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见 >  正文

刘赟:券商资管业务转型应精准定位

2019-02-27 09:24 来源 : 中国证券报     

分享至

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发展演变,资产管理行业分为银行主导阶段、市场主导阶段和证券化阶段等三个阶段。相较而言,我国资产管理行业尚处于萌芽阶段,整个金融体系仍维持银行主导型模式。各类资产管理机构之间基本属于资金来源机构、投资管理机构和通道机构的上下游关系。然而,伴随“资管新规”和一系列配套政策的落地以及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获批,国内资产管理行业竞争格局的重塑正呈现加速态势,原有的市场结构已逐步被打破,各类资产管理机构必将寻谋新的业务发展方向及战略布局。

 《2018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报告》的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资管行业总规模约124.03万亿元,较上一年度有所回落,其中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以及信托公司分别下降2.5万亿元、2.0万亿元和1.9万亿元,合计下降达6.4万亿元。与此同时,以通道、刚兑、资金池等业务居多的资产管理机构受到的冲击和影响相对较大,其管理规模也面临持续下降,甚至已有部分基金子公司宣布撤销,相关人员部分被并入母公司。整体而言,在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及资管新规的实施下,未来资管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仍很大。

 当然,占据资管业务核心资源的资产管理机构或许在这场新的竞争格局中不会太差,诸如银行理财子公司在资金端和资产端方面占优,券商资管、公募基金及保险机构的研究、投资与管理都有主动管理能力,信托公司在另类资产管理业务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因此,各资产管理机构务必结合自身的优势加强战略布局,尽早抉择,抢占先机。

 作为未来大资管的重要参与力量,券商资管应当如何应对,笔者认为,可考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引进并留住优秀人才。公司业务的发展关键在于人才。近几年,我国资产管理行业快速发展,信托公司、券商资管、保险资管、期货资管、私募机构、公募基金和银行理财等多类别投资管理机构的出现,已加剧了人力资源的竞争。

 然而,随着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获批,各银行机构又积极发布社会招聘公告,抢占并引进投资研究、估值核算及运营、产品研发及管理、风险管理、审查审批、法律与合规、销售管理和信息科技等各类优秀人才。

 因此,为了建立有竞争力和持久稳定的团队,提升公司投研等综合实力,券商资管应当敢于在激励及考核机制方面进行创新与突破,对接市场化的薪酬体系,设置合理的职级体系以及在职培训体系,通过各类团队活动等提升团队凝聚力及业务水平。同时,建立并完善利益分享机制,最大限度地将员工利益和公司利益绑定在一起,提升员工的向心力,激发优秀人才的工作激情。

 其次,依托和整合券商自身资源,充分发挥其禀赋优势。通过数十年的发展,券商已经在经纪业务和财富管理方面积累了大量风险偏好相对较高的理财客户,在投资银行业务也沉淀了较多的优质企业客户和交易资源,而且在销售交易和证券研究业务更是位居资本市场的前列。

 因此,券商资管可以凭借销售和客户服务队伍的建设,加强对机构和渠道的全覆盖,并对重点区域与渠道进行巩固优势,同时及时了解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大类资产配置建议和服务,提升客户服务质量,增强客户黏性。除此之外,甚至有些大型券商还具备较强辐射和覆盖全球资本市场的国际业务能力,为高净值客户或机构客户提供海外资产配置服务。

 根据目前的相关规定,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公募理财产品虽可以直接投资于股票,但是因权益类资产投研能力尚在建立之中,故银行理财子公司在权益类资产配置上可能仍需较长准备时间。在此期间,券商资管可以依靠自身投研实力成为银行理财子公司合作机构,为其提供多样化的策略选择及强大的投研能力。因此,委外业务对券商资管而言仍然具有相当的空间和机会。

 最后,申请获批公募业务管理资格,弥补现有业务形态的短板。根据规定,银行理财子公司可发行公募和私募两种产品,与“基金公司+基金子公司”的产品体系一致,即银行理财子公司等同于拥有公募和基金子公司两块业务牌照。随着银行理财子公司的陆续开业和运营,这不仅对券商资管有较大影响,而且与银行资管业务及客群重合度较高的公募基金也将因此受到较大冲击。

 为了保持竞争优势,规避业务短板,券商资管尤其是大型券商资管均纷纷申请公募业务管理资格。截至2018年底,取得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的券商或券商资管子公司已达13家。公募业务管理资格的获批,有利于券商或券商资管子公司建立公私募资管产品线,积极创设ETF等被动管理类产品,丰富和完善资管产品体系,逐步培育和形成涵盖权益类投资、固收类投资、量化投资、跨境投资及其他另类投资等多类公私募资管产品,满足投资者的财富管理需求,并为投资者创造长期价值。

