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见 >  正文

智库观点:中俄经贸合作有待金融助力

2018-07-18 19:07 来源 : 中国财富网        作者:汤谷涵   原创

分享至

中国财富网讯(汤谷涵)在中俄贸易取得快速增长的同时,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日前,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和俄罗斯总统顾问、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格拉济耶夫领衔的智库团队,共同发表了题为《培育中俄复兴增量》的研究报告。报告表示,近年来中俄金融合作发展迅速,但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双方共同健全金融合作机制。

近年来中俄贸易总量快速增长,人员、货物及资金的跨境流动逐年增加。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2017年中国和俄罗斯贸易额达到840.7亿美元,同比增长20.8%。

中俄贸易往来频繁,但规模仍然偏小,是中美贸易额13%左右(2017年数据)。能源、原材料等低附加值产品占比过大,原材料的价格变动直接影响中俄贸易总量。

据中国海关数据表明,2014年中俄贸易额达到900亿美元,2015年由于原材料价格暴跌,双边贸易额下降约三分之一至642亿美元。中俄经济合作大多是以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航空航天项目等。

报告认为未来的中俄双边经贸合作,也要考虑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经济原则为基础的可持续性合作模式。目前,两国市场的开发程度较低,在诸多行业存在贸易壁垒。

中俄金融合作近年来发展迅速。本币结算从无到有,结算资金规模和地域范围不断扩大,商业银行间业务合作日益密切,金融业务合作范围已经扩大至央行间货币合作、跨境结算和清算、保险及金融市场合作等领域。

《培育中俄复兴增量》报告表明,中俄金融合作越来越紧密,但其水平仍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贸易合作需要,尤其在科学、技术和生产领域。金融领域仍是一带一路和欧亚经济联盟合作中的“瓶颈”, 需要双方大规模共同投资。中俄双方应在传统银行、保险、证券等方面深化和扩大合作,可从当前的本币结算、融资合作和商业银行间业务合作开始。在缺乏高效的支付清算渠道的情况下,美国及其战略合作伙伴对俄罗斯的制裁对中俄合作有着负面影响,用美元支付过程过于复杂,俄罗斯公司与其中国合作伙伴无法以传统方式进行交易结算。

与会专家建议,要进一步督促国有银行利用本国货币提供双边贸易与合资信贷,增加人民币与卢布的货币互换和信用互换规模,将清算货币从美元过渡到两国货币。同时,建立双边机制以缓冲两国市场的贸易和金融风险,由两国大型国有银行共同参与,形成特殊基金或是其他机制解决相关问题。中俄双方应提高两国机构间股票和债券配置水平,支持公司和银行通过中国在俄罗斯发行债券以及募集到的以人民币为计价资产的相关汇款和提款业务。

中俄智库专家认为两国应进一步深化科技合作,并建立合资企业网络。此外,电商领域的合作潜力有待开发,以实现两国农工业产品的互通有无。

谢尔盖·格拉济耶夫表示,两国需扩大企业间贸易合作和投资规模。比如,中俄除了合作研制航空技术,还可以建立飞机合资企业。在文化交流方面,两国之间可以实现签证的便利化,甚至可以签发十年期的签证,给人员的往来提供便利。

针对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行的会晤,俄罗斯总统顾问谢尔盖·格拉济耶夫对中国财富网表示,俄方对本次会晤能否达成实质性成果不抱过高的期望,但此次会晤的举办本身就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并不会期待特朗普对俄立场有明显改善,但两国领导人能够以开放的态度尝试进行合作,这件事本身就意义重大。我们认为美国只有推行正确合理的国际政策,才有可能跟其他国家展开公平对话。这次会晤能取得良好成果是有很大难度的;但若取得一定成果,那一定是基于领导人理性、明智的方针政策。我们必须肯定的是,两国高层举行对话,已经是跨过这个门槛的重要一步,”他说。

责任编辑:谢玥
相关推荐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