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区 >  正文

助力打造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群 余杭开发区成创业热土

2018-07-04 19:00 来源 : 余杭开发区     

分享至

对于一个创业企业来说,什么样的土壤才能让它安心扎根?三年前,可帮基因创始人徐清华将自己的创业公司落户到了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他告诉记者,这里有设施完备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还能享受课题调研、学科横向协作、临床试验网络、人才计划、产业导入、渠道拓展、投融资计划等一站式科研、产业协作服务。不仅仅是可帮基因,如今,老板电器、贝达药业、万通智控、铁流股份、春风动力、天地数码等多家上市企业也落户在开发区。

到底是什么样的创业与培育基因吸引众多企业纷纷入驻?记者日前赴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采访时发现,这里在孵化创新企业方面独树一帜,正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科技创业孵化链条。

重研发、强服务,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

作为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上的重要一极,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为杭州市产业金三角中的一员。根据商务部公布2017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显示,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排名位列77位,相比前一年名次上升48位。在全国219家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比拼中,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一家区县国家级开发区,实现48名的上位。“这样的‘上位’得益于高新产业集聚度的力量。”东方网记者了解到,根据数据显示,截止目前开发区拥有研发实力却不容小觑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1家,其中,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131家,高度集聚的研发能力为开发区的发展注入了迅猛发展的动力。

如,贝达药业就是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标杆企业、研发大户,凭借首个国产创新药盐酸埃克替尼(凯美纳),贝达一举成名。目前,盐酸埃克替尼是国内肺癌靶向药市场首个销售突破10亿的品种,还被纳入新版国家医保目录。

在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培育下,徐清华也带着他的可帮基因历时三年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肿瘤组织起源基因检测产品。该产品通过肿瘤关键基因的表达模式,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可针对21种癌症、超过95%的实体肿瘤进行精准判别,填补了国内这一领域的空白。

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创业局副局长王超在接受东方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积极实践“集聚高精尖、注入新动力、坚持创新驱动、人才带动、要素推动,为开发区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引擎支撑。”

精准化、专业化,释放政策红利优势

吸引优秀的企业入驻,离不开政策体系日益完善。据了解,为助力区域内企业的发展,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释放了一系类政策红利:包括在大力宣传余杭人才新政策等各项政策文件的同时,积极修订生物医药产业政策,出台高层次人才项目评审办法、创新券管理办法、国有科创园区管理办法及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人才集聚三年行动计划等相关政策文件,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和人才集聚环境,以政策之“四两”,拨动企业创新之“千斤”。

得益于当地优良的创新创业环境,2017年初,企业贝达药业启动贝达梦工厂计划,以更好地实现医药领域的创新驱动。贝达梦工场是一个生物医药的众创空间,主要利用贝达的研发和产业化平台、技术优势和营销渠道,同时引入贝达医药风险投资资金,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投融资、企业管理、导师服务、品牌打造、政府事务、人才引进、知识产权、研发和生产及市场销售等服务,让科学家实现创业的梦想。

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说,贝达梦工厂既可以帮助科学家实现创业梦想,又可以为贝达提供更好的产品线。最新的进展是,贝达梦工厂培育的干细胞项目已经在做动物试验,基因检测项目已经到了产生效益的阶段。

和贝达同处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翰盛泰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体外诊断的浙江省“隐形冠军”企业,目前也创建了医智汇创新工场,希望打造深度垂直的医疗体外诊断行业生态圈。

在3.8万平方米的孵化空间里,中翰盛泰为孵化企业提供全要素科研技术平台、生物制品保税查验一体化通关平台和医智捷冷链物流系统,并与上海交大成立了医学诊断技术联合实验室,实现了智慧、创意、资金、人才的高度集聚。

一系列红利政策的实施,众创空间、孵化空间的带动,使得开发区内企业研发效果突飞猛进,数据显示,去年1-12月开发区内专利申请量为2995件,其中发明申请742件,专利授权1438件,实现专利零突破73家,专利申请量实现了质的提升,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56.72%;发明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72.56%。

拓空间、挖深度,建设创新培育闭环

作为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东方网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提出,要打造以浙江省生物医药孵化器为中心,以贝达梦工场、中翰盛泰医学谷、东湖高新生物医药加速器、普利医药创新园为基本点的生物医药产业孵化集群,全面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科技创业孵化链条。

以位于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浙江余杭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例,目前已聚集研发、生产类大健康领域企业220家,拥有药品生产企业10家、药品医疗器械批发企业70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40家,其中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已获得许可的38家,在研企业近100家。

而为了保证企业在园区内的发展,王超表示,在关键的投融资等环节,开发区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政策体系,设有“助保贷”、风险池基金等投融资渠道,并积极引荐各类社会资本。

此外,为进一步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也在加强生态构建,希望激发产业动能。

比如,利用双创热潮,吸引产业集聚。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主办的“2017中国科技成果创新创业大赛”吸引了700余个项目前来参赛,最终决出25个获奖项目,并当场签约。这当中,有生物医药项目9个。而2018年双创大赛已于5月18日正式启动,本次大赛以项目招商、人才引进为目的,计划于8月完成项目征集,9月完成12场联盟分赛,10月底完成总决赛。

比如,着力优化公共技术平台建设。中翰盛泰“浙江生物医药特殊物品出入境集中监管服务平台”由开发区出资,浙江、杭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共同打造,是华东地区唯一的集国检、海关一体化监管的平台,解决生物制品过境难、过境慢的问题,2017年服务客户57家,吞吐量达到2亿元人民币。

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局副局长尤建浩说,“我们希望生物医药板块能够再有多几个贝达出来。”

尤建浩认为,从全国层面来看,生物医药产业已经形成了以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为核心的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虽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但离世界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此,需要充分整合长三角的资源禀赋,合力推动产业协同,齐心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共同参与全球竞争。

责任编辑:郭俊
相关推荐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