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香 >  正文

八位年轻女作家亮相“窈窕文丛”展现文坛新力量

2018-12-10 06:47 来源 : 新浪读书     

分享至

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窈窕文丛”

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窈窕文丛”

八零九零后一批青年作家群体愈发受到关注,他们已成长为日益醒目的文坛新力量。由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窈窕文丛”精选了八位风格鲜明、颇具潜力的年轻女作家集中亮相:孙频、周李立、朱个、阿微木依萝、池上、庞羽、余静如、祁媛。她们的写作多从自我经验出发,从生活细节出发,源自天性和本真的思考,呈现出新一代独特的小说美学与思维方式。

丛书八本均为中短篇小说结集,她们以女性作家独有的细腻和敏锐,在极小的切口处找寻与现实交锋的话语空间,感知和记录着当下这个快速变动的时代。其中有爱情故事,也有对底层人物粗砺、绝望人生和命运的关注,她们的这组文学作品,构成了当代社会风貌和年轻一代生活的缩影。

文丛主编贾梦玮表示:“女性所体验的世界一定不同于男性所体验的世界,这是由男女不同的身心所决定的。因此,女性作者一定会为文学共同体提供新的东西。“窈窕文丛”不仅是女性文学,而且要为文学提供新质。就拿经典的女性文学形象来说,目前我所知道的大多为男性作家所创造;但我更愿意信任女作家们所塑造的女性形象。”

近日,由鲁迅文学院、《鍾山》和译林出版社合办的“窈窕文丛”研讨会在京召开,众多评论家也对“窈窕文丛”中收录的作品一一做出点评与建议,以下为“窈窕文丛”的作品简介及专家点评。

《骨节》</p><p>孙频  著</p><p>译林出版社

《骨节》

孙频 著

译林出版社

《骨节》内容简介

《骨节》由青年作家孙频的七部中篇小说代表作结集而成。

七个故事,七场悲伤而孤独的人生之役。

一个年轻时因轻信而失身,决意要在女儿身上注入贵族气的单身母亲;一个迷恋日本女优的贫寒大学生;一个出生就被遗弃,历经九渡而未在世间找到安身之处的孤儿;一对父亲失踪,靠母亲小卖部微薄收入维持生活的矿区姐弟;一个失婚的三十岁女子,和被她嫌弃又怜悯的寡居母亲;一个为了不让父亲再遭受嗜赌哥哥盘剥,而突生杀心的乡间少女……在逐渐荒芜的乡村,在没落的工业城镇,在茫茫的陌生都市,这些故事里的男男女女,他们承受着各自命运的寒意,却耗尽所有的力量和情感,去掩饰、去摆脱、去治愈原生生命里的暗疾与伤害,他们孤注一掷,为了生命中的展颜,哪怕只有一次。

[作者简介]

孙频,1983年生,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现为江苏作协专业作家。2008年开始小说创作,目前已发表小说两百余万字,出版有小说集《三人成宴》《同体》《隐形的女人》《疼》等。

[名作家推荐]

对人的内化,对黑暗中的尊严,对永恒生存困境的不竭追问,从黑暗中萃取着光明。——阎连科

以生猛酷烈作为风格辨识的孙频是年轻一代写作者中的异数。她热爱烈火烹油般爱恨情仇的极端人生,毫不掩饰裸露的抒情和强调的情节,人情冷暖以及人生的诸种不堪均以粗暴的方式直接呈现。——何平

鲁迅文学院教研部主任、研究员郭艳认为,孙频文笔非常优美,是对日常当下的生活现实有一个独特看法的作家。她善于描写肉身沉沦当中主人公陷于虚幻盲目状态的叙事。她的作品中出现的更多的是人性的一贯晦涩和扭曲变态的区域,近20年的中国当下生活在她的文本世界中都呈现出一种荒凉、颓败的底色,无论是生活、工作和情感都带着被深深的被伤害感存在于人物的肉身和灵魂当中,那么这个在现实生活当中的确是存在的。但这个存在从她的叙事策略来说是选取了单一视角。她每一部小说都是一把刀子,而且是刺枪似的一个刀锋,但不是刺向人物的心脏,而是刺向手足。在孙频的刀锋叙事当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乡土文明的陋习和城市生存的欲望并行。

《丹青手》</p></p><p>周李立 著</p><p>译林出版社

《丹青手》

周李立 著

译林出版社

《丹青手》内容简介

大学老师乔远放弃了教职,以为到艺术区就能拥抱自由,以为不走寻常路就能找到不寻常的出口。然而艺术区并非桃花源,“另存者”乔远在边缘地带一次次失落、失重、失掉方向……青年作家周李立的小说集《丹青手》生动刻画了当代多元的艺术家群像,展现了人和人之间那些偶然或必然的情仇爱恨、离合悲欢、帮扶与伤害,而作者自生活中沉淀、静观疏离式的文学表达也给这部作品增添了独特气质。

