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将进酒Bar】从穷小子到皇帝,刘邦的传奇人生离不开美酒

2019-02-13 15:31 来源 : 中国财富网        作者:九公主的田   原创

分享至

最近《知否》火得一塌糊涂。其实,赵丽颖饰演的盛小六一路逆袭毫无悬念。编剧们还是应该多翻翻历史书,历史上的穷小子逆袭的真实事件远比他们使劲拍脑袋想出来的故事精彩多了。

比如有一位,出身农民,四十多岁了还没有一份好工作,家徒四壁,关键是自己还不思进取,“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嗜酒好色,交了一批狐朋狗友,常被父亲训斥。但后来,他三年平秦,四年灭楚,只用了七年时间,便从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小子逆袭为一个新王朝的统治者。

这个人就是汉高祖刘邦,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

汉朝以前的君主,无一例外都是贵族。刘邦的逆袭,算是真正实现了陈胜吴广“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

人生如戏,最具传奇色彩的平民皇帝缔造了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刘邦的这场人生大戏可谓跌宕起伏、精彩之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四场,每一场又都与酒有关。

No.1走投无路的起义

后人常把刘邦的逆袭人生归结为天命,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运气好到爆棚。这种好运气很大程度上源于刘邦的顺应民意,得到了当时社会中绝大多数中下层民众的支持。而项羽一心想的是恢复旧时周朝六国的旧贵族势力,这与社会的发展本身就是背道而驰的。

不过话说回来,最初的起义,刘邦却是迫不得已。

前面说到,刘邦未发迹前嗜酒好色,他在泗水当亭长的时候,就经常到酒馆赊酒喝,而且还喜欢赊女掌柜的酒馆,女掌柜精明,不怕刘邦赊酒,因为刘邦的朋友多,在酒馆消费的也多,所以酒馆的收入反而更好了。

就这么喝着喝着,某一天,还没酒醒的刘亭长领了个没人愿接的新任务,押解徭役千里迢迢地去骊山。

据史料记载,刚出沛县没多久,徭役们便开始逃跑,刘亭长估算了一下,照这个速度跑下去,等到骊山时,就只剩下自己一个光杆了。就算到时候托人找关系,自己也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何以解忧?唯有喝酒。喝着丰西沼泽的自产米酒,微醺的刘亭长做了个大胆的决定,他对徭役们说: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意思就是,你们都逃命走吧,我也找个地方藏起来,不当什么亭长了。

此话一出,大伙见刘邦这么讲义气,反而不走了,决定跟着刘邦逃亡,这些人,再加上刘邦多年喝酒结识的一帮酒肉兄弟,成了刘邦起义后第一批革命的火种。

传说,决定起义后,这帮人逃到了山里,被一条大白蛇挡住了去路,其他人吓得瑟瑟发抖时,刘邦借着酒劲上去,犹如神助般一剑就把碗口粗的白蛇斩为两段。这就是有名的斩蛇起义,是刘邦天命所归的故事的开端。

No.2 改变时代格局的鸿门宴

三年灭秦后,老农民刘邦先占了关中,出身楚国贵族的项羽心中不快,又听说刘邦欲在关中称王,顿时大怒。

谋士范增识见不凡,跟项羽分析说,刘邦早年“贪于财货,好美姬”,而目前在关中“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已有“天子气”,宜早下手把他除掉。

于是,项羽决定攻打刘邦。战争一触即发的关键时刻,却被项羽的亲叔叔项伯调停了。

原来项伯和刘邦的谋士张良关系匪浅,项伯偷偷告知张良让他逃命,张良忠于刘邦,自然要帮刘邦谋划,于是拉拢项伯喝了顿大酒,刘邦佯装“酒后吐真言”说自己绝无称王野心,并借机与项伯约成儿女亲家,请他出面调停。

调停的结果是要刘邦鸿门赴宴亲自“谢罪”。显然,这场赴宴无比凶险,就是张良心里都没有底,暗暗担心主公刘邦能不能平安回来。

此时刘邦只有十万军队,而项羽有四十万精兵,如果不去,就是坐实了心虚,楚霸王项羽第二天就能发动一场毫无悬念的战争。

别无选择,刘邦只带了樊哙、张良和一百名精锐亲兵就赴宴去了。见了项羽,刘邦卑辞谢罪、甘居下座,极大地满足了项羽的自尊心。

酒宴开始,范增召项庄舞剑为酒宴助兴,其实是意欲趁机杀掉刘邦,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项伯为保护刘邦,也拔剑起舞,掩护刘邦。此时,自尊心获得极大满足的项羽并未阻拦项伯,甚至在接下来樊哙不合规矩闯入大帐时,赐之酒、肉。樊哙大口喝酒、大咬生肉后慷慨陈词,指责项羽听信谗言,要杀有功之人。项羽不仅不生气,反而认为樊哙是真正的壮士并赐坐。

至此,酒宴高潮已经过去,气氛渐趋缓和。刘邦向项羽表示,自己需要如厕,于是趁机带着左右逃席远遁。

据考证,鸿门宴用酒是粮食酿造的低度米酒,是贵族专用酒,添加有郁金或者桂皮调味,地位应该相当于今天的茅台。这种酒辛辣刺口但不容易醉人,就是喝多了容易如厕。所以说,刘邦现场提出如厕倒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借口。

