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创板 >  正文

科创板首轮问询:“磨”出标准 “合”出预期

2019-04-29 08:32 来源 : 上海证券报        作者:赵一蕙

分享至

科创板的注册制“问询式”审核亮相了。这几天,市场关于问询、回复,尤其是上交所的审核有诸多分析、理解、评价,甚至某种程度上,对这种IPO审核新方式的关注超越了对申报企业招股说明书的关注。可以说,这是一种可喜的变化,全公开、电子化的审核为市场各方提供了观点交锋的“硬件”,第一次,对IPO的流程的公开探讨,大到注册制理念,小至一家公司的某个问题是不是切中要害,这些都和IPO的审核本身一起被呈现。

这种热闹喧哗,一定程度上来源于各方对注册制的“陌生感”。当全新的注册制试点出现时,我们该怎样看待它?对于新生儿,我们固然不会苛求其“生而伟大”,但是,并不代表没有评分标准,而且,这个标准和执行机制,有些核心要件已经为市场所共识,但是要达到理想状态,还需要足够的时间才能“磨”出来。

第一,这个标准,应当是明确的。因此,在审核规则上和流程上,它尽量避免以往司空见惯的“窗口指导”,而以公开透明规定规则约束审核过程,接受市场监督,同时也给市场明确的预期。

没有规则以外的“规则”很重要。企业申报只要符合法定条件即需受理,“准考证”的发放标准明确,一视同仁。所以,尽管看上去考生数量短时间内报名者激增,但向市场传递出“求贤若渴”信号所带来的积极意味,显然要大于“应者如云”所带来的对短期排队压力和对所谓“审核能力”的担忧。况且,从申报速度看,最初的“批量受理”绝非常态。自3月18日审核系统正式运行以来,近六周的时间里,前四周受理量超过70家,后两周受理量近20家左右。且这70多家公司多数为了在前期“赶首批”,因此一旦“开闸”抢先排队,而从最近申报受理的数量看,节奏已经明显下降,客观上,长期受理企业“积压”的情况并不会形成。

而且,从深层次背景看,短期内企业申报数量虽多,但绝非“堰塞”。简单回溯IPO审核发展历程可知,IPO堰塞湖的形成有其历史原因,尤其是早年当市场低迷之时,“停发IPO”成为了短时期内提振市场的利器,这是A股市场的无奈,也是资本市场改革所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而随着近年市场化、法治化的改革方向确定,IPO审核提速,审核规则进一步明确,审核流程的预期性正在加强。

可以说,“提高可预期性”正是此轮发行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无论主板IPO审核近日监管口径所出现的积极改变,还是科创板注册制试点目前所遵循的理念都传达出这一点。此时此刻,绝非彼时彼刻,“堰塞”二字,应当已经成为了历史。上交所用流畅的受理和高效的审核效率告诉市场,这并非是“一顿操作猛如虎”,而是严格执行满足法定条件即受理、20个工作日内出首轮问询等规定的自我要求,明确并不存在所谓的“隐性劝退”、“口头指导”,这种信号的积极意义应当值得肯定。

第二,这个标准,应当有一个核心,那就是披露为核心。披露为王,意味着监管并不做价值判断和取舍,不对“含科量”有预设,答案需要通过审核问询来实现,这是一个需要各方磨合才能达到的状态。因此,监管并非站在企业对立面、居高临下地“灵魂拷问”,并非带着有色眼镜、放大镜的刻意“刷存在”,而是以平视的眼光、求索的态度的问询,以探讨出市场想要的结果。而“全面问询、突出重点、合理怀疑、压实责任”的要求,注定了它不可避免地,会详细得面面俱到,犀利得一针见血,严格到触及灵魂,亦时时不忘提醒督促各方之责任。

而目前“五个不够”的招股书披露现状,只能通过足够的问询来让各方归位尽责,做到充分、一致、可理解的披露。通过现阶段,即第一步全面问询和回复所形成的重点,形成第二轮问询的重点内容,信息披露就是在这样的一轮轮问询中得以深化。

显然,这种“不够”和“差距”,并不会长期存在。一方面,企业的准备会愈发充分,随着问询回复的“你来我往”,一些前期对制度的不同理解将会消失,统一认识形成,一些尚处于模糊状态的中间地带逐渐消除,可供示范和更易于执行的标准将会越来越明确。这个理想状态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达到,而是在实践中反复摸索,短期内,市场各方和监管都对这个新生事物的“陌生感”,造成了运行中会有各种无法预期的情况产生,而这需要一点时间去调整克服。

第三,执行好这个标准,并非仅仅是监管者的责任。即问出“含科量”多少,其实并不仅仅是审核端口的责任。科创板的难点,难在给科技要素定价。因此它无法给“符合科创板定位”一刀切地划出定量条件,也不可能制定出一套“人人都适用”的定性标准,这个难题,需要市场各方共同的合力去解决。