[作者简介]

周李立,1984年生于四川,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出版小说集《八道门》《透视》《欢喜腾》。获17届百花文学奖、汉语文学女评委奖、《小说选刊》新人奖及双年奖中篇小说奖、《广州文艺》都市小说双年奖一等奖、《朔方》文学奖、储吉旺文学奖等。

[名作家推荐]

这个表面上安详而快乐的四川女孩,去到北京的书桌前,自此世界没有一刻是平静的,出路还隐藏在无休无止的对峙与谈判中。她想见证这一切。——雷平阳

《鍾山》副主编何同彬认为,在一个已经形成庞大的艺术家小说写作谱系的序列里面,周李立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她的小说策略是一个非女性的叙述,她关注的更多的是普通人,是性别弱化时代的面孔模糊的Ta。在《丹青手》里,女性写作和女性意识是节制的,一些艺术区的空间意识上也是节制的。

《火星一号》</p></p><p>朱个  著</p></p><p>译林出版社

《火星一号》

朱个 著

译林出版社

《火星一号》内容简介

中学老师左辉,只要准时出门,每天都能在同一个路口遇到红灯,在同一个时刻看见同一辆运钞车,重复的生活让他意志消沉,直到一场“火星移民”的骗局,重新燃起他生活的激情,让他一再出格,公然在例会中途退场,给初恋的早已嫁作他人妇的女孩写信,甚至写了一篇关于火星的抒情文字……青年作家朱个致力于在渺小的个人之间寻找他们彼此之间、他们和世界之间、他们和宇宙之间暗影重重的关系,短篇小说集《火星一号》堪称一部精彩的当代小城故事集。

[作者简介]

朱个,1980年生,浙江杭州人。作品见于《收获》《人民文学》《十月》《钟山》《作家》等刊物,小说集《南方公园》入选2013年度“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

[名作家推荐]

朱个的小说在当代文学的创作中可以算真正切实描绘了“城市文明”里人的生存状态:在肉身的安顿变得相对容易以后,个人意识增强,孤独感亦随之诞生,精神的安顿则变得更加隐秘难测。朱个有精确的写实能力,尤长于微妙心理的捕捉,于细微处,慢慢描摹出一副当代城市人萧索的自我肖像。—— 程永新

江苏省作协创研室负责人韩松刚认为,朱个的小说中,尤其是《火星一号》中更多的不是以两性关系为核心的描写,而是突出对于底层和普通人物命运的捕捉。在读朱个的作品时读到一种80后作家少有的英雄姿态、内敛平和与一种奋勇而气的努力。朱个是非常有公共意识的作家,朱个小说中也有俨然的秩序意识,在她的小说中很少有破坏利器,很少有一个人歇斯底里地情绪爆发,即使有愤怒,也是非常理性的,有控的,体现了一种追求均衡的美感,这种秩序意识和均衡的美感,在80后的作家当中也是比较稀缺的气质。

《羊角口哨》</p></p><p>阿微木依萝  著</p><p>译林出版社

《羊角口哨》

阿微木依萝 著

译林出版社

《羊角口哨》内容简介

《羊角口哨》来自大凉山的彝族写作者阿微木依萝,本书收录的六部中短篇小说浸润着陌生的异质,与作者阿微特殊的生活经验和民族文化背景息息相关。阿微木依萝以其无法归类的直觉性写作,展现人在生与死的界限中仍然不可摆脱的困境。在多视角的平行叙述中,日常生活的艰难和缺失渐渐显露,就像从河里浮上来的破碎的石头。故事中的人物徘徊在阴阳两界,向死而生,向生而死。命定的道路上,亡灵们依然无法摆脱自己的影子,那是荒凉的苦痛,混沌的爱恋,莫辩的是非。

[作者简介]

阿微木依萝,彝族,1982年生。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人。初中肄业。自由撰稿。现居东莞市。写小说和散文。作品见《钟山》《花城》《民族文学》《散文》《天涯》等刊。出版中短篇小说集两部。获第十届广东省鲁迅文学奖中短篇小说奖,第二届广东省有为文学奖中篇小说奖,《民族文学》2016年度散文奖等。

[名作家推荐]

边地生活,教育背景的不完整,使得阿微木依萝的思维保留了未被权力和文化制度规训的因素,这种思维方式部分保存了先民思维的直觉性,通灵性,在这样的思维体系之下,她笔下有一种直接回到往事现场的能力。——刘军

