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香 >  正文

在群山与河流之间发掘诗意

2020-01-22 15:58 来源 : 光明日报     

分享至

诗人吉狄马加的诗歌中常常出现“群山”与“河流”两个意象。“群山”代表源于生命本真的爱与力,以及由此而衍生的文化、精神,他以生命刻画着群山。他的诗歌深度则来自奔流不息的河流,情意贯穿生命与诗意的人类长河,成为其中随水东进的潜流,抑或跃然浮动的浪花。吉狄马加的诗歌不再是民族记忆流逝的单纯挽歌,而是对土地、对山野乃至对地球的关切,是对有生之灵的关注,是对人类、文化以及精神的负重,有高度、有锐度、有力度。

赋予群山更高的海拔和更博大的襟怀

 吉狄马加的人生、灵魂与诗歌中,“群山”是挥之不去的峻拔,这是他以全部的力量烙在骨子里、灵魂深处以及诗歌中的存在。生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的吉狄马加,完全是一个从群山深处走出来的大山之子,一个流淌着纯正彝族血液的诗人,群山也自然成为他的故乡、他的血脉、他的族群的象征。同时,他心中和笔下的群山还远远超越于此,具有更高的海拔和更博大的襟怀,包含着他对世间的悲悯、对美好的执守、对精神的信仰。他的文化演讲集题为“敬畏群山”,鲜明地亮出他对山地的爱与敬。这样的“敬畏”,固然与他本是大山的子孙有关,更是理性、反思、博观、内省之后深刻的博大体悟和人性理解。

 吉狄马加以深情关注故土和民族的点点滴滴,诉说骄傲,缅怀逝去,忧虑现实,为民族精神谱系的传续和文化根性的存留而长歌当哭。他以诗笔彰显口弦这一微小乐器的强大力量,他忧虑现代文明对故乡的侵袭,他痛苦于民族精神传统的断奏。他心中的群山,如果仅仅只有自我的高度,那么吉狄马加的作品或许早就泯然无声或仅仅只是微声低吟了。因为,当下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中并不缺乏类似的声音。在这样的高度上,和鸣已经太多,如众蝉齐奏,群鸟相呼。

 吉狄马加之所以成为吉狄马加,是因为他心中和笔下的群山,不仅仅是他的出生地和故乡。他绝不狭隘地局限于此,而是从自我的经历和情感宕开,更加通达地观照了山地在“当代以都市、工业和信息为主导的文明背景中,山地之于我们的生存、生活和思想”,是否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和意义。他坚定地认为,“实际上,即使生长于都市、祖祖辈辈生活在平原的人,谁又不曾对遥远而神秘的群山魂牵梦萦呢?谁又不曾面对崇山峻岭在敬畏中沉思默想或在惊奇中欣喜若狂呢?说到底,我们明白,在这个地球上,山地既是一个特殊的地理概念,又是一个文明载体,也是一种心灵寄托。也就是说,从自然的角度看,山地是这个地球上生物多样性和物质丰富性的资源宝库;从文化的角度看,山地是人类多元化、多元生活的诞生地和传播地;从精神角度看,山地是生命的肇始、记忆的故乡和灵魂的神秘归宿”。在他这里,山地富有物质与精神文化的双重价值。

 其实,在吉狄马加的诗歌中,群山是一种源于人类根性,对自然的亲近、对情感的体悟、对传统的守护、对信仰的坚持、对文化的尊重等一切美好的、朴素的、可贵的存在。然而,群山似乎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取而代之的是对生命与爱最直接的体悟力的丧失,对原生的、质朴的真善美的忽视。于是,吉狄马加除了以文化演讲的形式为山地及山地文化、山地精神的存续而疾呼,他还以诗歌探索和彰显在当下社会群山是如何矗立在人的心灵与血脉之中的,又试图以诗歌的力量去唤醒人类灵魂中沉睡或被遮蔽的爱、包容与信仰。

赋予河流诗性的生命与深度

 吉狄马加能够卓然屹立于诗人之林,除了群山的高度之外,还源于他对诗歌深沉的爱。诗歌,对他而言,是融入生命的河流。生命不息,诗性不灭,长河奔流,诗意有源。对群山,他敬畏并且有着强烈的关切感、责任感、使命感,对诗歌,他又何尝不是爱而重之呢?