因此,制度设计上,会有“第一道”保荐机构对企业的筛选关,同时也确保了两者的利益捆绑,倒逼保荐机构必须做研究做判断做选择;第二关,保荐机构不仅对其判断要付出金钱,更需要承担法律责任,这些都在保荐书等法律文件中予以陈述,并为此担责。而到了“第三关”发行时,机构投资者会形成判断,通过充分的问询、回复和揭示,企业有没有含科量,机构投资者心中会有一杆秤,并通过定价来得到最直观的反映。同时,企业上市后的市场表现和经营发展效果评价,以及规则上确立的信用评价机制和惩罚机制,其实就是事后对保荐机构和参与定价的机构投资者的“综合打分”。如果在整个过程中,中介机构不尽责,机构投资者不专业,投资者就会“用脚投票”,机构出于未来业绩发展、市场形象和信誉度的考虑和外部刚性约束,应当会科学论证研究,谨慎对待。

第四,目前看到的这个状态,只是标准的雏形,注册制的“初印象”离最终的“理想状态”应当有一个过程。

综上所见,如果以上这些都能够得以实现,那么,科创板注册制的审核结果其实反而是“最无悬念”的一环。当通过多轮问询,企业通过充分的信息披露现真容,是否符合“科创板”定位一目了然,自会有一定公论,不具备技术优势、不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会被拒之门外,不过硬者自然会望而生退。

诚然,在注册制试点的初期,申报企业林林总总在所难免,但也正因此提供给了市场各方充分的沟通机会和磨合的时间。矛盾的解决和观念的改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让我们多一点信心和耐心等待吧。

责任编辑:郝梦圆
相关推荐
  • 上交所王勇:计划5月底完成科创板全部技术及制度准备

    上交所王勇:计划5月底完成科创板全部技术及制度准备

    12:10 上交所王勇:计划5月底完成科创板全部技术及制度准备 首届长三角全球科创项目集中路演暨“2019中国·嘉兴航空航天百人会”活动4月28日在嘉兴开幕。
    2019-04-28 12:28
  • 你说先进就先进?问询函刨根芯片考生“科创含量”

    你说先进就先进?问询函刨根芯片考生“科创含量”

    4月23日晚间,上交所披露了科创板首批问询及回复,晶晨股份、微芯生物、睿创微纳3家公司的152个问答,明确显示出监管层的态度:想上科创板?先披露清楚自己的“科创含量”!
    2019-04-25 08:29
  • 3家科创板受理公司遭“灵魂拷问” 上交所指出五大问题

    3家科创板受理公司遭“灵魂拷问” 上交所指出五大问题

    在科创板企业获受理“满月”之际,首批3家企业问询公开,分别是睿创微纳、晶晨股份、微芯生物,从问询内容看,主要聚焦公司核心技术等七个方面。
    2019-04-24 07:59
  • 信披和问询严上加严 转战科创板企业成色面临考验

    信披和问询严上加严 转战科创板企业成色面临考验

    截至4月11日,科创板受理企业增至65家,其中11家曾申请在A股其它板块上市。此外,部分科创板受理企业具有挂牌新三板、中概股回归等资本市场经历。
    2019-04-12 07:48
  • 稳字当头 逾八成公司钟爱“标准一”

    稳字当头 逾八成公司钟爱“标准一”

    截至9日,科创板受理企业已达57家。在五套上市标准中,82%的企业选择“标准一”,暂无公司选择“标准五”。业内人士指出,科创板普通企业五套上市标准层层递进,又各有侧重,市值成为硬指标。如果发行询价后达不到当初申报的市值标准,则发行...
    2019-04-10 07:58
  • 50家企业获科创板“准考证” 影子股数量扩至107只

    50家企业获科创板“准考证” 影子股数量扩至107只

    大多数上市公司是通过产业投资或股权基金间接持有拟登陆科创板企业的股权,但也有小部分上市公司是直接持有或通过全资子公司间接持股
    2019-04-08 08:14
  • 上交所发布科创板上市委、咨询委、自律委名单

    上交所发布科创板上市委、咨询委、自律委名单

    4月4日晚间,上交所发布第一届科创板股票上市委员会名单、第一届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名单、第一届科创板股票公开发行自律委员会名单,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公开发行自律委员会工作规则》。
    2019-04-04 22:25
  • 上市科创板企业6家再获受理 4家受到问询

    上市科创板企业6家再获受理 4家受到问询

    截至4月4日晚间发稿,6家科创板IPO企业再获受理,热景生物、杰普特、瀚川智能、威胜信息、安博通、铂力特拿下第八批“准考证”。与此同时,晶晨股份、利元亨、和舰芯片和江苏北人4家企业收到问询函。截至目前,科创板受理企业已增至50家,问询...
    2019-04-04 20:03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