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号精选 >  正文

成本3000卖你12000!新款iPhone今日开售,你买吗?

2018-09-21 07:49 来源 : 中国财富网        作者:王燕 毛超   原创

分享至

成本3000卖你12000!新款iPhone今日开售,你买吗?

验证土豪的时间到了!

今天(9月21日),最新款苹果手机iPhone XS/iPhone XS Max现货开售了。过万的价格,你会买吗?

一周前,苹果推出新款手机,其昂贵价格惊呆了一票网友。顶配版iPhone XS和iPhone XS Max售价分别达11899元、12799元,已经超过苹果Mac电脑。

OMG!还有人为苹果的高价策略买单吗?还能再卖掉另外一个肾吗?

一问苹果:

手机售价蹭蹭涨,为什么?

“新iPhone除了屏幕更大、双卡双待等新功能外,更耀眼的就是价格了。”发布会一结束,消费者最直观的感受大概就是这个了。

事实上,不光是手机,就连手机套的售价也很吓人。官网上最高的一款手机套售价1099元,最便宜的透明保护壳售价298元。

对此,苹果公司CEO库克这样回应:

“这款手机,里面有令人难以置信的相机,并带有智能手机中体积最小、功能最强的芯片。所以,即使一台手机售价超过1000美元,大多数人每月仅支付30美元,那大概就是一天一美元。”

库克还表示:

手机已经取代了你的数码相机,取代了你的音乐播放器,取代了所有这些不同的设备。所以,这个产品非常重要。我们发现人们希望拥有最具创新性的产品,但这样做并不便宜。

上游财经专家顾问江翰告诉中国财富网(微信号:cfbondcom),今年苹果发布的新款iPhone XS手机还是有些让人失望的,整体延用了去年的设计模式但价格却创新高,这样的提价策略是为了提升利润水平。

苹果在发布高端iPhone之后的中国市场营收变化 数据来源:彭博社

数据显示,苹果公司经历了iPhone 5C平价亲民的销售量滑坡之后,iPhone的定价就一代比一代高,2017年底发布的iPhone X甚至让苹果公司在华营收数据一扫颓势。

二问消费者:

成本3000卖你12000,你买吗?

江翰表示:

我们得到的消息是,iPhone XS的整体物料成本大概在3000元左右,但顶配的iPhone XS Max实际售价已高达一万两千多元。

从“卖肾”买手机到呼吁消费回归理性,苹果这一次还能“得逞”吗?

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中国财富网(微信号:cfbond.com)采访时表示,

在中国只买贵的不买对的永远都是一块巨大的市场,特别是对一些独生子女家庭,上万元iPhone对他们来说,算不上贵重的东西,他们一看到iPhone就会惯性的去升级,所以新款iPhone重复去年提价的策略,消费者应该还会争先恐后的去买单。

宋清辉还说,

有时候,吐槽的人越多反而卖的越好,多年来每次新iPhone的舆情走势与销量走势都大致呈现负相关的关系。此次新iPhone如果能继续大卖,预计能鼓励苹果明年再降价,价格则会更高。

而江翰也告诉中国财富网(微信号:cfbond.com),这一次大家应该还会为苹果的高价策略买单,毕竟苹果手机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优势,封闭的IOS系统、整体的设计……让很多消费者即使换了其他手机之后还是觉得不习惯,会回归到苹果手机,所以短时间内消费者还是会买。

中国手机市场占有率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不过,从市场份额来看,2017年苹果手机在中国所占市场份额的排名已下降至第四位,落后于本土手机OPPO、VIVO及华为。据国际数据公司数据,2018年第二季度,在国际市场上,中国智能手机生产商华为出货量超过苹果手机,跃居全球第二位,仅次于韩国三星

三问自己:

入不敷出的消费观是否值得深思?

据手机数据公司MobData数据显示,苹果手机消费者年龄层主要集中在18-34岁,其中24岁以下的占比达52.5%,该年龄层的消费者职业以学生居多,多数还不具备固定收入来源,却是购买价格上万元iPhone的最主要消费群体。

人们不禁会问,这种超前消费应该鼓励吗?

宋清辉告诉中国财富网(微信号:cfbond.com),一方面超前的消费促进了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进而推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另一方面,却对高消费的年轻人不利,因为非隐性的消费可能会使年轻人崇拜金钱,过度追求物质享受,达到物欲控制人性的不良后果。

江翰也奉劝大家,苹果手机过高的价格,已经超过了很多消费者一个月收入,甚至是两三个月收入的总和,买苹果手机还是要量力而行。

面对新iPhone破万元的定价,倡导合理的消费以及重视产品的实用价值似乎更像是一面透镜。

或许,我们也是时候该低头思考下:

一部手机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与其拿出12799元去买一台手机,不如给自己报个班“充充电”?不如带上父母、孩子,全家一起出去玩?不如存下来积攒一笔创业启动基金……总而言之,当商品失去本身的价值属性,是否还值得去消费,我们是否还有更好的选择?

责任编辑:张维嘉
相关推荐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