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保险业综合偿付能力三年来首次回升

2019-06-06 08:05 来源 : 中国证券报        作者:程竹

分享至

  银保监会相关人士日前表示,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保险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首次上升,改变了过去行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持续下降的趋势。不仅如此,据悉银保监会正在开展偿二代二期工程建设,并探索在资本计量中更好的引入调控性特征因子,提升保险业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质效。

  偿付能力回暖

  银保监会相关人士指出,2016年偿二代实施以来,保险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呈下降趋势。2017年第二季度之前,下降速度略快,每季度平均下降5.5个百分点。2017年第二季度之后,下降速度明显放缓,每季度平均下降2个百分点。2019年第一季度,保险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首次上升,改变了过去行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持续下行的趋势。

  “保险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回暖,主因是监管部门经过多措并举、集中治理,保险业激进经营和市场乱象得到有效遏制,转型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一位险企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自2016年以来,随着行业监管趋严,中小险企依靠中短存续期理财产品快速扩张的弯道超车模式难以再现,行业市场集中度回升。

  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保险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32.6%,与上季度末相比提高3.9个百分点,其中寿险行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27.5%,财险行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69.2%。

  东方金诚表示,百年人寿和珠江人寿于2019年3月发行资本补充债券,偿付能力危机暂时得到缓解。2019年第一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监管线的仅有中法人寿1家,但部分险企趋近监管120%的重点核查线。预计行业偿付能力持续充足,偿付能力充足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资产驱动负债型险企偿付能力将面临承压,对于销售大量的中短期存续业务的人身险公司,高结算利率以及高销售费用造成负债端成本很高,利润率很低、甚至有可能产生利差损风险,未来将使得偿付能力充足率下滑。

  保费稳健增长

  分析人士认为,整体来看,在经历转型调整后,保险业有望进入平稳发展期,保费收入保持稳健增长。

  兴业证券分析师傅慧芳指出,寿险公司今年4月份的单月保费增速较3月有所回升。寿险公司4月单月保费收入为1691亿元,同比增长9.6%,较3月增加了3.4个百分点。产险公司4月单月保费增速保持稳定,上市险企中人保财险的增速高于同业。产险公司4月单月实现保费收入1047亿元,同比增长9.3%,较3月小幅增加了0.6个百分点。资产配置上,4月险资主要增加了债券配置的比例,预计与长端利率的回升有关。4月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从3.1%回升至3.4%,这可能是险资4月增加较多债券配置的主要原因。

  东方金诚认为,目前来看,保险业利润增长依旧主要来自上市险企。部分资产驱动负债型险企承保端利润较小,且投资能力存在不足,未来经营业绩将持续承压。

  业内人士指出,展望下半年,保险业负债端业务转型持续推进,保费收入回暖并有望保持稳健增长。目前长端国债利率企稳,股市估值处于修复阶段。在此背景下,保险业投资端有望改善,有利于其经营业绩的回升。同时,十年期国债收益率750日移动均线依旧处于上行通道,险企准备金边际提取增加压力较小,准备金计提预计不会对其利润增速造成负面影响。

  “上市险企续期保费占比和新业务价值高,保障产品将后续发力,规模、成本和投资优势明显将使其盈利能力保持较强水平;而中小险企分化将加剧。”北京一家保险公司相关人士表示。

  偿二代二期工程料年底实施

  保险业的规范发展,离不开监管部门对行业的综合施策,瞄准关键环节加强监管。据悉,银保监会正在开展偿二代二期工程建设,并将研究和探索在资本计量中更好的引入调控性特征因子,提升保险业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质效。

  平安证券分析师刘志平表示,偿二代二期资产风险穿透式监管当前整体项目工作处在测试校验阶段,预计在2019年年底前出台正式方案并开始试运行。

  据了解,偿二代二期工程关于资产风险穿透式监管的框架将从资本要求和信息披露两个方面来开展,主要包括向下穿透、风险穿透和穿透核查。以风险穿透为例,要层层计量最低资本要求,看穿风险实质,增加通道业务和嵌套结构的资本计提水平,反向抑制复杂结构与风险不清的投资行为。

