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财 >  正文

618资金不够网贷来凑?“负翁”“负婆”信贷观亟需警惕

2019-06-20 17:48 来源 : 人民网-金融频道        作者:申佳平

分享至

“6·18来了,要办贷款/提额吗?”6·18购物节余温未散,各家电商纷纷展开优惠大战,多家消费金融平台也借机加大推广,抢占客源。

据京东方面透露,6月18日第一个小时,京东支付交易额同比增长266%;支付笔数峰值同比增长325%;白条交易额24秒破亿。

在“狂欢式”购物背后,部分年轻人借钱高消费、“以贷养贷”等现象暗藏隐忧,而某些消费金融平台涉嫌诱导性宣传的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这些年轻“负翁”“负婆”进一步陷入“借贷泥沼”。

“囤货”“种草”忙不停 “90后”成消费金融主客群

“一到还款日,我就头皮发麻。”小孙是一名1994年出生的社会新人,入职仅两年的她收入并不算高,但常忙于“囤货”“种草”,对网红、大V推荐的各类美妆、服饰甚至家居产品都热衷不已。久而久之,小孙每个月都入不敷出,只得通过各类借款渠道拆东墙补西墙,手机下载了数家网贷App,越陷越深。

其实,像小孙一样因超前消费成为“隐形贫困人口”的“90后”并不少见。近年来,在消费金融蓬勃发展以及线上消费愈加便利、快捷的大背景下,被称为互联网“原著民”的“90后”正成为我国消费金融市场的主力军。

随着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逐年递增,与消费相关的金融活动也在不断活跃,消费信贷市场逐渐壮大。据央行数据统计,2015年至2018年,我国短期消费贷款规模(不包括房贷)不断上涨。

“作为即将进入社会,以及初入社会却仍未积累足够资本的年轻人,‘90后’对消费金融存在巨大需求,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说。

据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撰写的《2018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显示,2018年,18至29岁的“90后”人群在整个消费信贷市场占比36%,在所有贷款群体中占比最高,产生的短期消费贷款超过3万亿元,约占2018年短期贷款总规模的三分之一。

另据融360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90后”占据了消费贷款用户的半壁江山(49.31%),其中有将近30%是为了“以贷养贷”。而从贷款渠道来看,除信用卡、花呗、白条等渠道外,超过一半的年轻人通过网贷平台获得贷款。

“0门槛”“低利率” 诱使年轻人过度借贷

如果说消费需求是“90后”高负债率的内因,那么,一些消费金融平台带有倾向性的宣传方式则在一定程度上将这些年轻人加速推向了“借贷泥沼”。

记者通过搜索“贷款”在手机端随机下载排名前十位的APP发现,这些贷款平台普遍以“门槛低”“到账快”“额度高”等内容作为招揽宣传。记者另通过网页搜索“贷款 快 门槛低”词条,得到的网页搜索结果多达约900万个。

“低利率”是一些消费金融平台的另一大“利器”。记者发现,多家平台打出了“千元日息低至5毛”“日息低至0.02%”“千元利息低至0.3元”等宣传语。但经过计算可以发现,所谓的“低利率”不过是一场文字游戏。例如,“千元日息5毛”,实际年利率高达18.25%,远高出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4.35%。

曾刚指出,某些借贷平台操作过于简单化、低门槛化,故意夸大带有明显诱导性含义的宣传语,是导致年轻人过度借贷行为的重要原因。

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理事肖飒告诉记者,某些消费金融平台使用类似“零门槛”“秒贷”“低息”“无抵押”等字眼宣传,但实际无法实现的,就属于虚假宣传行为,是违背广告法及有关部门规章的行为。

她指出,这些宣传的背后往往是骗局和深坑。“例如,有些平台声称月息很低 ,但是由于会被事先扣除部分手续费、服务费,实际上是年化利率很高的高利贷。”

培养健康信贷观 打造可持续消费金融模式

2018年末,中国金融学会会长、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在出席活动时对中国一部分年轻人提前消费、借贷消费的现象表达担忧,指出这种现象可能会影响我国储蓄率的变化,需要加以密切估计。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中国居民部门杠杆率从2008年的17.9%上升至2018年二季度末的50.3%。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李万赋认为,与老一辈相比,“90后”的消费信贷观念超前,消费能力较强,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带来了居民杠杆率的上升,但仍处于安全边际内,整体来看与经济发展水平比较匹配。

