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号精选 >  正文

年内会有第五次降准吗?

2018-10-08 07:20 来源 : 上海证券报微信公众号        作者:李丹丹 张琼斯

分享至

在“十一”假期最后一天,人民银行宣布从本月15日起下调部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为长假后的市场送上一份流动性“大礼包”。

虽为“大礼包”,但绝非大水漫灌。

降准释放的资金一则偿还中期借贷便利(MLF),优化流动性结构,进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二则对冲本月中下旬的税期,弥补跨月流动性缺口。

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强调,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基本稳定,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也不会对人民币汇率形成贬值压力。

这已经是年内第四次降准。展望下一阶段,分析人士认为,在稳健中性的基调下,货币政策仍有进一步预调微调的空间,注重定向调控,支持小微、民营和创新型企业,以提高政策有效性。

自2018年10月15日起,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置换当日到期的MLF。

这种操作手法并非首次。今年4月人民银行也采取了同样的办法,下调上述各类银行存准率1个百分点,同日这些银行按照“先借先还”的顺序,使用降准释放的资金偿还其所借的MLF。

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介绍,本次降准所释放的部分资金用于偿还10月15日到期的约4500亿元MLF,这部分MLF当日不再续做。除去此部分资金,降准还可再释放增量资金约7500亿元。

虽然有数量可观的增量资金释放出来,但是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变化并不大。上述负责人表示,降准释放的部分资金用于偿还中期借贷便利,属于两种流动性调节工具的替代,余下资金则与10月中下旬的税期形成对冲。因此,在优化流动性结构的同时,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总量基本没有变化。

从这个角度观察,货币政策并不存在大水漫灌的情形。上述负责人强调,本次降准仍属于定向调控,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基本稳定,银根是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认为,本次降准的政策立场相对中性,具有预调微调的特点,不是转向性的全面宽松。

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本次降准的主要目的是优化流动性结构,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当前,随着信贷投放的增加,金融机构中长期流动性需求也在增长。此时适当降低法定存准率,置换一部分人民银行借贷资金,能够进一步增加银行体系资金的稳定性,优化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结构,降低银行资金成本,进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同时,释放约7500亿元增量资金,可以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资金来源,促进提高经济创新活力和韧性,增强内生经济增长动力,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上述负责人指出。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分析,对于银行而言,准备金调降与结构性流动性工具循环续作这两种流动性注入方式,最本质的区别是前者无资金成本,而后者有。

因此,降准置换MLF后,不仅仅缓解了部分银行负债端流动性缺口压力,还通过降低负债成本,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银行资产端定价和信贷投放的积极性,最终有利于控制企业融资成本上升,增强企业融资可得性。

盘点今年货币政策操作,降准这一工具已经使用四次。“当下我国准备金率的操作空间相对较大,适度调低准备金率是当前货币政策恰当的选择。”连平评价说。

在当前的宏观经济环境下,货币政策取向虽然未变,但是具体操作上会否有进一步动作?

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指出,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注重定向调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9月底召开的货币政策委员会三季度例会指出,高度重视逆周期调节。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要松紧适度,管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货币政策的重心会放在引导和调整流动性流向,支持小微、民营和创新型企业,以提高政策有效性。未来货币政策仍有进一步逆向调整的空间,以适应形势变化和实体经济及金融市场需要。”连平预计。

邢自强认为,在服务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方面,降准只是目前采取的众多预调微调政策中的一步,要解决实体经济发展中的问题,需要一揽子政策,而不只是货币政策。

责任编辑:张维嘉
相关推荐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