话说回来,比起鸿门宴上的这种贵族专用酒,我们现代人喝的天朝上品贵人酒,同样不易醉人,给畏酒者带来福音,也被善饮者倍加推崇。且天朝上品贵人酒采用独特的柔和酱香味,比传统的酱香酒口味淡的多,但又不失酱香,让很多人开始喜欢上了酱香酒。

No.3 荣归故里创作《大风歌》

公元前196年,新建的汉帝国已经相继经历了燕王臧荼、韩王信、陈豨的叛乱。淮南王英布又起兵反汉,由于其英勇善战,刘邦不得不亲自出征。

在得胜还军途中,刘邦专门回了一趟自己的故乡——沛县,把昔日的朋友、尊长召来,隆重置办酒席,共同欢饮十数日。还特意从家乡选了一百二十个儿童,现场教他们唱歌。

衣锦还乡、荣归故里,沛县这一场酒局,应该是刘邦人生中最畅快的一次酒局,堪称他人生的高光时刻。

喝着还是当年味道的米酒,看着已经老去的女掌柜和旧友,刘邦回想起自己前半世的坎坷和后半世的荣光。年轻时的游侠梦想、斩白蛇起义时的未卜前途、初入关中时的意气风发、垓下之围的险象环生,以及那几场彻底改变了他命运的酒局,这些过往一一在他脑海中不断闪回。

应该说,靠着个人奋斗,刘邦从沛县一个让人讨厌的农民到大汉帝国的皇帝,这其中的酸甜苦辣、艰难困苦只有他自己心里最清楚。

过去一年里,他亲手杀掉了韩信、彭越、陈豨、英布这些昔日的兄弟、战友、朋友。但同时他依然忧心忡忡,反叛势力仍未平息,北面的匈奴虎视眈眈,各方势力正欲把他亲手打造的帝国推向深渊。

半醉半醒间,刘邦一面击筑、一面吟唱吟唱“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这就是他即兴创作的流传后世的《大风歌》,字里行间显露着得酬壮士的豪迈心声,却也透着丝丝无法掩盖的悲凉。

一百二十个儿童齐声唱和《大风歌》,这场面确实让人伤怀感动,刘邦拔剑起舞,热泪纵横。

No.4 英雄迟暮,悲凉谢幕

刘邦晚年,认为太子刘盈性格过于仁厚软弱不像自己,一心想废掉他。太子刘盈是皇后吕雉所出。吕雉,就是历史上把戚夫人做成“人彘”的吕后。

刘邦想废掉刘盈,而后立爱妾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刘如意为太子,戚夫人也想让自己的儿子成为太子,因此日夜啼泣求告。

作为一代英主,刘邦自然不会因为宠爱某个女人就立她的儿子为帝。历史上,太子刘盈在帝位七年,仁惠而又德政,但确实没什么作为,仅是吕后的附庸。而赵王刘如意过早的被吕后除掉退出历史舞台,后人已无法印证这位小王子是否有刘邦所称许的帝王之才。

史记记载,“上从击破布军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说的是公元前195年,也就是平息英布叛乱的第二年,刘邦由箭伤引发的疾病日趋严重,自知不久于人世,换立太子的愿望就更加强烈了。

这件事急坏了吕后,有人献计让她找张良。张良这种级别的谋士非常清楚,这种储君谋立的事碰都不要碰,于是婉言回绝了。吕雉也不是一般人,直接让自己的哥哥吕泽把张良绑架了,逼着张良献计。

事实上,张良也是反对废长立幼的。既然被绑了,就顺势献了一计——让隐市的四位大贤“商山四皓”出山辅佐太子。

吕后立即付诸实施,派吕泽带着太子的亲笔信和厚礼,请“商山四皓”出山,没想到,这四位高士竟然全来了。

刘邦看到自己访求多年不得的四位高士追随太子左右,以为天下公议都在太子这边,储君之事已不可更改,便召唤戚夫人过来,指着那四个老人给她看,说:“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尔主矣。”

用白话说就是,我想换太子,但是太子有这四位世外高人辅佐,羽翼丰满,难以撼动了啊!吕后真是一位好主子啊!戚夫人听后伏地痛哭。

看着哭泣的爱妾,刘邦深深感受到身为帝王的无奈。借着酒意,他让戚夫人跳楚舞,自己击筑高歌《鸿鹄歌》。唱了几遍后,刘邦起身离去,酒宴结束。

三日后,这位史上第一位平民皇帝的人生大戏落幕,享年六十二岁。

在他身后,一个承前启后、开拓奋进,绵延四百余年的大汉王朝刚刚拉开帷幕:

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文明之一,与同时期罗马帝国共领风骚;

汉武帝采纳了“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建议,儒教、儒学成为历朝历代一贯遵从的治国方略;

大汉帝国举全国之力血拼匈奴,向北、向西、向东拓地万里,为中国版图的奠定做出了无以轮比的贡献;

充满冒险精神的华夏儿女打通了“丝绸之路,中国从此成为世界贸易体系的中心;

汉朝声威远播,外族开始称呼中国人为“汉人”,“汉族”成为中国华夏民族永远的名字;

......

对于汉高祖刘邦从草根逆袭为彪炳史册的一代帝王,我们可以深入总结许多原因,比如:知人善任、能屈能伸、心胸宽广、赏罚有度、从谏如流、知错能改、富有远见......其中,最有用的启示莫过于两点:第一,即使是条咸鱼,也要有自己的梦想。第二,梦想照进现实的关键节点,一定离不开美酒。

责任编辑:郝梦圆
相关推荐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