曾刚建议,要培育年轻人健康的消费文化,加强金融知识普及,提高年轻人对消费金融平台的辨别能力;同时应加强对个人及家庭的负债、储蓄、投资等方面的规划意识,提升个人对重大不确定性的预防意识。

李万赋建议,可通过强调征信的意义和用处,减少90后过度消费行为。

数据显示,公众对征信的认知普及度有待提高。融360调查发现,43.57%的用户都表示虽然听过,但并不了解什么是征信,更有2.08%的用户从来没有听说过个人征信,仅有19.71%的用户认为自己对个人征信非常了解。

而从网贷平台的角度,曾刚建议,未来从业机构应该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建立完备的个人征信系统,通过提前分析用户的还款能力,量力而行地对他们进行授信和借贷,使借款人通过公开、透明的信息进行理性决策,打造可持续的借贷还款模式。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金融分析师杨慧敏建议,网贷平台可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进行客户筛选和反欺诈等业务,从而实现风险的有效把控。

责任编辑:徐丹宁
相关推荐
  • 信贷资金不能入市!多家银行“触雷”被罚

    信贷资金不能入市!多家银行“触雷”被罚

    尽管三令五申,仍有信贷资金流入禁区。日前,青岛银保监局公布的一则罚单引发市场关注: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为什么屡禁不止?
    2019-05-29 08:44
  • 多渠道资金加速涌入 力挺投资补短板

    多渠道资金加速涌入 力挺投资补短板

    今年前4个月,我国地方债发行已经突破了1.6万亿元,进度明显快于往年。与此同时,银行信贷也在超预期发力,开发性金融机构对投资支持力度也在加大。
    2019-05-15 08:35
  • 信贷业务监管发力 银行资金违规入市领罚单

    信贷业务监管发力 银行资金违规入市领罚单

    数据显示,一季度各级银保监机构共披露1021张罚单,合计罚没金额近2.5亿元,从罚单比例来看,信贷业务占比超过四成。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已有不少于7家银行因资金违规入市而收到监管罚单,其中不乏国有银行,数量超过去年同期,同时银行...
    2019-04-08 09:56
  • 又有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 两家银行吃罚单

    又有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 两家银行吃罚单

    ​监管部门对信贷资金违规仍保持高压打击。刚进入二季度,又有多家银行因违反信贷政策遭受处罚的罚单公布。其中,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仍是监管重点。
    2019-04-08 09:00
  • 浙江两家银行因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被罚

    浙江两家银行因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被罚

    3月7日,银保监会台州监管分局公布罚单显示,路桥农商银行和宁波银行台州分行因对贷款用途管控不严,导致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按相关规定,依法分别被处罚30万元、25万元。两张罚单的签发日期是春节前的2月3日。
    2019-03-08 08:51
  • 严查非法杠杆资金,监管已经出手

    严查非法杠杆资金,监管已经出手

    3月7日,A股成交再度突破万亿,系近9个交易日以来的第五次破万亿。沪指收涨0.14%,深成指收跌0.23%,创业板收跌0.48%。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在沪指微涨、深成指下跌的情况下,两市仍有258只股票涨停,可见市人气依然高涨。 值得注意的是,台...
    2019-03-08 06:46
  • 信贷资金违规流向股市 两银行领罚单

    信贷资金违规流向股市 两银行领罚单

    3月7日,中国银保监会官网显示,宁波银行台州分行和路桥农商银行因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而遭到监管部门的处罚。
    2019-03-07 19:27
  • 信贷资金定价如何施行 一视同仁不是说说而已

    信贷资金定价如何施行 一视同仁不是说说而已

    “同等条件下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贷款利率和贷款条件保持一致。”继中办、国办发文后,这样的表述再次出现在银保监会支持民企的23条举措中。这明确了从贷款审批到信贷资金定价,都要对国企、民企一视同仁。
    2019-02-28 08:34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