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十年回眸: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启示录

2018-12-07 07:57 来源 : 中国财富网        作者:解方   原创

分享至

中国财富网讯(解方) 时间回到十年前的那个秋天,随着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向美国政府申请破产保护,一场自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海啸迅速向全球蔓延。无论从破坏力、波及面,还是从事件的突发性来看,那都是一场载入国际金融史册的危机。彼时,全球金融市场哀鸿遍野,各国央行惊慌失措。国际金融界如梦方醒:看似固若金汤的全球金融体系竟是如此脆弱。

此后的十年间,世界范围内关于那场金融浩劫的讨论不绝于耳。从政策制定者到经济学家,从金融专业人士到普罗大众,人们都在试图回答同样的问题:那场金融危机的根源究竟在哪里?我们又能从那场危机中吸取哪些教训?

带着这些问题,中国财富网于近日对瞭望周刊社副总编辑刘明进行了专访,请他从亲历者、见证者和观察者的角度,分享对那场全球金融灾难的思考。

瞭望周刊社副总编辑刘明接受中国财富网专访。(中国财富网郑作伟 摄)

"断层线"依旧存在 世界经济隐忧重重

说起人们对那场金融危机的反思,必须提及的是印度央行前行长拉古拉迈·拉詹(Raghuram G. Rajan)所著《断层线》(Fault Lines)一书。与其他人在金融体系内寻找原因不同,拉詹另辟蹊径,指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世界范围内收入的不平等、贸易的不平衡以及不同金融系统之间的冲突。

《断层线》一书出版于2010年,距今已有八年时间。然而在刘明看来,拉詹在书中所指出的问题至今仍在威胁着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这些所谓的断层线一条都没有消失,”他说,“收入不平等、贸易不平衡和金融系统间的矛盾等问题,依然在对世界经济构成威胁。”

刘明认为,这些断痕不仅仍然存在,而且在不断扩大。他以近期发生在美墨边境的移民潮为例,指出国家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正在加剧。“其实早在美国政府计划修建边境隔离墙之前,一道无形的高墙已经在那里矗立多年,”刘明说,“在这道墙的两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生活在其中一侧的人们正越来越难以突破这道无形之墙的阻隔。”

老问题悬而未决,新险情却已然浮现。2018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4小时内两度发布报告,向世人警示全球经济中的新风险。刘明也在9月中旬到10月初为中国财富网连续撰文四篇,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进行反思,并告诫人们注意防范新的系统性风险。

刘明在采访中提到,随着国家间贸易摩擦的升级,美联储的渐进加息,国际资本流动发生逆转,市场情绪也已产生显著变化,似乎预示着全球金融市场可能面临新一轮动荡。“新的危机正在暗流涌动,这可能预示着另一个明斯基时刻的到来。”他说。

防范“系统性风险”成关键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让“系统性风险”一词变得家喻户晓,成为人们探讨危机防范之策的关键词。刘明认为,尽管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成因非常复杂,但那些“大而不能倒”的金融机构却往往成为触发此类风险的源头。“这些金融机构的规模过于庞大,结构过于复杂,管理也不够透明,” 刘明说,“它们对全球金融体系极端重要,因而也极度危险。”

为更好监控这些被称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大型金融机构, 二十国集团于2009年在其伦敦峰会上授权总部位于瑞士巴塞尔的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要求两家机构自2011年起每年发布一份相关名单,并对名单之上的大型金融机构提出更高监管要求,旨在尽可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

巧合的是,就在上述国际金融监管机构开始研拟名单,加强对大型金融机构监管之时,刘明恰好在瑞士负责有关国际组织的工作,从而有幸见证了这一系列重大举措的施行。刘明说:“谈到全球金融中心,人们都会想到华尔街。而事实上,瑞士也是不折不扣的国际金融中心。”

阻断风险传导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刘明看来,仅仅识别并监控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并不足以令人高枕无忧,很多系统性风险的起源往往是些不起眼的小事件。“危机的成因十分复杂,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微小事件也可能诱发所谓蝴蝶效应。” 他说。

