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品 >  正文

以文化照亮艺术的使者——刘仁刚书法作品赏析

2018-08-02 13:52 来源 : 收藏投资导刊        作者:杨艳丽

分享至

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学者型书法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日本社团法人日中书法艺术协会特聘外籍艺术顾问兼中国总干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经济学博士。

八大山人后被碑林博物馆永久馆藏的书法界第一人,西安碑林博物馆荣誉馆员,日中书法艺术协会聘为艺术顾问中国书法界第一人,美国杭庭顿图书馆永久馆藏的中国第一人。

行楷长卷《苏东坡前后赤壁赋》被大英博物馆馆藏;应邀为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题写舰名“辽宁舰”和舰训“尚德精武,至诚报国”;应邀为青奥会奥组委题写2014年南京夏季青奥会特许礼品“虎踞龙盘金圣玺”;应邀为中国邮政题写2014年度古代书法题材特种邮票……

看到这无数光环加身和一份份诚意的邀请时,观者会想到,是什么样的书法家会获得这么多的殊荣呢?他就是刘仁刚,一位以传播与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的学者型书法家。

首先,刘仁刚是一位当代书坛特立独行的思想者。

刘仁刚近照

在笔者看来,书法家首要的条件就是一个儒者。要学识博洽,通融深致。著名学者徐复观曾对溥儒的书画艺术作过如下评价——文学艺术的高下,决定于作品的格;格的高下,决定于作者的心;心的清浊、深浅、广狭,决定于其人的学,尤其决定于其人自许自期的立身之地。

隶书扇面《七夕》34x68cm  2007

上面这段话完全可以衡量一位书法家的境界。一个书法家心性的清浊、学识的多寡、人格的高下都会直接影响到其作品的品格、格调与境界。刘仁刚在此领域可谓志诚笃实。他一直思考中国文化的根系之所在;思考中国书法中文化的价值如何彰显;思考现代化进程中,由于文化的缺失会造成何等恶果;思考如何让文化照亮艺术之路。他主张,我们当前国力的富强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强盛,软实力的缺失恰恰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最大的障碍。诚然,中国在世界舞台的位置越来越引人瞩目,但经历了一次次文化断层的新中国,确实需要对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行多层次、长时间、多角度的复兴,让故纸堆能够重新焕发新的生命力,让中国最前沿的科学技术与最传统、最经典的民族精神对接,打通两级的壁垒。作为多所知名高校的客座教授,刘仁刚的身影经常出现在讲堂上,与不同层次的莘莘学子交流,将他对中国文化的使命感和铭心的体会传授出去。对于传统文化的精髓,他没有仅仅停留在对历代文献、文本的训诂与章句解读,而是通过他游历列国的经历,通过中西各个层面的比较,来回望传统,回望中西文化的差异,并找到民族文化自强与复兴的有效路径。他深入探讨艺术发展的规律,希望用最直接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提炼,总结出规律性的体认与精华。他思考艺术,绝不是仅仅停留在本专业的层面上,往往是通过中西比较的方式,寻找艺术高峰的差异性与相通性。他谈王羲之的魏晋风骨,便会将欧洲文艺复兴的达芬奇作为参照,探讨大师作品产生的土壤与其高妙之处。

《赤壁赋-1》

《赤壁赋-2》

其次,他是一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书法家,是民族文化的传播者。

当代的中国艺术已经取得了某些令人可喜的成果,二十世纪毕竟也造就了很多优秀的人才,但目前我们缺乏中心交流的平台,缺乏对话的空间,很多中国当代一流的艺术家与艺术作品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和平台上被海外人士获知。一方面需要国家大力的推介和扶持,另一方面也需要艺术家广泛地参与到世界舞台的竞争中,去展示中国优秀文化,去体现中国优秀文化的风姿,去重塑文明古国在当代世界中的新形象。

显然,刘仁刚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曾无数次受邀造访欧洲、美洲、东亚诸国,并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博大精髓的书法带到那里。

这里我们看一下书法界的两任副主席,也是两位顶级专家对刘仁刚作品的评价,来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其艺术的成就。

《出师表-1》

《出师表-2》

段成桂评其:“刘仁刚的《诸葛孔明出师二表》行楷长卷作品不拘于藏头护尾等传统理法,而是摆脱了一般书家囿于一家一派的通病,作品强调对艺术中的‘自由恣肆’精神和‘内在精神现象’的表达,从而赋予了作品学术品味。该作品字数较多,而刘先生在创作时章法布局安排合理,无论结体与线条,均不主故常,不假修饰而一人自然;同时注重点画的纵横开阖,注重情感的自然流露,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张力,十分难得”。

陈振濂则评其:“刘仁刚的书法作品,多是激情高潮的产物,通观其书法作品,用‘气息流畅、精力弥满’来形容较为合适。如刘仁刚创作的《千字文》、(三条屏)等作品,连贯的章法,疏落的结体,起伏的线条节奏,以及依势而成的章法处理,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刘仁刚的书法作品在选用材料和创作格式上也非常讲究,在形式上求内蕴、求高雅、求品味,在内容和尺寸的搭配上注意整篇作品的完整,力求使每一件作品都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传统——现代这一递进文化链,在刘仁刚的书法作品中,共同构成了他实践的基本存在形式,作品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时代审美取向的准确把握”。

草书条幅-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张继《枫桥夜泊》246x25cmx2   2015

当然,当代大家对刘仁刚作品的评述还有很多,笔者仅以创作于2009年的《将进酒》为例,作以简要分析:

该作品为八条通屏,作者在深入研究李白诗歌的风神后,一挥而就。第一联以“君不见”三字起首厚重凝练,为作品的圆转飘逸定下了基调;“黄河”二字舒展而取纵势,如九天银河,倾泻海际;第二、三联的字体安排强化了粗细对比关系,左右舒展,纵横捭阖;第四联强化了重要字的起笔,用以调节节奏,如“三”、“停”、“一”等字,使章法在厚实的基础上,更为疏朗;第五联更多地使用干笔,使气脉遒劲;第六联自“酒十千”开始强化了大虚大实,摇曳有姿;第七联是整幅作品情感最为激荡的一幅,沉雄而有韵味;最后的第八联则回归平正,为整个荡气回肠的作品作以收束,恰如一曲交响乐的末尾,空灵杳然,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

行草条幅-《兰亭杂记》205x33cm 2009

行文之此,我们约略可以梳理出刘仁刚作品的基本特点,也感受到作为文化学者肩上的使命感。我们这个时代呼唤具有高峰意识的精品,高峰不仅仅是技巧的高超,更需要人格境界的提升与文化内涵的深厚,画家唯有以此为总则,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经典作品。

行楷中堂-王羲之《兰亭序》句 150x70cm 2014

大篆条幅-《论书绝句》136x42cm 2007

责任编辑:徐可芒
相关推荐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