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险 >  正文

5家上市险企上半年保单贷款超3700亿元

2019-09-17 08:12 来源 : 证券日报        作者:苏向杲

分享至

    保单贷款是险企增强保单流动性的一大利器。

    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寿、中国平安、新华保险、中国人保这五大A股上市险企的保户质押贷款(简称“保单贷款”)合计规模为3739亿元,较年初增长11%。

    从备受关注的保单贷款利率来看,A股五大上市险企目前的保单贷款利率普遍在6%上下徘徊。

    有险企个险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此前,保单质押贷款虽然是一项较好的产品功能,但并没有被险企作为重要卖点,而随着险企转型的深入,该项功能在增强流动性方面优势凸显,尤其是在银保渠道大量短期理财产品的冲击下,保单质押贷款优势就愈发明显了。此外,保单贷款只认合同不查征信,和银行贷款相比,虽然部分险企保单贷款利率略高于银行,但贷款手续大为简化,这都是保单贷款的优势。

    《证券日报》记者也发现,目前不少保险公司通过官微、APP等渠道,可以实现保单贷款“秒到账”。

    中国人寿保单贷款规模最大

    保单贷款是指投保人将所持有的保单抵押给保险公司,按照保单现金价值的一定比例获得资金的一种借贷方式,用于解决投保人的短期资金周转需要。

    2019年上半年,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人保保户质押贷款规模分别为1558.7亿元、1278.46亿元、530.69亿元、330.68亿元和40.04亿元,合计规模为3738.57亿元,较年初增加364亿元,增长11%。

    从保单贷款的期限来看,上市险企保单贷款多在半年到一年之间。

    具体来看,中国人寿的保户质押贷款规模位居五大上市险企之首,达1558.7亿元。中国人寿在半年报中提到,截至6月末,该集团的保户质押贷款到期期限均在6个月以内,账面价值近似为公允价值。

    此外,中国太保也提到,根据不同险种条款的约定,最高可贷金额为保单现金价值的70%至98%不等,贷款到期前不能增加贷款金额,贷款到期时投保人归还贷款利息后,可办理续贷。贷款的期限自投保人领款之日开始计算,根据不同险种最长为6个月或1年,到期一次性偿还贷款本息。保单在贷款期间,如因解约、减保、理赔、满期或年金给付发生退费或给付时,先将有关款项优先偿还贷款利息和本金,若有余额,再行给付。

    中国人保表示,该集团的保户质押贷款均以投保人的保单为质押,且贷款金额上限通常不超过投保人保单现金价值的90%。

    《证券日报》记者发现,保单质押贷款在促进保险销售的同时,也为保险公司带来了较为可观的利息收入。从新华与人保披露的保单贷款利息收入情况来看:新华保险上半年利息收入7.49亿元;中国人保上半年利息收入为0.61亿元。

    此外,中国人保在2018年年报中提到,去年保单质押贷款利息收益为1.74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比例为0.03%。新华保险2018年年报显示,去年保单质押贷款利息收入为13.68亿元(新华保险2018年净利润为79.22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约为0.89%。

    保单质押贷款利率徘徊在6%

    目前上市险企保单贷款利率普遍在6%上下徘徊。例如,中国人寿在官网发布的关于保单服务相关利率的公告显示,自2018年12月30日起,公司保单借款基准年利率为5.5%。中国人保提到,于2019年6月30日,该集团的保户质押贷款的年利率为5.22%-6.45%(2018年12月31日:5.22%-6.45%)。

    对比来看,上市险企保单贷款利率明显低于个别中小险企。

    9月16日,《证券日报》记者在上海人寿官网看到,7月1日至12月31日上海人寿执行的保单贷款利率表中,除5款产品的贷款利率执行同期人民银行每月第一个营业日颁布的五年期以上贷款基准利率外,其他20余款产品的贷款利率均高于6%,最高的1款贷款利率为8.35%。

    上述险企个险人士表示,保单贷款除了手续费方便之外,并非没有缺点,个别险企贷款利率较高以及贷款额度有限制就是其中的缺点。因此,如果投保人需要更多的贷款额度的话,可以将保单作为抵押物,加上借款人的征信和收入财力等去银行机构贷款。

    超70家险企开展保单贷款业务

    除上市险企外,大批中小险企已经开展保单质押业务。

    自2018年以来,随着行业主流寿险公司靠续期保费拉动业务增长,并重点发展保障型业务后,多数寿险公司的银保渠道和趸缴业务都有明显减少,中短存续期业务规模大幅压缩。

    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保障型产品普遍存续期较长,资金需要沉淀在保险公司的时间也较为漫长,一旦投资人临时出现资金短缺或周转不灵将难以获得有效的流动性,而保单质押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数据显示,2018年,除中国人寿、平安人寿该项业务超过千亿元之外,还有69家险企开展保单质押业务。总体来看,71家险企的保单质押贷款总规模为4347亿元,与2017年相比增长了26%。