谈及系统性风险的防范,刘明认为关键在于阻断风险的传导。“要始终把注意力放在风险的传导上,”刘明进而指出,阻断风险传导意味着金融监管机构要改变以往的被动监管模式,代之以积极主动的事前事中监管。

刘明同时强调,阻断风险传导固然十分重要,但对于预防金融危机,治本之策在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他回顾说,自上世纪80年代末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享受了长达20年的所谓“大稳健”时期。得益于稳定可期的公共政策和低利率政策,美国等西方国家在此时期内经历了较小的商业周期波动。尽管在上世纪90年代末发生了所谓“互联网泡沫”的破裂,美国却能以超乎寻常的速度从中恢复。

“20年的繁荣稳定给了政策制定者和经济学家巨大的信心,”刘明说,“他们过于乐观地认为,这种‘大稳健’会永远持续下去。”然而到了2008年,一切似乎在突然间崩盘。刘明指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充分说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我们必须找到一条真正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谢玥
相关推荐
  • 龚宇:将爱奇艺称为“Netflix+” 是幸运也是悲哀

    龚宇:将爱奇艺称为“Netflix+” 是幸运也是悲哀

    当然,投资者给出的估值让龚宇非常满意,“虽然距离最高点的时候已经有下跌了,但还是有这么一个好的前景,那就证明我们前途光明”。
    2018-11-18 18:32
  • 刘永好:为了满足消费升级需求“走出去”

    刘永好:为了满足消费升级需求“走出去”

    在谈到对外投资时,刘永好介绍,新希望集团早在1998年就开始了“走出去”,至今已经20年。民营企业为什么要走出去呢?他给出了三个理由,第一,为了新的市场,为了扩大竞争力,为了国际化。“我们现在在东南亚已经有超过二三十家工厂了,从东...
    2018-11-18 18:30
  • 俞熔:健康体检机构不是专家依赖型行业

    俞熔:健康体检机构不是专家依赖型行业

    俞熔认为,某种程度看,健康体检是通过专业的手段采集准确个体健康信息的过程,这个过程当中,既要注重技术流程管理的力量,也要注重专家的力量。“在实践当中发现,有两个环节是要重点解决的,一个是体系流程,一个是关键岗位的人才引进...
    2018-11-18 15:44
  • 陈劲:用商业医保补充医保 解决人们病不起的问题

    陈劲:用商业医保补充医保 解决人们病不起的问题

    当然,很多人还不满足基本的医疗保险,所以选择了商业医疗保险。但商业医保本身的价格比较高,对于很多中产来说,本身投保的费用就是很大的一笔费用。
    2018-11-18 15:43
  • 贾平谈医患关系:经常把板子打到医生身上是不公正的

    贾平谈医患关系:经常把板子打到医生身上是不公正的

    在谈到医患关系时,贾平认为,经常把板子打到医生身上是不公正的。在其看来,医疗的共同体离不开更大的生态体系:一个医疗系统包括了医生和医院的关系、药厂和病人之间的关系、科学家和公众之间的关系、监管者和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这...
    2018-11-18 15:42
  • 姚毅:部分医生随意改变临床实验计划 导致巨额损失

    姚毅:部分医生随意改变临床实验计划 导致巨额损失

    姚毅称,中国是非常好的临床实验基地,但很多数据却不被国外认同,原因就在会为认为数据造假,“并且我们的临床医生会随意改变临床实验计划”。姚毅解释,这不光是对医生本人、对医院、对药厂都是巨大的经济损失。“因为改了临床实验计划以...
    2018-11-18 15:41
  • 黄洁夫:医生人才应实现自由流动 否则医改很难成功

    黄洁夫:医生人才应实现自由流动 否则医改很难成功

    黄洁夫认为,现在的医改是重视钱,很多政策都是在调动经济,可是对人很不重视。
    2018-11-18 15:40
  • 楼继伟:社保改由税务征收为降低社保缴费率创造条件

    楼继伟:社保改由税务征收为降低社保缴费率创造条件

    楼继伟表示,改革开放开始,我国凭借着大胆闯、大胆试,摸着石头过河的办法,冲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而40年后的今天,我国具备了更多改革的有利条件,但在打破劳动力和土地的城乡二元体制,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相适应的制度,建立高效...
    2018-11-18 14:30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