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品 >  正文

如何收藏晚清民国的书法作品

2019-01-24 13:17 来源 : 收藏投资导刊        作者:杨艳丽

分享至

自笔者开始撰写书画方面的投资攻略以来,对于投资理念一贯坚持如下观点:藏家应该把握艺术市场发展的外在规律,并熟识美术史发展的内在规律,以艺术市场的横向坐标来初步筛选书画投资的对象,以美术史发展的纵向坐标来把握该投入多大的资金来进行或长线或短线的关注与追逐。相反,笔者一贯反对看似“嗅觉灵敏”的投机性投资,看到哪个书画家目前在看涨就投资哪一家,靠耳朵来听,靠人脉资源来打听消息的投资模式。事实证明,纵观自九十年代初拍卖业兴起以来,没有一个成功的藏家没有自己独特的投资理念。

对于晚清至民国初年的书画家来说,一定要注意那些取得高价位作品的附属条件,比如是否是回流作品、上款人是谁、旧藏者是谁等问题。因为这些附属条件可能会带给作品巨大的价格差异。

▲张之洞《致仲隅手札一通》2016中国嘉德秋拍拍品

资深的藏家都知道,在上世纪有过几次大规模的中国艺术品流入日本的情况。有通过文化交流而获得的,比如围绕西泠印社而展开的大量的中日交流活动,使很多作品入藏日本;有由日本财团委托日本学者或中国学者代为购买的,比如日本三井文库委托河井荃庐等人大量收购中国的重量级文物;当然,还有在侵华战争时期被掠夺过去的重要文物。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中国艺术品外流的现象,随着近些年日本经济的不景气及中国拍卖业的火爆和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有大量作品回流到中国,特别一些宋人团扇和有关西泠印社的藏品,在个人方面,王铎、傅山、赵之谦、吴昌硕等,这几个人几乎占据了日本回流作品的半壁江山。

▲左宗棠《七言对联 》2011江苏万达秋拍拍品

在具体的收藏过程中,藏家朋友一定要记住下面这几个名字:犬养毅、三井高坚、长尾甲、河井荃庐、内藤虎次郎、雄甲辰、村上三岛……

他们中有日本的前首相,有举足轻重的文化财团、有资深的文化学者、更有老练的古董商。

当藏家朋友看到藏品的收藏者是上述几人时,他的价格可能就要翻几倍了,他们的名字也几乎是真迹的代名词。当然,他们的眼力也仅限于清代至民国之间,而涉及更早的宋元时期的作品则另当别论。

回到本文的话题之中,左宗棠在书法上的造诣很深,他不仅能写行草书,篆书的水平也极高。行书深受何绍基的影响,笔画圆劲而顾盼生姿;篆书取法邓石如、吴让之等比较圆转的一路,点画舒展而不失端庄。左宗棠的书法在市场上基本上都在百万以内,特别是20到50万元之间聚集了大部分作品。

最后,笔者还想列举了两位资深藏家收藏书法的心得体会,这里也附在文后作为藏家们的参考。

首先用书法史的标准来衡量书法家。比如他的主攻书体是哪一种;假如是草书,在这一领域有没有比他更有影响力的,或与之水平、名气差不多的;他最为人称道或独一无二的绝招是什么(比如墨法的使用,长锋圆笔的控制);最典型的书写内容是什么。

▲曾国藩《 行书七言联》2015北京东正秋拍拍品

其次是从市场信息方面考量。是否是全国性的大家,祖籍在哪里(祖籍地往往是书法家作品拍卖高价之地,也是作品上拍数量最多之地);最高价出现在何时;作品的复现率如何,每一次出现的成交率如何;一个季度的拍卖观察下来,真品率有多少。

最后是从个人的兴趣和投资动机来考量。笔者经常听到某某“伪专家”用董其昌的标准去衡量康有为、徐悲鸿、鲁迅、马一浮、谢无量的书法,认为不够精到、缺乏古法等等,殊不知,一个一流的书法家,看他的字便可以猜出他的性格和人品高下,相反,我们看清代的状元帖,清一水的“董其昌”,将个人的性格完全遮蔽掉了,人人能写一手精致的记账先生般的小楷,虽然温润可爱,却永远不是独一无二的。藏家朋友最应该掌握的是从康有为、郭沫若这样的书法家作品中读出精气、沉着和古法,切不可把糊涂乱抹看成个性的张扬;要从鲁迅、沈从文、马一浮、谢无量的作品中读出含蓄的跌宕、恰到好处的收放和疏朗中的儒雅;在孙文、蒋中正、陈独秀的作品中读出沉实与豁达。

▲左宗棠《行书七言联》2011北京匡时春拍拍品 

这篇短文并不是一份严格意义上的收藏指南,其中夹杂了很多笔者在书画圈中所见所闻的点滴经验之谈,虽然难言系统全面,更谈不上权威,但很多观点还是值得一读,最终的目的也无外乎希望藏家朋友能够在书画收藏的过程中少交学费,并在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的过程中,还能凭添更多的快乐。

责任编辑:徐可芒
相关推荐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