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香 >  正文

用耳朵“阅读”

2019-05-21 09:39 来源 : 台州日报     

分享至

日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其中有一点值得注意,除了阅读纸质书和电子书之外,我国还有近三成人有听书的习惯。

利用碎片时间,用耳朵“阅读”一本有声书,已日渐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在这种传播方式的影响下,蜻蜓、喜马拉雅等音频平台和各种各样的听书软件,受到了欢迎。

路桥人曹泽宇听的第一本有声书是《盗墓笔记》——这本被称为有声小说“收听之王”的书,在蜻蜓FM上的“累计播放量已经超过了80亿”。利用每天零碎的时间,从头到尾,他整整听了大半年,“听书最大的好处就是方便”。

作为“盗墓”题材爱好者,曹泽宇购买了包括《盗墓笔记》在内的一系列书,在他看来,纸质阅读和听书还是“很不一样”的。“我买的那套《盗墓笔记》一共有9本,每本有三百多页,看着费眼睛,携带也很不方便。”直到前两年的夏天,他在手机中下载了一个听书的音频软件,“插上耳机,就是你自己的世界了”。

除了睡觉前的固定一小时,曹泽宇的听书时间多半是零碎的,“洗漱、上班路上或者收拾东西的时候,有时间就听。”就这样,他陆陆续续地听完了《小道士笔记》《神算刘伯温》《雪中悍刀行》……从悬疑到历史,再到武侠,各种类型的“书”,都听了个遍。“有声书以单人或多人表演的有声剧形式来呈现,有旁白和不同角色的演绎,对我来说比纸质书更有吸引力。”

椒江姑娘刘娜也是听书爱好者。早前有媒体报道,在对听书的“书籍”选择上,“男生爱听悬疑小说,女生钟爱言情小说”。她对此未置可否,“我最开始听书就是听自己很喜欢的一本言情小说《温暖的弦》,但后来听的就不止言情了”。

刘娜喜爱历史,听书三年多以来,她听完了《明朝那些事》《这里曾经是汉朝》《话说宋朝》等一系列长篇历史小说。“很有趣,像听戏一样,我觉得语言比单纯的文字更具感染力,更能置身其中。”她说,从某种程度来说,听书还有一种陪伴感,“就像有人在给你讲故事。”与曹泽宇一样,刘娜也是利用零碎的时间来听书:“整合起来,工作日大概有两个小时;休息日,我会连蓝牙开音响听,手上干着家务,什么事情都不耽误,听的时间也更长。”

在这个匆忙的时代,拿出整块的时间去阅读,对像刘娜一样的“上班族”来说并不容易实现。但与此同时,人们对学习的需求又在增加,于是,听书就成了一个很好的选择。

最近,刘娜又对政治学和社会学感起兴趣来,便花钱在某个听书APP上注册成为了会员,“我已经添加了好几本书在我的书单里,准备一本一本听完,现在正在听《中国的捐纳制度与社会》,讲捐纳制度就是买官制度,在中国的古代社会也起到过一些积极的作用,还挺有意思的”。刘娜坦言,像这种类型的书,如果是纸质阅读,自己多半“是看不下去的”,“但主播老师讲得很生动,反而能够听进去”。

虽然今年才10岁,但小学生丁启航已经听书多年了——两三岁时,妈妈许艺就给他买了一个“专门讲故事的玩具”。通过这个玩具,幼小的他就听了《灰姑娘》《小红帽》《穿靴子的猫》《不莱梅的城市乐手》等等这些出自《格林童话》的故事。

随着年龄增长,丁启航听的书也开始变得“深奥”起来。“我听了《海底两万里》《阿凡提的故事》《西游记》《伊索寓言》……”他小脸一扬,很是骄傲地说,“最近我在听《三国演义》,太好听了,光听不过瘾,我还去图书馆借了书来看。”

为什么要让儿子听书?许艺有自己的看法,“首先是从保护孩子的视力考虑的,听比看要好得多。还有就是孩子还太小,书中字太多,一页一页看可能理解不了,听书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就像听故事一样,很吸引小朋友”。

但对这些追捧者来说,听书,也并非毫无缺点。“听书,没有思考的时间。”刘娜说,“如果是捧着一本纸质书看,可以做笔记、划重点,可以反复地阅读、品味一句话,这些在听书时都无法实现。”

曹泽宇也有与刘娜相同的看法。他认为,听书时注意力很难一直集中,容易错过一些重要内容。“尤其是一些长篇小说,听到后面,就忘了前面讲过什么。所以,我觉得听书只是停留在浅显的阅读体验上。”

而作为家长,许艺对给孩子听书最大的担忧源于这种传播方式本身,“现在都是在手机上下载听书APP,我担心孩子会过度依赖电子产品”。

责任编辑:黄采萧
相关推荐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