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 >  正文

泸州“高粱红了” 山区农户脸笑了

2019-07-20 20:45 来源 : 中国财富网        作者:李耀威 巴尼 原创

分享至

中国财富网讯(李耀威 巴尼) “种了十几年了,泸州老窖每年收的价格也高,自己在家也能收入一万多两万,确实安逸。”泸州市胡市镇来寺村农户张青书站在自家的高粱地边,乐呵呵地笑着说。

在家种高粱“既能照顾家人又能赚钱”,是很多农民成为金坛农场种植户的最初缘由,而泸州老窖每年的收购价格会比市场上高出15%—30%,让大家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凭借种高粱实现了脱贫致富。

对于54岁的泸州老窖有机糯红高粱的种植户胡运明来说,每年最自豪的时刻就是泸州老窖来收高粱的时候,“每年我家的高粱都是附近最多的,很有成就感。如今,每年我家都有7万多的收入,装修了房子,也陆续添了家电。”

事实上,早在2001年,泸州老窖便开始探索并逐步推进有机高粱基地建设,免费为农户提供高粱种子等生产资料以及技术培训和指导,并开始构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推行产业扶贫。

同样在这片有机高粱种植基地,自2011年开始,泸州老窖联合文学期刊《十月》杂志社主办“泸州高粱红了”文化采风之旅,让著名作家、编剧、诗人走进种植基地,感受高粱丰收之喜,见证泸州老窖有机酿造的源头,以中国白酒为载体,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约酒城泸州 文坛大家对话酒与文学

7月19日,“泸州高粱红了”2019文化采风之旅在泸州举行。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江苏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鲁敏,《十月》杂志主编陈东捷等嘉宾亲临泸州老窖有机高粱种植基地体验、采风和创作,同时还走进“中国第一窖”——1573国宝窖池群和天然藏酒洞——纯阳洞,感受中华酒文化的深厚底蕴。

图为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林锋

在“泸州高梁红了”文学座谈会上,嘉宾们围绕美酒、生活与文学创作展开交流与讨论,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林锋表示,作为国有大型骨干酿酒企业,泸州老窖大力推动以白酒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文化传承、融合和创新,增强和引导文化自信。“泸州高梁红了”文化采风之旅让众多文学名家亲临泸州老窖糯红高粱基地,深入田间地头,书写了众多脍炙人口的佳作,成为行业独树一帜的文化活动。

图为《十月》杂志主编陈东捷

陈东捷在座谈会上谈到,“中国自古以来酒和文是不分家的。如果把酒字去掉,中国文学的半个文学史就没了,特别是诗歌将会逊色很多。”他坦言,泸州老窖是一个有文化情怀的企业,“泸州高粱红了”文化采风之旅活动为文艺工作者提供了一场美妙的旅程。

不忘初心 精准扶贫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成为党和政府新时期的减贫指导思想,更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抓手。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脱贫致富离不开产业支撑,要大力扶持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四川省是全国扶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省委、省政府强调聚焦脱贫,重点打好攻坚战。

一直以来,泸州老窖始终坚持践行“天地同酿、人间共生”的企业哲学,相继在乌蒙山区、四川省藏区彝区两个国家级深度贫困地区,主动认领帮扶11个贫困村。

同时,泸州老窖在泸州市多个区域建立了数十个有机农场,覆盖有机高粱种植户几万名。

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龙山镇南部的向田村,是泸州老窖的精准扶贫村。自2015年以来,泸州老窖在向田村采取结对帮扶、定点扶贫、修路助学、产业扶持等形式,为向田村修建和改善了党群服务中心、村级道路、向阳小学、饮水工程、产业及配套设施等基础设施,让村里面貌焕然一新。

2015年以来,泸州老窖向叙永县、合江县回洞桥村、古蔺县向田村、红原县滚塘村捐款募集资金5700多万元,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如今,回洞桥村、向田村、滚塘村均已全面脱贫。

泸州老窖不仅在产业扶贫方面成为白酒行业的先行者;同时还积极创新扶贫模式。

泸州老窖创新“飞地园区”,与酒业园区、叙永县三方共建产业扶贫叙永创新示范园;创新“扶贫车间”扶贫模式,帮助合江县回洞桥村实现稳定收益、贫困家庭稳定就业,带动和引导社会企业在合江创办23个“扶贫车间”;创新“众爱班”教育扶贫模式,通过“全部定向、全程资助、全面培养”,帮助贫困家庭子女实现高质量就业创业。

泸州老窖作为一家国有企业,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勇担社会责任,通过对有机高粱标准化种植、产业化经营,实现了以工业反哺农业,以发展回馈社会,成为产业扶贫、精准扶贫的杰出标杆。

责任编辑:谢玥
相关推荐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