 因为懂得和深爱,吉狄马加自觉地背负起了诗歌神圣的责任和使命。他的诗歌不是开在尘埃中的凡俗之花,而是翱翔在群山之巅矫健的雄鹰,有着让人仰止的高度与俯瞰方有的情怀。吉狄马加在2018年“塔德乌什·米钦斯表现主义凤凰奖”颁奖仪式上的致谢辞中曾说:“不用怀疑,如果诗歌仅仅是一种对自我的发现,那诗歌就不可能真正承担起对‘他人’和更广义的人类命运的关注。……在这样一个时代,作为有责任感和良知的诗人,如果我们不把捍卫人类创造美好生活的权利当成义务和责任,那对美好的诗歌而言将是一种可耻的行为。”

 正是对诗歌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加之作为群山精神捍卫者、传承者的自我认知,吉狄马加有一种以诗歌守护和呼唤人类性的文化信仰和责任担当。他深知,河流之于人类文明的价值和意义。人类文明的历史中,纵贯古今的长河,除了长江、黄河、密西西比河、尼罗河等,还有一条不可或缺的长河,那便是诗歌。这条长河,刻画人类的过往,攸关人类的未来。腾跃飞舞的浪花,是人类文明的高度,潜龙藏珠的水底是人类精神的深度。吉狄马加将他的爱献给诗歌,将他对民族的担当、人类的关切、群山的敬畏,皆融入这条长河,贯穿这条长河,在这条长河中激荡起属于他的浪花。

 一遍又一遍地怀着叩问之心去细读,我一次又一次地被吉狄马加诗歌中深刻的感悟、博大的关怀,诚挚的敬畏所震撼。吉狄马加和他的作品蕴藏着土地浓黑肥润的生机,饱含着群山托举天穹的勇气,奔腾着河流生生不息的力量,凝聚着他对这土这山这河这人的爱恋。我能与他的心痛共鸣,那是现代文明的轰鸣而至,消解和弥散许多他和我都记得的、依恋的、热爱的存在,甚至消解和弥散了他和我自己。因此,他和他的作品,是叩问苍穹的歌啸,是守卫过往的执着,是嵌入皮肤、植根血肉、穿刺灵魂的骄傲,是千年不绝、浩瀚无垠的精神,是至刚至强、虔诚于心的信仰。可是,吉狄马加又超越桎梏,他的关切、爱恋与痛楚,浸润着地球上微小的生命体以及附着于其上的精神与灵魂,那是他悲悯的、向往的、动心的,希冀能存续下来的另一些珍贵的存在。他对传统精神的延续,对地球生命的完整,对世界应有的多元都有着深挚的关切。

 吉狄马加的诗歌,有高度,这高度来自群山的信仰和坚守。吉狄马加的诗歌,有深度,这深度来自奔流不息的河流。他不局限于自我的发现,超脱于民族与血脉的束缚,而是以超越的心态、博大的胸襟来观照世间,酿造诗意。(纳张元)

相关图书介绍

读诗丨吉狄马加 聆听生命的歌者:悬崖的边缘

悬崖的边缘(外二首)