    对比来看,各类中短期产品保费占比较高的2015年,行业保单质押贷款也仅为2300亿元,保单质押贷款快速增长可谓搭上了行业转型的顺风车。

    当然在各险企纷纷介入这一领域的同时,保单贷款的风险也需要投保人注意。比如,绝大多数保险合同载明,若借款人到期不能履行债务,当贷款本息积累到退保现金价值时,保险公司有权终止保险合同效力。也就是说,若借款人逾期,则有可能造成保单失效。

    此外,上海银保监局年初在保险消费投诉处理中也发现,个别不法分子利用非法获取的保险公司客户信息,在电话中冒充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以回馈老客户、保单升级以及赠送礼物为由,将一些年长客户骗至其营业场所,随后利用年长客户防范意识弱、手机操作不熟悉的特点,获取客户的信任后将其手机骗至手中进行操作,通过保险公司的官方微信等申请保单质押贷款,诱骗年长客户与其签订理财协议后将“保单贷”款资金转走。

    深圳银保监局年初发布的《关于保单质押贷款业务的消费提示》也称,发现有不法分子通过窃取保险消费者保单信息、银行账户密码及电子证书利用保单质押贷款进行诈骗,这些违法行为严重影响了保险市场秩序,造成了恶劣影响。

    原标题:5家上市险企上半年保单贷款超3700亿元 规模较年初增11% 年化利率徘徊在6%

责任编辑:尹磊
相关推荐
  • 逾70家险企开展保单质押贷款 最高年化利率超8%

    逾70家险企开展保单质押贷款 最高年化利率超8%

    随着业务转型的深入,去年有70余家险企已经开展了保单质押贷款业务,业务规模超过4300亿元,同比增长约26%。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保险公司对保单质押贷款的推动力度和消费者对该项业务的青睐程度。
    2019-07-10 13:26
  • 上市险企爆款产品曝光 单款最高年保费近400亿元

    上市险企爆款产品曝光 单款最高年保费近400亿元

    投资端和负债端是驱动保险公司盈利的两大轮子,在去年投资端收益普遍下滑的情况下,险企在负债端又主打了哪些产品?从近期各上市险企披露的寿险保费收入排名前五位的产品,或可窥见各险企产品策略和导向。
    2019-04-11 10:36
  • 王兆星:有效控制高杠杆房企贷款 严格控制风险

    王兆星:有效控制高杠杆房企贷款 严格控制风险

    针对银行贷款是否会对房地产规模有所限制?王兆星表示,还是以风险考量为准,该支持的要支持,高风险的要进行控制,特别是那些资质不好的高杠杆的房地产企业贷款要进行有效地控制。对于那些炒房、投资的按揭贷款需求也要进行控制。
    2019-03-09 15:40
  • 民企贷款统计口径2月底前明确

    民企贷款统计口径2月底前明确

    《通知》明确,银保监会将在2019年2月底前明确民营企业贷款统计口径。按季监测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情况,根据实际情况按法人机构制定实施差异化考核方案。将对金融服务民营企业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督导和检查。
    2019-02-26 08:03
  • 部分保险公司猛推保单质押贷款

    部分保险公司猛推保单质押贷款

    日前,从《证券日报》记者走访银行网点获取的多家险企产品数据来看,今年年初各险企银保渠道产品绝大多数有“保单质押贷款”功能。在贷款比例方面,多数产品可贷出保单现金价值80%的额度
    2019-01-25 15:00
  • 部分保险公司猛推保单质押贷款 最高可贷出保单现金价值八成额度

    部分保险公司猛推保单质押贷款 最高可贷出保单现金价值八成额度

    今年初,万能险结算利率普遍走低,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逐渐回升,各险企在银行推出的银保产品普遍强化宣传“保单质押贷款”这一功能,以增强产品的流动性。
    2019-01-24 10:32
  • 上海出台新政 进一步规范“租金贷”相关业务

    上海出台新政 进一步规范“租金贷”相关业务

    业务的代理经租企业应当具备的条件,代理经租企业利用房东房源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个人,相关业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2018-10-01 02:33
  • 银保销售大额“存款变保单”再现 年内10余家险企因银保业务被罚

    银保销售大额“存款变保单”再现 年内10余家险企因银保业务被罚

    例如,9月12日,陕西保监局披露的处罚函显示,有2家寿险公司因银保销售误导等原因被重罚。实际上,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有超过10家险企因为银保业务被罚,处罚原因包括类似上述存款变保单的销售误导、虚构银保业务套取...
    2018-09-20 08:52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