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券商 >  正文

券商业绩普现环增背后:分化加剧员工“寒意”未解

2018-12-13 07:43 来源 : 21世纪经济报道     

分享至

伴随着A股市场在寻底中企稳,证券业长达一年之久的下行周期似乎悄现了一丝“暖色”。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截至12月12日,已公布11月份经营数据的42家券商(剔除不可比的40家保荐分公司和2家区域经纪分公司)中有多达34家出现了净利润正增长,而这亦被视为证券业正在逐渐走出谷底的信号。

不少业内人士也表示,从11月份业绩、市场成交情况来看,证券行业经营状况的改善预期值得期待;但另一方面,中小券商间的业绩分化也在进一步加深。

不过从记者采访的多家券商来看,多家券商仍然自认为处于“困难时期”,而绝大部分券商所采取的应对策略主要是通过强化考核机制来试图压缩人力成本。

月度回暖背后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有不少于25家券商的净利润环比增长率超过了100%;而这也让本月成为今年以来券商净利润环比增长家数最多的一个月。

其中,南京证券(601990.SH)、海通证券(600837.SH)、江海证券三家券商净利润环比增幅最大,分别达2821.77%、1469%和1161.53%。

不过短期的月度回暖似乎并不能改变券商全年疲软的状况。据数据统计显示,在有去年同期数据可比的35家券商中,出现利润负增长的多达29家。

“券商仍然处于业绩不断下行的大周期上,主要还是和A股市场交投带来的持续低迷有关。”“一方面市场整体活跃度不如以前,而监管从严取代行业过去几年的创新趋势后,行业对经纪业务的依赖度在死灰复燃。另一方面市场不好,客户们的风险偏好也会下降,这也会利空融资融券等资本型业务。”北京一家中型券商非银金融分析师表示。

月度数据虽然稍显回暖,但这种数据上的暖意却并未被券商员工所感知。

据记者了解,虽然多数券商并未明确提出裁员降本的战略,但也在暗自以强化考核等方式来被动的进行末位淘汰,以降低当下行业疲软期的经营成本。

“我们虽然没有明确裁员,但是日子不好过是有目共睹的。”12月12日,一家上市券商董办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人力部门也在通过引入新机制来强化考核,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力成本。”

“因为有上市考虑,所以公司内部也研究了一些节省成本、做好业绩的思路。”同日,一家有IPO计划的券商董秘也表示,“主要的方式还是强化人力考核,粗算下来理想状态能够淘汰掉公司的10%。”

这一形势下,证券行业人才的流动性也在下降。

“证券行业的挖人需求比去年少了40%,而且今年还有不少主动希望来寻找岗位机会的人。”北京一家金融行业猎头经理表示,“主要还是和待遇下降有关,‘坐不住’的人变多了。”

龙头优势再获强化

有投资人士认为,证券行业的“月度回暖”与股权质押风险得到纾解叠加指数上升有关。

“股权质押问题的解决拆掉了埋在券商资产结构中的‘雷’,优化了券商的资产质量。”北京一家关注非银金融行业投资机会的私募机构表示,“基于危机的化解,指数的上扬也促进了市场持续活跃,这进而给券商的收入维度带来利好。”

在月度回暖的趋势下,更多机构仍然看好龙头券商的表现。

“证券行业政策边际改善,多项利好政策密集出台,引导长期资金入市,提振市场信心,有助板块估值提升。行业‘马太效应’加剧,强者恒强,集中度持续提升逻辑不变,我们持续看好龙头券商配置机会。”银河证券非银金融分析师武平平12月9日表示。

“经营数据环比改善,但是行业整体业绩同比增长仍持续承压,我们认为大型证券公司经营稳健、抗压能力较强,业绩的韧性要强于中小型证券公司。”12月10日,民生证券非银金融分析师周晓萍也指出。

事实上,部分头部券商的确在月度回暖券商中居于较高的排序。例如海通、中信、广发、东方4家头部券商的11月份净利润分别取得了1469.00%、340.24%、282.08%和271.12%的高额环比增速。

在前述私募机构负责人看来,龙头券商的主要优势在于其业务的综合化。

“龙头券商的业务大而全,同时还在积极布局国际化,对经纪业务依赖度的降低,会让其在新业务领域有更好的表现。”前述私募机构负责人表示,“例如在投行业务上,科创板的试点初期,IPO项目的数量可能会有所控制,而这些项目大概率会集中在头部券商手里。”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中小券商的投资价值也将有所显现。

东兴证券非银金融分析师郑闵钢表示“2018年底和2019年初将以风险偏好提升为主题。前期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新规将使得龙头券商的集中度逻辑呈现一定的边际变化。应逐渐开始重视中小券商的投资价值。”(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版权合作请联系010-59513809)

责任编辑:梁艳红
相关推荐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