  “目前来看,险资非标资产占比已处高位,资产风险将实行穿透式监管。”刘志平预计。

  近年来,在整体利率下行的大环境下,保险公司对非标资产的配置持续增加。从行业范围来看,资金运用余额中其他资产占比已达到39.0%,上市险企中国寿、平安、太保、新华等2018年底非标资产配置占比分别为21.8%、17.0%、24.4%和32.3%,处于相对较高水平。

  刘志平认为,前期市场一度担忧非标资产的风险情况,而穿透式监管能够比较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穿透式监管框架目前主要包括资本计量规则和信息披露规则两方面,其中资本计量规则包括:一是对非基础资产进行全面穿透;二是彻底穿透,从严从紧,仅有极少数满足一定投资方向及分散要求的非基础资产可以原则上豁免穿透;三是穿透信息可获取且计量依据充分可靠。

责任编辑:郝梦圆
相关推荐
  • 134家险企偿付能力充足率超过200%

    134家险企偿付能力充足率超过200%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披露偿付能力季报的179家险企之中,一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在300%以上的险企为58家,200%-300%的有76家;未达标公司共有4家,分别为中法人寿、长安责任、珠江人寿和百年人寿。其中,中法人寿、长安责任的综合偿付...
    2019-05-06 11:05
  • 国华人寿95亿元增资获批 偿付能力大幅提升

    国华人寿95亿元增资获批 偿付能力大幅提升

    公告显示,此次国华人寿以每股9.08元的价格发行10.4625亿股,共增资95亿元。其中,控股股东天茂集团使用募集资金48.45亿元对国华人寿进行增资,增资后持股比例仍为51.00%。
    2019-04-08 08:31
  • 141家险企偿付能力全扫描:4家或被列入重点核查

    141家险企偿付能力全扫描:4家或被列入重点核查

    截至昨日,除上市险企及部分发布延缓披露公告的非上市险企之外,绝大多数险企已经披露了最新的2018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整体来看,141家非上市险企(71家寿险公司+70家产险公司)中,共有80险企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同比出现不同幅度的...
    2019-02-27 09:13
  • 3险企偿付能力不达标 长安责任偿付能力大幅下滑

    3险企偿付能力不达标 长安责任偿付能力大幅下滑

    值得关注的是,除中法人寿与吉祥人寿此前多个季度不达标外,长安责任保险则是因为踩雷P2P而出现偿付能力不达标的情形:其最新披露的2018年四季偿付能力报告显示,长安责任保险核心偿付能力与综合偿付能力均为-152.6%,远低于监管线。
    2019-02-01 09:35
  • 部分险企流动性承压 监管加码压力测试

    部分险企流动性承压 监管加码压力测试

    随着大多数保险机构披露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四季度保险业经营格局逐步显现。在已披露偿付能力报告的险企中,此前被通报公司治理存在问题以及上一季度偿付能力不达标的险企格外受到市场关注。
    2019-02-01 07:49
  • 打好防风险攻坚战 保险业开展偿付能力压力测试

    打好防风险攻坚战 保险业开展偿付能力压力测试

    一系列数据表明,保险业“减脂增肌”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保费收入逐月改善迹象明显,在价值转型中实现提质增效与结构优化。然而,在行业由外延式扩张向内生性增长逐步转化的同时,也面临着更趋复杂的内外部新风险。
    2019-01-27 14:29
  • 银保监会:当前保险业偿付能力充足稳定

    银保监会:当前保险业偿付能力充足稳定

    银保监会:当前保险业偿付能力充足稳定
    2018-12-13 08:57
  • 中国银保监会召开偿付能力监管委员会工作会议

    中国银保监会召开偿付能力监管委员会工作会议

    日前,中国银保监会召开偿付能力监管委员会工作会议,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主持。会议分析研究了2018年三季度保险业偿付能力和风险状况,审议三季度保险公司风险综合评级结果和对部分公司的监管措施,部署下一阶段偿付能力监管和风险...
    2018-12-12 16:48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