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品 >  正文

贾文忠全形拓艺术展亮相霸州博物馆:巡展大幕持续拉开

2019-06-04 21:02 来源 : 雅昌艺术网     

分享至

恰逢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河北省霸州市博物馆举办金石萃影——贾文忠全形拓艺术展,甄选贾文忠全形拓和金石书法作品47件,囊括了贾文忠青铜器、铜镜、砖石等各类全形拓艺术作品,充分展示传统金石全形拓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KeQzJYK7i9BB9enqsOqRBEtdp8ascfaJfi8WrrTy.JPG

0SyBrTEnYe9ThgS1qVIa1Jtqq96TGcHyLokbJYpe.JPG

霸州博物馆

6月3日,金石萃影——贾文忠全形拓艺术展河北巡回展首站开幕式在霸州博物馆开幕,众多传统艺术金石爱好者到场参加开幕式,贾文忠现场为大家进行导览,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张柏参加开幕式并宣布展览开幕。

PDMqY7SRJGBWIW95yWeu3rRDWNSZRfNNAs4fmGq1.JPG

WYXf6lBypEOWkXx8k2DdCigO2rbKMLkXf1hxWyt3.JPG

金石萃影——贾文忠全形拓艺术展开幕式现场

该展览是中国农业博物馆以贾文忠全形拓技艺为主要内容在全国开展专题巡回展览的第二站,首站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在孔子博物馆隆重举办了《簠斋遗韵——贾文忠全形拓艺术展》。本次展览选择河北霸州,霸州市地处河北省冀中平原东部,位于京、津、保三角地带中心,借助霸州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掀起崇尚非物质文化技艺保护传承的热潮,搭建公众了解历史文化技艺的平台和窗口。本次展览结束后,这些作品还将会到河北省内博物馆进行巡展。

OgJCltF7adTy70Pmz6UGB4iCWoASA4HFGgSJqUEE.JPG

j0KgXuvjl3wGyE1PBmNIb2y4TSntnBEGZ3puTdl6.JPG

VGuIFHSvHdomOkAsuhtuEZ0LtKXd7ylRrNoZGIFm.JPG

BjQDlr6oYVaMUCx3Ijju5soGxF1S446kyxKJ89vl.JPG

贾文忠现场为嘉宾导览

金石传拓技艺又称墨拓,是我国古人的一项重要发明,金石学的发展和传拓技术的流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摄影等现代技术出现后,墨拓仍应用在考古文物工作,特别是青铜器、甲骨、石刻等项目的著录和研究中是不可或缺重要手段之一。其中,全形拓可谓是墨拓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照相术传入中国以前唯一可以观赏器物全形的墨拓技艺。

hgs1X9WWu3y61PVcmJ9PWMDSNpc19H6B6HMyiqmE.JPG

贾文忠作品

全形拓,也称立体拓、器物拓、图形拓,是一种主要以墨拓技法完成,在此过程中辅以线描、绘画、传拓、剪纸拓等技法,把器物原貌转移到平面拓纸上的一种技艺。容庚先生曾说:“全形拓本之长处,在于能依原器之大小,使形状花纹展现于纸上,加以题识,补以花卉,即成一轴最佳之美术作品。”

n7Z7TekUA5rCBCqmQDGD11svIwnMzkL57b7l12JT.JPG

当代著名青铜器鉴定、修复专家、金石全形拓技艺传承人贾文忠先生

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员贾文忠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青铜器鉴定、修复专家、金石全形拓技艺传承人。他自幼受家庭熏陶酷爱金石书画,十几岁即随父习业,深得铜器修复要领,又拜康殷、傅大卣等为师,学习金石篆刻、书画、鉴定。他长期在文物系统工作,先后在北京市文物局、首都博物馆、中国农业博物馆从事文物保护、修复、鉴定、研究等工作近四十年。曾修复过数千件青铜器,仅国家一级青铜器就有上百件之多,鉴定青铜器不计其数,其中不乏国宝重器。在鉴定、修复青铜器文物的同时,贾文忠先生潜心研究传统全形拓技法,并在此基础上融汇颖拓技艺。纵观贾文忠全形拓艺术作品,器形准确,透视合理,纹饰清晰、铭文规范、效果逼真,并常有艺坛同道为之题跋补绘。

3bvFmlnk0p1blvYeMDXDxDyBFkylXhH7euAvR6Ty.JPG

贾文忠作品

文物活起来,生活美起来。贾文忠全形拓技艺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全形拓艺术作品邀请多位艺术家为之补绘或题跋,既充分展现了传统技艺之美,又有当代文化的介入,文质兼备,以霸州市博物馆为展示平台,弘扬和传承金石文化,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充分继承和发展全形拓的艺术魅力。此次展览加强了霸州市博物馆与其他博物馆之间的馆际交流与合作,增加了霸州市博物馆文化游览内容,为广大观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延伸阅读:

一、全形拓技法

4eODNRVmzVabiVNl4OMnqywE7rZ1OSxkR9DqjDXx.JPG

贾文忠作品

SUFCzn2DP6H5XHe2hvSVvMGvR4Gmvm5SE1BHy6Lu.jpg

贾文忠制作全形拓中

全形拓的拓法是在拓器物前,选择最能代表该器物特征的最佳角度,用铅笔在准备好的棉连纸上画出一个“⊥”形图,以表示器物的垂直线和水平线,再在“⊥”形图上标出器物的高度、宽度作为基础,画出被传拓器物的原大线描图,随后把标有器物各部位位置的棉连纸分先后覆在被拓器物上,用蘸有白芨水的毛笔刷湿,上纸,用棕刷刷实,用扑子蘸墨,小心捶拓后揭下。器物的各个部位分段来拓,整器拓完,作者在全形拓上钤盖名章,一幅全形拓制作完成。拓器物立体全形是各类传拓技法中最难的一种,它不仅要求拓工具有丰富的平面传拓经验,而且还需具备诸如素描等一定的美术基础,故历来善拓者不多。然而随着以摄影为基础的石印、珂罗版等复制技术的广泛应用,全形拓这种费时费工的纯手工技艺急剧走向衰落,逐渐成为了稀罕而珍贵的艺术品种。

二、全形拓的发展的三个分期:

pT0EAc88lDczh2ESiuD4W4zspMbwxP0WbyABXgB2.JPG

贾文忠作品

全形拓在近二百年间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原始初创期,代表人物有马起凤、释达受(六舟),他们的功绩是在清代朴学盛行之际,独创了一种全新的传拓方法,在这个时期通常拓一些器物小件,且线条纹饰简单,习惯以平面的拓法来做立体拓,不讲求透视;第二个时期为完善发展期,代表人物是陈介祺,他的功绩是对器物的绘图更加趋于合理并运用了分纸拓法;第三个时期为成熟鼎盛期,代表人物为周希丁、马子云,他们的功绩在于运用了西方的透视和素描的方法与传拓器物,使所拓器物图像的立体感大为增强。

三、全形拓的传承与发展

今天,就在这项技艺几近失传之时,人们再一次看到了它的身影。我国文物修复世家、青铜器修复“古铜张派”传人贾文忠,经过多年的学习、整理、钻研、发掘,承继了全形拓这门技艺。

BKI6TyXyfJsa9d3tPwaFgFe0vPAiQNI3MVP73bdm.jpg

73wbYF9QdX9M7xC3vjXkfNg5H3L7UZ60Ftqrk62P.png

贾文忠工作掠影

贾文忠,字闻钟,号铜斋,1961年生于北京金石世家,自1978年起先后在北京文物局、首都博物馆、中国农业博物馆从事文物保护、鉴定研究工作。三十余年来,经其手整修过千余件青铜重器。其全形拓技艺师承傅大卣先生,同时又结合青铜器修复技法加以创新,使得这门墨拓绝艺如今得以光大再现。

贾文忠吸收前辈经验,在实践中探索,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全形拓方法,所拓器物全形准确,与实物无二,纹饰清晰,铭文规范,笔画有秩,效果逼真,赏心悦目,可以说为重铸全形拓昔日的辉煌居功甚伟。

tpS2UnAoKcfDtAbC3hrhZctOIVYPMTHf6d1U58MF.jpg

《贾文忠金石艺术集》 贾树 主编 2018年9月出版

2011年6月,中国国家文物局将贾文忠传拓首都博物馆国宝级文物“伯矩鬲”全形拓片,作为礼品赠予法国前总统希拉克。

2012年,文化部举办“2012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大展”特邀请贾文忠展出了“青铜器修复技艺”和“青铜器全形拓技艺”,深受观众好评。

2017年7月,在北京恭王府举办《金石永年——贾文忠全形拓艺术展》展期15天,共计参观人数30万人次。

2018年12月18至2019年3月18日,在北京颐和园举办《金石祥瑞——贾文忠全形拓艺术展》,为北京市民在“元旦、春节”期间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2019年1月12日至5月4日,贾文忠创作的《大盂鼎颖拓全形拓》入选中国国家博物馆“新考工记——中法手工之美”展览。本次展览邀请了15位法国顶级手工艺大师与11位中国国家级手工艺大师、非遗传承人和知名艺术家参与,展览以中法传统手工艺的当代创新为主线,具象阐释中法当代“匠人精神”。

2019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山东曲阜 孔子博物馆隆重举办《簠斋遗韵——贾文忠全形拓艺术展》开幕仪式,展览至9月18日。

相继出版了《贾文忠金石传拓集》( 2012 年文物出版社)、《贾文忠全形拓精选集》( 2013 年文物出版社)、《金石永年——贾文忠全形拓》( 2017 年学苑出版社)、 《贾文忠金石艺术集》( 2018 年学苑出版社)等全形拓艺术著作。

非遗日简介:

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 2017年起,将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的"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责任编辑:徐可芒
相关推荐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