 结合国际资管行业的经验,笔者认为,未来能够长期生存的资管机构可能大致为三类:一是具有规模效应且能够降低管理成本的资管机构。例如国外的贝莱德基金,其2018年底管理的ETF产品规模达1.35万亿美元,正是由于被动管理型基金的规模效应具极低的管理费率,使之能够为投资者提供较好的投资回报,因此可以源源不断地吸收新增资金,形成良性循环。

 二是具有显著渠道优势的资管机构。如美国管理规模前二十位的资管机构中有三分之一为银行系,国内基金公司规模前十家中有近四成为银行系子公司,渠道优势能为资管机构提供先天禀赋。

 三是拥有较强主动管理能力并为投资者持续创造超过市场指数投资收益的资管机构,但是这类机构的管理规模难有持续大幅增长。因此,在大资管时代和竞争日益加剧的宏观环境下,券商资管应当尽早决断,结合自身特点找准未来的发展定位,积极谋划业务发展之路。(作者:海通证券资管公司产品与业务创新部总监 刘赟)

责任编辑:吴芃
相关推荐
  • 2018券商资管前20:主动管理规模大幅缩水

    2018券商资管前20:主动管理规模大幅缩水

    总体看,去年排名前20的券商总体月均管理规模与主动管理规模同比均“双降”。其中,广发资管主动管理规模下降金额最大,超过1000亿元。其次中银国际证券也缩水900亿元。
    2019-02-01 10:46
  • 资管新规催化银行客户分层 私行业务成必争之地

    资管新规催化银行客户分层 私行业务成必争之地

    银行资管规模承压之际,一个细分领域正异军突起。普益标准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末,个人理财规模约有22.55万亿元,在银行业金融机构理财产品中占比达76.49%,同比提升11.16个百分点。其中,高净值人群贡献卓著,各家银行的私人银行...
    2019-01-31 09:45
  • 券业“寒冬”忙“补血” 重资产化转型渐明显

    券业“寒冬”忙“补血” 重资产化转型渐明显

    在行业的“寒冬”中,券商正在抓紧“补血”。2018年以来,无论是再融资还是IPO,券商融资的节奏、规模都较2017年有所加快、提升。种种迹象显示,券商密集融资的一大重要用途,是发展资本中介业务和自营业务。业内人士指出,这反映出国内券商重...
    2019-01-31 08:03
  • 19家券商民企纾困资金已投具体项目 投资额近85亿

    19家券商民企纾困资金已投具体项目 投资额近85亿

    截至1月20日,又有江海证券、长城国瑞证券、东北证券、华宝证券、国海证券、财富证券、中航证券、联讯证券等8家证券公司均已完成协议签署,并承诺自愿出资。
    2019-01-22 17:16
  • 业绩下滑分化明显 券商资管去年仅一家净利超十亿

    业绩下滑分化明显 券商资管去年仅一家净利超十亿

    截至1月21日,2018年13家A股券商资管子公司营业收入微增0.39%,净利润同比下滑4.64%,其中,仅华泰资管一家净利润超过10亿元。此外,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净利润都呈现分化趋势。
    2019-01-22 07:51
  • 2018年股权融资规模下滑 头部券商优势明显

    2018年股权融资规模下滑 头部券商优势明显

    2018年,A股市场股权融资募集资金总额达12087.35亿元,较2017年下滑,首发、增发以及配股都下降四成。从单个券商来看,股权承销资金总额排名前五的券商,并未易主,龙头券商优势尽显。分析人士认为,在2019年,科创板会带来新机遇,而在已...
    2019-01-03 08:47
  • “去通道”大浪淘沙 券商资管凸显强弱分化格局

    “去通道”大浪淘沙 券商资管凸显强弱分化格局

    以11月的单月数据看,在13家券商资管中,华泰资管单月营收环比增幅近6%,同比也增长16.64%,居行业第一。净利润方面,华泰资管、东证资管及广发资管位列前三。综合统计前11个月的营收数据,东证资管、华泰资管、国君资管、广发资管和招商资...
    2018-12-11 08:03
  • 券商多路整改大集合资管业务

    券商多路整改大集合资管业务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券商内部正在积极研究这一事项,制定规范方案。具体执行层面上,券商需要与监管部门和投资者进行沟通,考虑未来资管业务是走公募道路还是私募道路,考虑提前清盘时的资产处置风险,整改起来并不轻松。但毫无疑问...
    2018-12-07 07:40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