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香 >  正文

黄昱宁,如何从编辑切换成听书撰稿人

2019-11-04 09:52 来源 : 出版商务网     

分享至

一个传统出版人入局新兴内容平台,究竟会迸发多大的可能?两年前,上海译文出版社(简称“译文社”)副总编辑黄昱宁受邀成为得到App的撰稿人,主要撰写 “每天听本书”栏目中外国文学板块的音频稿件。至今,她的团队已经在得到App上线了69个听书节目,总收听量超过230万。

传统出版人探索知识服务新形式时,如何完成身份转换、在新内容平台发挥自己的优势?她的经历,是否能给传统出版人转型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缘起:一个挑战让她动了心

2017年,知识服务风潮席卷全国。新兴内容平台得到App当时已经积攒了2000多万用户,全年营收超过3亿元。但其“每天听本书”栏目才刚刚上线,该栏目的核心逻辑是“将一本书的知识嚼碎了,再喂给读者”,它在吸引广大用户的同时,也急需优秀的撰稿人加入。而当时还是译文社外国文学编辑室主任的黄昱宁成为了得到App的合作目标对象之一。

黄昱宁表示,事实上,当得到App希望她为“每天听本书”的外国文学板块撰稿时,她对于这个平台还“一无所知”。并且,当时的她对这样的新兴内容平台还存有一些困惑和疑虑,“知识服务市场看起来虽然热闹,但谁也不知道这股潮流到底能够持续多久”。不过,得到App团队提出的一个挑战让她动了心——“能不能通过你的解读,让不读文学的人对文学作品产生兴趣?”虽然当时“每天听本书”已积攒了不少忠实粉丝,但书籍解读大多以实用性图书为主,用户也被培养起消费“实用性”知识的习惯。经典文学相对来说门槛较高,能否让这些“实用性”书籍粉丝爱上经典文学?或许是天性喜欢挑战,黄昱宁瞬间就对这项工作燃起了兴趣。

作为一个传统出版人,黄昱宁一直对传统出版和新兴内容平台的合作有些好奇。此外,得到App庞大的用户群和团队的专业性也赋予了她对于这个平台的信任感。彼时,得到App用户已达2000万,“每天听本书”也已经上线了1200多个图书音频。“每天听本书”拥有一套完整的运营体系,一本书的解读要经过选书、解读、撰稿、审稿、转述、校对上线等多个流程。而黄昱宁要参与的是最重要的内容生产环节,在与得到App团队的合作过程中,她意识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专业化且具备集群效应的平台。

经过多方面的综合考量,黄昱宁顺利成为得到App的合作撰稿人,开启了新兴内容形式的探索之路。

适应:传统出版人与新兴内容平台的磨合

对于传统出版人而言,面对新平台的首要挑战就是,如何转换思维,适应新节奏,融入新环境。在黄昱宁看来,她个人并没有费很大力气调整和适应新兴内容平台,因为她始终相信,对于知识服务而言,更迭的只是平台和方式,优质内容的重要性是恒久不变的。

她认为,为得到App撰稿和传统媒体撰稿的流程并没有多大区别。虽然选题由得到App统筹,自己仅负责文稿撰写,但具体到讲解某本图书,再到稿件的撰写、修改,得到App团队都会与她紧密沟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App始终非常尊重撰稿人,也十分了解作者的特点,且平台工作效率高,两者在合作过程相当愉快。

目前,黄昱宁在得到App上线了69个解读音频,由于自己还有全职工作,很难再自一个人完成庞大的解读量,所以她邀请一些写作水平较高的业界朋友,加入这个解读团队。团队成员都有全职工作,所以人员并不完全固定。

虽然黄昱宁将自己的新平台适应过程形容得相对轻松,但不难发现,她的经典文学解读内容之所以受到用户的热烈欢迎,与她个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据得到App副总裁、“每天听本书”负责人阿狮透露,即使黄昱宁是兼职撰稿人,但一旦有撰稿需求,她也会全力配合,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实际上,虽然合作模式和传统约稿看似相差无几,但音频稿件的撰写和传统的书面表达差异较大,这也是黄昱宁需要适应和磨合的地方。相对于传统的书面表达,音频稿件需要更加明晰的逻辑和直白的表述。因此,刚开始时,得到App对她的音频稿件提出了很多修改建议,她也乐于接受这些建议,“毕竟不同文体的表达方式不同,理所应当要去适应。”

据了解,每次在撰写稿件前,黄昱宁至少会阅读两遍原书。为了更加吻合得到App的用户特点,使他们能够快速吸收内容,她将自己的稿件分为故事梗概和评论两部分,相当于在为读者提供“阅读攻略”。总的来说,撰写音频稿件的过程并不像以往撰写书评,所持立场要从读者转向作者,还要去揣摩作者的意思,要让用户觉得,“这的确是个值得去看的好故事”。这些都是她琢磨出音频稿件撰写规律后,为自己定下的写作要求。

感受:大多数偏见都来自于不了解

与得到App合作两年多以来,无论对用户还是平台,黄昱宁都有了比较深入的看法。

曾经在她眼中,得到App的用户群根本不会阅读文学作品。但两年来,用户高涨的学习热情、激昂的学习动力以及善于接纳新观念的心态,改变了她的看法。实际上,只要用合适的方式和用户进行沟通,就可以得到许多真诚的反馈。一些用户在听了黄昱宁的解读之后,经常会说:原来书也可以这么读!这让黄昱宁觉得,这些用户以前只是缺乏读书的路径,并不是真的不会读书,而得到App就像一个窗口,能让这些人接触一个全新的世界。这也是黄昱宁这两年多最大的收获。

黄昱宁说,普及文学,无论是对于得到App用户,亦或是她本人都有好处。她认为自己不能总是接触同类读者,在她以往的惯性思维中总是认为外国文学的受众是文艺青年。但通过得到App接触各种各样的用户后,与不同的思维、需求、想法进行碰撞,给黄昱宁提供了全新的写作角度,也提升了她深挖内容的能力。当发现用户对某类知识有更大的需求时,她会有意识地在解读中融入这些知识。

两年多来,得到App团队始终如一的高效与尊重,让她对于新内容平台有了新的认识和看法。在“每天听本书中”,每个音频解读都会附上电子书链接,对于优质的解读,得到App会给予更多的流量支持。她在每期的稿件中都会鼓励读者去阅读纸质书,她认为,新兴内容平台和传统出版不应该是对立的,而在某种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

当然,现在还是有不少传统出版人对得到App等新兴内容平台抱有一些偏见,在黄昱宁看来,许多偏见都是源于不了解。她打了个比方:“就如同辩论,总归要知道对方大致说的是什么才能进行反驳。批判实际上要比赞美的难度更大,因为要了解得更深入。”

责任编辑:李艳霞
相关推荐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