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品 >  正文

《中国艺术市场与艺术荣誉制度》代序——致景乃权教授的一封信

2018-06-22 12:08 来源 : 中国财富网        原创

分享至

张金惠


景先生:

新年伊始,得悉你的新作《中国艺术市场与艺术荣誉制度》即将问世,非常高兴,向你表示祝贺。我们相识、相交已历十个春秋,可谓“忘年之交”。你在我心目中,既是一位治学严谨的学者,又是一位可以信赖的朋友。

致力于社会科学研究,是你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在这个领域里,你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新作的出版无疑使你的奋斗成绩单上又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你的新作引发了我对社会科学研究的许多思考。下面谈几点体会,姑算一家之言。

第一,书的内容很丰富,突破了学科界限,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艺术市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特别强调了要发展、繁荣我国的艺术市场,必须建立完备的艺术生态系统和艺术荣誉制度,并从制度层面探讨了艺术荣誉的形成机制。同时,对中国艺术品走向世界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上述内容观点鲜明,论证有力,是本书的精华。

第二,你把艺术和艺术市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不失为一种深思熟虑的选择,从而有效地提升了科研成果的价值和意义。在我看来,仅就艺术品而言,其属性和价值具有多重性。一件艺术品即使是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如果只存放于个人收藏室或者陈列馆,它就只能是艺术品而不是商品,只具有欣赏价值而不具有商品价值。而且因为“金屋藏娇”,受众极少,欣赏价值便也大打折扣。如果艺术品进入市场,它便具有了艺术品和商品的双重身份,同时具有了欣赏价值和商品价值。由于受众群体的扩大,不论是欣赏价值还是商品价值便会大大提升。就市场而言,它只有适应、满足大众的需求,才能兴旺发达。大众需求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精神的,而且这种需求必然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从而呈现出多样性。在经济落后、生活水平低劣的生存环境里,大众肯定是把物质需求放在第一位。一个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穷苦人,不但缺乏艺术欣赏能力,而且不会有艺术欣赏的心情。在他的心目中,馒头比玉雕更重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文化素养的提高,大众的需求会发生变化,精神需求会日益强烈、日益凸显出来。这种变化必然给艺术创作、艺术市场注入激情和活力。当今的中国正呈现出这种情景。你把艺术和艺术市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不仅拓宽了研究领域,丰富了研究内容,而且找到了新的视角,从而使你的研究成果同时具有了促进艺术创作、促进市场繁荣和满足大众需求、提高精神文明程度的多重功能。鉴于此,你的科研功底可见一斑。

第三,创新是社会科学研究的灵魂。顾名思义,社会科学是研究社会的科学。社会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始无终,无穷无尽。社会科学同样如此。没有创新的科学研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毫无价值、意义可言。作为科研工作者,必须自始至终保持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冲动,力求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前进,有所创造。你的新作有许多亮点,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这证明你不但如是说,也是如是做的。

第四,在研讨会上,我曾多次强调,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具有“三股气”,即“志气”“才气”和“勇气”。“志大才疏”不行,“才大志疏”也不行,“志才皆疏”更不行。没有足够的“志气”“才气”的支撑,便没有科研的本钱和底气。此外,“勇气”也十分重要。创新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有“破”有“立”的过程。不论是“破”还是“立”,其间不但充满了艰辛,而且可能有风险。社会科学的研究探讨,既包括发现真理、坚持真理,也包括发现谬误、纠正谬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在重大问题上,敢在真理面前大声说“是”,敢在谬误面前大声说“不”,不是一件容易事,很可能有风险,甚至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此时此刻,便需要“勇气”,需要浩然正气。

时代为我们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我们任重道远。我衷心希望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高举中国特色伟大旗帜,锐意改革,积极进取,为我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努力奋斗。

就此止笔,余言待叙。祝你不断进步。

2017年9月


作者介绍:张金惠,河北省饶阳县人,1943年出生,河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历任团中央办公厅副主任、教育部法规司副司长、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公司总经理等职;副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笔名金戈,著有《琢玉篇》、《钟鼓集》、《暢言集》等多部杂文集;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教育书画协会理事。

责任编辑:徐可芒
相关推荐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