吉狄马加

我站在悬崖的边缘,前面是

悬浮的空气的负数,我一直

站在边缘纯粹的绝对之上

如果说我是一个点,其实

我就是这边缘核心的脊柱

另一个存在站在这里,时间的

楼梯已经被它们完整地抽掉

也许只需要半步,物质的重量

就会失衡,事实已经证明——

就是针尖一样的面积,也能让

一个庞大的物体在现实的

玻璃上立足,而这并非是在历险

难道这就是思想和意念的针孔

被巨石所穿越的全部理由

我一直站在那悬崖的最边缘

是遥远的大海终止了欲望和梦

我没有转过头,尽管太阳

洒下了千万颗没有重量的雨滴

因为在我的背后什么也没有……

从摇篮到坟墓

从摇篮到坟墓

时间的长和短

没有任何特殊的意义

但这段距离

摇篮曲不能终止

因为它的长度

超过了世俗的死亡

你听那原始的声音

从母亲的喉头发出

这声调压过了所有的舌头

在群山和太阳之间

穿越了世代火焰的宇宙

通向地狱和天堂的门

虽然都已经被全部打开

但穹顶的窗户,却为我们的

归来,标明了红色的箭头

在这大地上,只有摇篮曲

才让酣睡的头颅和肋骨

甜蜜自由,没有痛苦

那突然的颤栗和疯狂

让遥远的星星光芒散尽

因为母亲的双手

那持续的晃动,会让

我们享受幸福的一生

当我们躺在——

墓地的火焰之上

仍然是母亲的影子

在摇篮旁若隐若现

从摇篮到坟墓

只有母亲的手

还紧紧地牵着我们

从摇篮到坟墓

始终伴随着我们的

就是母亲的摇篮曲

我知道这个世界上

再没有什么别的声音

——能比她的吟唱

更要动人,更要美好!

这个世界并非杞人忧天

这个世界并非杞人忧天

但总会有人担心——

天空会突然地坍塌

我本应该待在老家达基沙洛

而不是在这个狂躁的尘世游走

但事实就是这样,我疲惫不堪

就是望见了并不遥远的山顶

我也再没有心气攀上它的高处

不是每一种动物,都有这样的想法

作为一个彝人,我只想——

同我的祖先们一样,躺在寂静的

山岗,长时间地注视着远方

在时间的尽头,最终捕捉到

这一切是如何消失得无影无踪

甚至去观察一只勤快英勇的蚂蚁

是怎样完成搬运比它的身体

更要庞大百倍的昆虫的把戏

如果没有疑义,还可以潜入荞麦地

去守望一颗颗麦尖上晶莹的露水

它们折射闪烁出千万个迷人的星空

而从那遥远处吹来的温暖的风

会让无名的思绪漂浮于永恒的无限

但是尽管这样,我仍然无法摆脱

这个地球遭遇不幸的生命

在我的耳边留下的沉重叹息

虽然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洁身自好

可还是有人参与了对别的生物的杀戮

其实这个世界比我们想象的

还要令人堪忧,这并非是哗众取宠

我们的土地本来就是母亲的身躯

是今天的人类,在她身上留下了伤口

他们高举着机器和逻辑的镰刀

高歌猛进,横冲直撞,闪闪发光

羞耻这个词,不敢露面,它躲进了

把一切罪恶汇集在一起的那本词典

它让我们无尽的天空和海洋

留下了一道道斧痕叮当作响

这个宇宙只有太阳依然美好善良

它伸出了它的大手,去擦干泪水

可以听见,也可以看见,还有多少生命

正在诞生,并为明天的来临而欣喜若狂

尽管这样,我还是固执地相信

这个世界不会毁于一场预谋的战争

而会毁于一次谁也不太关注的偶然

但愿,但愿这一天永远不要出现。

读诗丨吉狄马加 聆听生命的歌者:悬崖的边缘

《中国年度优秀诗歌. 2018卷》

ISBN 978-7-5166-4514-7

新华出版社丨2019.2

由杨志学和唐诗两位博士诗人主编的《中国年度优秀诗歌》已经在新华出版我社连续出版了7年,取得了较大影响,已渐成品牌.本书遴选本年度发表在全国各大报刊的优秀诗歌300余篇,收入约200位新老诗人的作品,这些作品深入挖掘人类的情 感,在表达手法上也力求创新.所表达的情感都符合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的原则,有益于读者陶冶身心.从中可看到本年度诗歌发展风貌,也为相关专家研究中国新诗提供样本. 

责任编辑:黄采萧
相关推荐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