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香 >  正文

《中国当代作家论》出版,你认识一个真正的严歌苓吗

2018-08-27 08:47 来源 : 中青在线        作者:蒋肖斌

分享至

中青在线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蒋肖斌)8月25号下午,《中国当代作家论》丛书新书发布分享会在第25届北京图书博览会“中国作家馆”举行。

丛书采用专著的形式,一位研究者专注于一位作家,以一对一方式全面梳理作家的生平、和品,覆盖作家的创作历程与所有作品,结合时代风貌、社会思潮,以客观、理性、对话的态度,深入研究作家的精神构成,透彻解析作品的精神实质。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作家出版社社长吴义勤在分享会上表示,本套丛书出版的意义在于,第一,提升对当代作家研究的水平,第二,能够把国内优秀的文学研究者整合起来。

吴义勤说,“作家论”是现当代中国文学研究的传统,同时也代表了现代文学研究最高水平,可以说现代文学研究中能够反复被一代代学者阅读和引用的著作,其实都是“作家论”。许多前辈学者其实都有他们的“作家论”的代表著作,比如鲁迅、茅盾、巴金、老舍、郁达夫、王鲁彦、冰心等,都有与其文学成就相匹配的“作家论”研究著作。而在当代作家领域,则明显不足。因此,这次精心选择了当代最著名的50位作家作为研究对象,又分别邀请了50位最优秀的研究者,主要是青年的批评家、学者来对这些作家进行系统的研究。

严歌苓的作品多次与影视联动,《小姨多鹤》《第九个寡妇》等被改编为电视剧,《陆犯焉识》《金陵十三钗》《芳华》等被改编为电影。但如果仅仅把严歌苓视作北美华文女性写作或者海外华文文学的代表人物,是远远不够的。《严歌苓论》的论主、论者以及论述过程中涉及的文学人物形象皆为女性,因此较之通常的文艺评论,它更多了一层对女性心理的剖析与探幽。

《严歌苓论》作者、《文学评论》副编审刘艳说,其实电影与小说的差异还是非常大的,看电影不能代替小说原著阅读。严歌苓的成名并不是在出国之后,在1989年之前她就是一名非常优秀的青年小说作家,当时她已经出版了三部长篇:《绿血》《一个女兵的悄悄话》《雌性的草地》。如果对她加以长期的关注和研究,会发现她在《芳华》里的写作,与她以前的作品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对于严歌苓不应该只是当作海外文学研究的关注对象,同时她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杰出代表。她一直是用华语写作,她的阅读市场是在国内,我们只有把严歌苓放在当代文学视野中,才能更加全面的了解她。”刘艳说。

在中国当代作家中,阿城最具传奇色彩,有“三王”为代表作,又有《威尼斯日记》《闲话闲说》《通识与常识》等。他往往被称为奇人、杂家、有妖气者、大仙、大神、隐士、高士、天下第一聊天高手等。他的书,未必畅销,但常销。

《阿城论》作者,美国西北大学艺术史系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杨肖指出,阿城的知识结构非常特殊,年轻时无法参加“高大上”的社会活动,他只能去一些“旧书店”,从而培养了他独特的知识结构,决定了他的小说有着笔记小说的特点且带有先锋小说的特色。

杨肖说,阿城没有“界”,是“通人”的状态,有点像《水浒传》里“及时雨”宋江的角色。很多事情解决不了的时候,大家都要找他,他会做木匠活、考过厨师证,所以他到美国之后靠这些手艺谋生。他以“三王”成名,同时还是影视剧的编剧,比如《芙蓉镇》《小城之春》《吴清源》《刺客聂隐娘》。他还画画,参加星星美展。

同时,阿城是“知止”的一个人。他在名声最大的时候去了美国。走之前别人问他为什么,阿城说:“我写小说就像自己长出来的水,慢慢地流出来,流干了就不写了,虽然以后可能还会写,但现在不会写了,如果现在写,那是对自己的重复。” 文化副刊部

责任编辑:江文军
相关推荐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