中国作协创研部副研究员岳雯认为,阿微木依萝的作品与“窈窕文丛”其他作品有不太一样的东西,有很强的意志性因素,她似乎并不是把性别当做主要的关切点。她主要特点是在虚构死亡上,她一定是相信死了以后肯定有亡魂存在的。她想象这个亡魂怎么在生与死的边界地带。她最大的创造性是把生和死之间做一个混沌的空间,这个亡魂始终在一个混沌的像迷雾一样的空间游荡,最后它要回到自己的应许之地。

《无麂岛之夜》</p></p><p>池上  著</p></p><p>译林出版社

《无麂岛之夜》

池上 著

译林出版社

《无麂岛之夜》内容简介

《无麂岛之夜》描写了自青年步入中年的一段故事,情感的起起伏伏,婚姻的错综纠缠,品咂的重心却是人生的某种失落。老K失落了对牛丽莎的爱,牛丽莎失落了让人心动的美……青年作家池上用文字撷取了一段段生活流水,她紧贴笔下人物,捕捉着他们内心的幽微动荡,揭示出当代人灵魂深处的情感挣扎。

[作者简介]

池上,1985年生。先后在《收获》《江南》《西湖》《山花》《作家》《十月》《青年文学》等刊物发表小说若干。获“2012-2014年度浙江省优秀文学作品奖”、“2014-2015山花小说双年奖新人奖”、第六届“西湖•中国新锐文学奖”。著有小说集《镜中》。现居杭州。

[名作家推荐]

从自我出发,从欲望出发,是一个好的开始,《在长乐镇》就是这样一个好的华丽的开始。但很快,池上就写出了《无影人》。她放下了自我,变成了一位冷静的观察家,她发现了另一种自我,“自我缺失者”的人生。这种逆向的发现,堪称深刻,同时也为她的写作提供了宽阔的空间。——吴玄

《文艺报》评论部主任刘颋认为,池上的小说给我们呈现的是命运的故事。她不是给我们讲某一个命运的片段,她给我们呈现的生命相对比较长的阶段,然后命运的起伏转折,她习惯讲述的也是生命命运故事,这个命运故事里,有生命的宿命在里面,还有人物不甘心的抗争,小人物被忽略掉的,但是小人物又不甘心接受这种命运,在被忽略和不甘心之间就呈现她每一篇小说的张力,就构成了她每一篇小说的矛盾冲突的结构,池上比较擅长于在这种冲突中呈现的命运的偶然和必然。池上的小说气质比较沉静,她的语言非常有特点:沉静、优雅、内敛,具有很浓郁、很饱满的江南气质,对细微的心理、情感雕刻非常老练。

《一只胳膊的拳击》</p><p>庞羽  著</p></p><p>译林出版社

《一只胳膊的拳击》

庞羽 著

译林出版社

《一只胳膊的拳击》内容简介

从祁茂成到祁露露,一代又一代人在努力地生活。无论生活是否有意义,他们都在追求着属于自己的微小愿望。而出其不意的一只胳膊的拳击,打倒了那些活色生香的人们妄自尊大的心态……青年作家庞羽的短篇小说集《一只胳膊的拳击》出色地展示了当下的世俗生活,生命的坚韧与脆弱,人性的复杂与深邃,灵魂的麻木与不安,全部奔流涌动于黑暗的冰河之下,极热又极冷。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试图勘察生活边界的努力,亦洞悉了这个时代的焦虑与喟叹。

[作者简介]

庞羽,1993年生,毕业于南京大学,江苏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在《人民文学》《花城》《天涯》发表小说,作品入选《2015年中国短篇小说》《21世纪短篇小说选》,曾获“紫金•人民文学之星”短篇小说奖,第六届紫金山文学奖新人奖。

[名作家推荐]

庞羽的作品我首先读到的是《佛罗伦萨的狗》。从小说的范畴来说,《佛罗伦萨的狗》属于私小说,通常,这样的小说也属于第一人称小说,由“我”所倡导、被“我”所引领。在“我”的一开与一关之间,这样的小说忽明忽暗,明亮如秋水,幽暗似落霞。庞羽的明暗关系处理得棒极了,她让幽深的暗疾金光灿灿。正如一个出色的演员可以让我们爱上反派一样,庞羽出色的表现让我爱上了隐痛与顽疾,虽然它们都有些吓人。——毕飞宇

遇水而伸展藤蔓枝条的生长性想象,让庞羽在故乡的基底上发达着文学脚力,继而不断展开随经历而自然产生的方位挪移、随经验而蓬勃飞行的视野扩容。她像一个力大无穷的仙子,向人性和社会深不见底的湖中,扔进了叫做小说的铁船,不管这只船驶向何方,但一个越来越大的“圈”已经形成,带着周边浪波高低不同的涟漪,袭向水岸临界处。——施战军

