

税务总局:一季度减税降费7428亿元。国家税务总局相关负责人4月29日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一季度全国累计实现减税降费7428亿元。一季度税收收入同比下降16.4%,预计二季度降幅将明显收窄。税收数据显示,全国企业复产复销逐周向好,目前销售收入已接近去年可比水平的95%。(中国证券报)

深交所首次在中关村基地举办上市仪式。4月29日,北京北摩高科摩擦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中关村基地举办上市仪式,这是深交所首次在异地中心为企业举办上市仪式,活动参照深交所本部现场上市仪式各项流程,并同步进行直播互动。(中国证券报)

首季新增持股逾百只 密集调研中小创。随着上市公司2020年一季报陆续披露,险资持股路线图逐渐清晰。Wind数据显示,在目前已公布一季报的上市公司中,有282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出现了险资的身影,分行业来看,保险、银行、房地产等权重蓝筹股仍是险资的“基本盘”。(中国证券报)

保亿万市场主体 促经济有力回升。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央日前作出“保市场主体”这一重要部署,将进一步稳住经济基本盘。一系列助企纾困举措近期陆续出台,更多扶持政策已在路上。专家表示,从经济长期发展角度看,稳增长的关键,仍在于更加有效地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提高经济增长内在动力。(上海证券报)

紧锣密鼓迎接创业板改革 深交所会员单位6月30日前将完成相关技术准备。4月29日,深交所联合中国结算深圳分公司,就有关技术系统准备事项通知各会员单位,根据要求于2020年6月30日前完成相关技术准备。深交所将联合中国结算深圳分公司择机组织仿真测试和全网测试。市场人士预期,经过两个月的技术准备后,还会有最后的技术通关测试。(上海证券报)

创业板改革大幅提升对新经济企业包容性。在业界看来,改革后创业板定位明确,从发行条件来看,允许特殊股权结构和红筹企业上市,为未盈利企业上市预留空间,大幅提升包容性,利于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更好地服务创新创业企业。(上海证券报)

银保监会推十项举措 促保险中介稳岗就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以来整个保险行业展业情况不如往年同期。对此,监管鼓励支持政策迭出,其中针对保险中介领域,本周银保监会中介部在行业内部下发了《关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促进保险销售等中介从业人员稳岗就业及保险中介机构经营有关事项的通知》。(上海证券报)

新三板首届挂牌委委员亮相 逾七成为外部委员。29日,全国股转公司正式向社会公布了首届挂牌委委员名单。首届挂牌委委员共35名,除全国股转公司的10名内部委员外,外部委员人数占七成以上,7名来自证监会系统单位,12名来自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等市场机构,6名来自基金公司。(上海证券报)

深圳拟立法推动“同股不同权” 创业板注册制上市资源将更“丰盛”。创业板注册制下的上市公司储备库有望持续扩容。4月28日,首次提请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的《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草案)》,拟规定在深圳注册的企业可以设置特殊股权结构,在普通股份之外,设置拥有大于普通股份表决权数量的特别表决权股份,并允许该类公司在深交所上市交易。(上海证券报)

养老保险基金频频逆势抄底 88只股票获大举布局。一季度,投资风格稳健的养老保险基金加大了布局A股的力度。根据最新披露的上市公司一季报,截至4月29日,共有88家上市公司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上出现了养老保险基金的身影,其中获其新进和增持个股达64只。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业绩大幅下滑,但有望出现业绩反转的部分行业龙头公司,成为养老基金“逆势布局”的对象。(上海证券报)

一季度机构扎堆医药消费科技龙头股。随着公募基金一季报、上市公司一季报的陆续披露,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社保基金、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等各类机构持仓情况显现。总体而言,一季度末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仓位较高,各类机构扎堆医药、消费、科技龙头股,减持金融股。(证券时报)

机构占比提升 改善A股生态。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公募基金持有A股市值占流通市值比例进一步提升,并创下5年半以来的新高。截至3月31日,公募基金持股市值2.54万亿元,占总流通市值的比例为5.57%。(证券时报)

沪市主板公司去年净利3.19万亿增长9%。29日晚间,沪市主板1500余家公司年报业绩基本出炉,数据初步统计显示,沪市主板公司在营业收入、净利润、扣非净利润以及经营性现金流上均实现正增长,在国民经济中继续发挥着压舱石、定心盘作用。这也集中体现了我国经济所具备的强大韧性,为2020年面对复杂形势下的攻坚克难提供了巨大的回旋空间。(证券时报)

四大行一季度不良贷款小幅反弹 工行营收负增长近4%。4月29日,随着中国银行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四大行一季度业绩出齐。整体看,一季度四大行主要财务指标表现平稳,净利润继续保持小幅正增长;但营业收入分化较大,建设银行一季度营收2093.95亿元,同比大增近12%,为四大行之首,工行一季度营收则出现同比负增长3.62%,为2269.79亿元。(证券时报)

公募一季度增持医疗保健信息技术 大举减持金融股。随着2020年公募基金一季报全部披露,近3000只主动权益基金一季度调仓换股情况得以曝光。从公募基金一季度操作路径来看,一方面,依靠小幅降低股票仓位和持股集中度来应对市场波动影响;另一方面,调仓换股上更青睐医药股、科技股等,而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旅游股、航空股,以及中国平安、招商银行等遭到减持。整体来看,基金经理更重于精选个股而非局限于某一行业,估值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证券时报)

(张维嘉整理)

责任编辑:谢玥
相关推荐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