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香 >  正文

大隐书局:从阅读空间到文化空间

2019-05-31 08:21 来源 : 出版商务网     

分享至

在实体书店注重颜值的时代,成立于2016年的大隐书局更注重内涵的挖掘和创新。特别是在从阅读空间到文化空间的转型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3年来,大隐书局的经营业绩增长明显、门店拓展迅速。在业绩方面,销售额从第一年的195万元增长到2018年的3000万元,2019年预计将达6000万元。在门店拓展方面,截至2019年6月,大隐书局已经拥有10家直营书店、3家图书馆、4家合作店,累计营业面积20000平方米。旗下的合作书店模式不一而足,既有品牌授权、图书供货,也有管理输出、托管服务。

LsKc-fzqvvrz6498687.jpg

大隐书局一直专注于阅读推广、图书分享、文化体验等活动的运营。如今,书店举办的活动类型日趋多元,活动频次日益加大。其中,文化活动的占比不断扩大,阅读活动的比例日益缩小。

实体书店要运营文化活动

从“为守望者暖茶,为夜行人燃灯”的初心出发,秉持“把文化做暖,把商业做软,把心灵做远”的经营策略,大隐书局致力于打造“都市化的学习中心、多元化的文化体验、互动式的交流空间”,建设融阅读分享、文化体验、文艺演出、艺术展览、创意手作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跨界、融合、多元的文化空间,力争成为上海乃至全国传统文化的新领地、人文精神的新家园、都市文化的新空间。

对于这样的非大型连锁书店,在空间构建时,大隐书局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多元化文化体验的构建。注重发掘上海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稀缺元素,实现传统文化在主题上标新立异,在样式上推陈出新,在制作上精雕细琢,在韵味上回味悠长。发掘传统文化的当下新意,发现时尚表达的传统语汇。为传统文化的“旧”元素,找到国际表达的“新”方式。

第二,都市化学习中心的打造。呼应学习型社会的号召、书香上海的建设以及上海城市文化氛围的营造。以城市书房形态,开创性的深夜书房、共享图书模式,构建符合上海城市特点,满足市民学习需要,适应现代接受方式的开放式、公益性、都市化学习中心。

第三,互动式交流空间的创造。改变单向性、被动式、灌输式的文化传播方式,从现代营销理念出发,以互动的理念,增强文化内容的体验感;以直播的形式,扩大文化服务的接触面;以便捷的方式,解决读者参与的不便性。

在文化活动运营的创新上,大隐书局为拓展活动主题,做了以下实践:

首先,打造平台,实现跨界合作。大隐书局利用书店的文化空间、读者影响,寻求与文艺院团、艺术场馆的合作,为新作品发布、演出季预告、节目导赏提供舞台。两年来,共有200多个全球文化、演艺名人到访。这些资源主要来源于文艺院团和艺术场馆,书店所做的工作是编辑、选择、传播以及现场运营。

其次,采取开放姿态,向各种阅读组织、社群组织,无偿提供空间。这极大地调动了社会资源,丰富了活动形式,同时增强了读者黏性。

再次,利用经纪模式,打通品牌输出通道。将大量品牌活动进行萃选和包装,用经纪经营的模式对外输出、走出书店,把文化内容、读书活动,做成文化产品。目前,大隐书局在上海服务20多家大型企业集团、200多家党团组织、200多家公共场馆,这些都是1000多场活动的重要输送渠道和接收终端。将书店可以吸纳、凝聚的文化名人、文化演艺、时尚手作等内容,进行主题化、时令式、对象性的组合、提炼,将其输出,扩大书店影响,增加活动收入,改变活动“有流量无收益”的困境。

最后,深入社区,有针对性的组合文化业态。大隐书局旗下所有书店都不在购物中心内,而是位于街铺,不同社区的人群需求不同,在进行整体空间规划以及业态组合时必须要强调针对性。

除了空间的构建和文化活动的运营之外,在自媒体时代,实体书店还需要学会讲故事、做传播。一家书店如何传播文化情怀,如何吸引公众关注,如何将书店的人文理念、价值追求,利用自媒体传达出去非常重要。大隐书局在上海的第一家书店,店面极小,店前的人行道不到1米,且有公交站台。为了方便路人等车,大隐书局将店面缩小了10平方米,并在门口放置凳子,让等车的人得以进来遮风避雨,这一举动在网上传播后,感动了许多网民,被誉为有温度、懂人情的书店。这家书店第一天的零售额是125元,成长到日销1万元只用了5天时间,自媒体传播的力量在此得以显现。大隐书局还发起了“文化接力,思想传灯”的公益活动,向读者免费赠送诸子百家口袋书,极大调动了读者对书店的热情,读者捐款纷至沓来。这些举措,既提升了书店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了读者对书店的关注度,也很好地发挥了书店在公共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从文化活动的集成到输出

大隐书局的经营变革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是从空间经营到文化运营的变革。大隐书局实体店目前的产品主要包括文创产品、咖啡、餐饮等,零售业务占全部收入的25%。其他三块业务分别是:占比20%并且在不断加大的内容输出业务、15%的空间设计业务,以及20%的托管服务。目前,空间设计、场地托管业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19年,托管的公共图书馆将有望达到10家。

在市场的推动下,大隐书局的业务类型从图书零售发展到文化空间设计服务,以及文化场馆的托管服务,这都是书店自身的经营实践。

第二是从内容集成到内容输出的变革。内容输出,向谁输出?怎么输出?首先是公共文化配送。每年上海市财政都会拿出一部分资金向社会主体购买优质文化内容,配送至社区、学校、企业。目前,大隐书局约有37个项目已经进入政府的公共文化配送包。这样的做法虽然不能带来高额利润,但可以实现稳定收益。

其次是党群组织。党委、共青团、妇联为党群组织策划的文化活动逐年增加,且比重越来越高,特别是近几年兴起的党员服务中心、党建中心等等,迫切需要导向正确、内容优质的图书和文化活动,这成为大隐书局新的增长点。

最后是大型国企。这在上海的优势比较明显,地铁、保险、银行等大型企业每年都有活动预算。上海拥有200多个街镇和社区,每年都有不少街镇社区拥有文化经费,这些主体都是大隐书局潜在的重要合作伙伴。

从活动类型来看,最受欢迎的是图书分享类,其次是艺术导赏类、文艺演出类、艺术展览类,还有时尚手工类、文化体验类。

未来实体书店的发展趋势

经过三年时间,对于未来实体书店的发展趋势,大隐书局形成了三点理解:

首先,要让书店成为无界融合的文化空间,跨文化、跨商业、跨业态,这是未来的大趋势。

其次,主题集中的垂直书店空间具有较大潜力。在书店中有一个被忽视的市场——美术用品、美术图书。美术图书的特点是:重、大、厚、贵,且没有电子版,如果将美术用品、美术图书、美术培训、美术大师班、美术展览做成垂直复合的文化空间,将会是很好的一种选择。

最后,城市更新会使得书店向文化市集空间发展。如果面临城市更新或社区升级、老房改造,书店便可以从政府支持和推动的庞大工程中找到新的发展机遇,打造以阅读为主体的文化市集空间。大隐书局今年准备在上海布局3家此类文化市集空间店,探讨书店向社区化、生活化发展的新模式。

责任编辑:李艳霞
相关推荐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