《扬子江评论》编辑部主任方岩认为,做为90后作家,庞羽的作品集中出现了一批以中老年人为对象的短篇小说,比如说《福禄寿》《到马路对面去》《一支胳膊的拳击》等基本上都是中老年的生活,还希望看到庞羽更多样性的成长。

《安娜表哥》</p><p>余静如  著</p><p>译林出版社

《安娜表哥》

余静如 著

译林出版社

《安娜表哥》内容简介

精神病人获得了纯粹的爱、抱着婴儿的妇女内心却是个孩子、遍身油污的修车工任由妻子偷情、嬉笑打闹着的少年在暗夜里手执凶器,平凡人的生活真的平凡吗?各种各样的人在我们眼前匆匆来去,我们专注于自己的世界,从未注意过他们……青年女作家余静如以小说这种形式,尝试探索这些看似平凡的陌生人,挖掘日常生活暗藏的汹涌动荡。想象中的一幅幅画面,共同衍生出她的首部短篇小说集《安娜表哥》。她将目光投射向自己童年和少年时代的记忆,也投射向性格与命运交互作用的多种可能性,在其波澜不惊的叙述之下,隐忍的是对人物耐心的打理和多层面的剥离。

[作者简介]

余静如,1989年生,2012年进入复旦大学写作班学习写作,毕业时开始发表作品。作品散见于《钟山》《西湖》《小说月报》等杂志。现为《收获》编辑。

[名作家推荐]

余静如的写作,让我感觉到小说还有幸存于浮躁时代的力量。可以进入人物身体深处,探究人物的精神状态、潜意识、莫测命运,以语言之水,淹没平凡的人与事,揭示丰富的情感世界。余静如的小说不执着于表面的人物对抗、事件的爆发,而对人物内心和人物关系有很深的迷恋:生活貌似平缓的安娜一家、情感一直在成长的梅林,都在水底下波澜起伏。小说叙事有一种溪流入林般的静谧效果,而静谧底下有激流。慢慢阅读,令人着迷。—— 叶开

《思南文学选刊》副主编黄德海认为,余静如的小说写的中规中矩,很干净,也没有滥情的自我表达,这是目前非常好的一种风格,沉稳不炫耀。

《眩晕》                 祁媛  著</p></p></p><p>译林出版社

《眩晕》

祁媛 著

译林出版社

《眩晕》内容简介

《眩晕》的主人公是一个怀揣电影导演梦想的北漂。但这个梦想是孱弱的,不等他人来施压,他自己便先行解构了它。没有人给他明确的打击,没有事情让他有鲜明的挫败感,然而几乎每时每刻,面对任何事情,他都是虚弱的,失能的……祁媛的写作为我们展现了那些未老先衰的青年的某种典型形象,他们怀着莫可名状的伤痕,心不在焉地从一个地方游荡到另一个地方;他们行动能力极其微弱,内心活动却过分丰富;他们的亲情千疮百孔,爱情暧昧可疑,对任何事都缺乏激情……实际上他们从来没有失败过,因为他们只会眩晕,只会疲惫,因为他们从一生下来,就已经老了。

[作者简介]

祁媛,1986年生人。2014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同年开始小说创作。小说散见于《收获》《人民文学》《当代》《十月》等刊物,先后获第三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短篇小说奖, 第四届郁达夫中篇小说提名奖 ,第15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最具潜力新人奖”提名,“2016年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第二届茅盾文学新人奖”。

[名作家推荐]

在祁媛的小说中,我们看到一种冷峻的观察如何和肆意的独白非常自然地混融成一体,仿佛时时在提醒我们注意这位小说书写者所受过的现代绘画的训练,她写小说就像在画她喜欢的素描,用锐利的眼睛捕捉到光影明暗间的实在世界,但落

笔的每一根线条又完全是自我的,是不管不顾众多规矩限制的。——张定浩

主人公精神世界中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对世俗价值的质疑和诘问——这构成了祁媛作品特有的精神维度。在渗透着忧郁诗情的同时,文本内还镶嵌着不少浮世绘式的画景。——王宏图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平认为,每一个有独特性的作家,他的应该是实验室式的写作。就是说他呈现的可能只是他看到的这个世界一面,祁媛的小说相对来讲都是比较集中的,比如在这部小说集中,她只关心出租屋生活,因为这与她对世界的看法有密切的关系,这出租屋就成了她的文学实验室。再一个是她所有的小说都涉及到艺术家,在这个像实验室一样的空间里,在看似荒唐的情节里,反而更自由地触碰到庸常社会中背后的真实。

责任编辑:黄采萧
相关推荐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