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纾困资金入市已逾千亿 68家上市公司“受援”

2018-12-08 10:41 来源 : 证券时报网     

分享至

十月中旬,深圳公布数百亿专项资金驰援上市公司计划后,如星火燎原,政府主导的全国性纾困行动也由此拉开帷幕。

据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不完全统计,以深圳驰援为纾困时间起点,约两个月的时间内,截至12月7日两市有68家上市公司披露“受援”公告。兵贵神速,其中有约30家已经实施援助完毕,初步脱离质押困境。从纾困资金量和驰援进度推进看,纾困“大戏还在后头”。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包括券商、保险、私募、纾困债在内的纾困产品已达32个,入场产品规模逾千亿元。如果再加上各地国资金融平台与券商规划在途资金,全国纾困整体规模或将达5000亿元。

此外,从公告提取数据来看,A股两市,10月份公司公告纾困事宜6项;11月份相关纾困公告则达到62项;12月至今日是16项。纾困加速推进趋势明显。

纾困标准各异

从受援上市公司注册地来看全国纾困进度。深圳作为驰援计划首倡之地,再加上广东上市公司资源丰富,广东因此成为目前驰援公司最多的省份,共逾40家,浙江、江苏、山东等省紧随其后,但都未上10家。

此外,包括湖南、河南、河北、四川和陕西等多地在内的资产管理公司也都针对纾困民企展开了行动。

纾困资金会遴选什么样的上市公司进行扶助?深圳的要求是三点:第一,必须是在深圳市工商登记注册的实体经济领域优质A股上市公司,包括高新技术企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传统产业和现代供应链等领域的上市公司;第二,上市公司应生产经营状况良好,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第三,实际控制人无重大违法违规和重大失信记录。

北京海淀区要求“市场化原则为主、坚持一企一策”,对遇到困难的重点企业提供支持帮扶。湖南的驰援标准是“三优”: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秀团队的上市公司。

以东方财富Choice的纾困概念板块做数据分析。该板块目前包括成份股64只。成份股中,截至2018年三季度,盈利的公司57家,亏损公司7家;前三季度净利润上亿的公司27家,最高的公司是康得新,盈利约22亿元。

分行业来看,获援公司中比例靠前的产业有,电子设备及元件公司17家、计算机行业8家、化学制品及制药企业6家、通信设备4家、环保4家。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同时从地方政府方面获悉:国资驰援目的是对遇到短期资金困难的优质公司进行紧急市场化救助,但政府也不想救助存在恶意圈钱套现迹象的上市公司。据了解,上市公司申请扶助,因为条件不达标被驳回的现象并不鲜见。

值得一提的是,地方国资的救助方向会根据地方各自的优势产业不同而进行调整,比如湖南目前获援公司主要集中在优势的文教、智能产业。

驰援方式多样

当前纾困资金的驰援方式根据受助公司情况大致从三方面入手:债权、股权和债股混合。

债权类纾困是以股权质押的形式为上市公司大股东续贷,或者是向债权人购买大股东现有的股票质押的收益权、购买大股东发行的可交债等。

股权类则是购买大股东的股权,一种是作为战略投资受让股权,另一种是与出让方约定好在一定价格购回。这当中也可有多种配套的设计。


责任编辑:张怡
相关推荐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