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银行 >  正文

银行贸易金融现六大发展趋势 大宗商品融资业务面临增长机遇

2018-06-08 08:02 来源 : 证券日报     

分享至

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了《中国贸易金融行业发展报告(2017)》和《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7)》。数据显示。2017年的货物贸易量同比增长4.7%,改变了自2012年以来持续低于世界经济增速的局面。

中国银行业协会黄润中秘书长表示,在全球经济格局调整逐步深化、我国外贸进出口形势回暖向好、以及中国银行业在全球的相对地位逐步提升等大背景下,贸易金融将迎来发展期,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商业银行国际结算量稳定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7)》显示,截至2017年末,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已经实行八年有余,年度人民币跨境收付合计量已经超过9万亿,人民币跨境收付占同期本外币跨境收付额度比例为22.3%,人民币连续七年成为我国第二大国际收支货币,香港、新加坡、伦敦、法兰克福等国际金融中心结合各自特点形成离岸人民币中心。

截至2017年12月末,人民币在国际收支货币中的份额为1.66%,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和第五大外汇交易货币。人民币国际化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境内外客户对人民币国际化的预期、人民币计价结算主动权等方面反映积极,约有60个境外央行和货币当局在中国境内持有人民币金融资产并把人民币纳入官方外汇储备。

据中国银行业协会贸易金融专业委员会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我国商业银行整体国际结算量约为65,853亿美元、74,432亿美元、74,907亿美元、68,988亿美元和71,509亿美元,波动相对稳定。

工商银行2017年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境内国际贸易融资累计发放667.30亿美元。国际结算量2.8万亿美元,其中境外机构办理1.1万亿美元。

中国银行数据显示,2017年,完成国际结算业务量3.95万亿美元,跨境人民币结算量3.83万亿元,中国内地机构跨境人民币结算量2.48万亿元,市场份额居商业银行首位。

贸易融资新机遇

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黄润中总结了银行贸易融资未来的六大发展趋势。分别为以企业为中心的综合化贸易金融服务需求增加;国内贸易蕴含巨大业务机遇;大宗商品融资业务面临增长机遇;跨境电商的迅速崛起;“一带一路”沿线贸易金融和对外担保业务需求增长;金融科技变革贸易金融业务模式。

黄润中认为,近十来年,企业集团越来越成为国际经贸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与单个企业相比,企业集团内外部交易模式、财务活动更为复杂,对银行服务的需求已经超越简单的结算和融资,而是希望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基于企业交易流程,提供应收应付账款管理、资金归集、现金流改善等服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这样的背景下,“交易银行”的理念应运而生,交易银行理念不仅拓展了贸易金融业务的内涵和外延,而且促使贸易金融业务由“贩卖”已有商品转变为提供一站式综合化的金融解决方案。

此外,国内产业规模扩展、内部分工深化催生国内贸易与流通快速增长,蕴含丰富的资金管理、支付结算、贸易融资、担保增信业务机遇。以应收账款融资为例,目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余额已从2005年末的不足3万亿元上升到2017年的13.5万亿元,企业有庞大的应收账款管理和融资金融需求。

建设银行副行长张立林表示,新时代贸易金融要回归本源,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行业发展的永恒主题。金融机构要在国家对外开放新格局中把握未来发展机遇。

交通银行副行长侯维栋认为,科技创新使贸易金融迎来崭新时代,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运用有效提升了决策的准确性,区块链技术的渗透大幅提升了业务处理效率,商业银行应当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在贸易金融领域贯彻“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为贸易金融发展注入新动力。

责任编辑:谢玥
相关推荐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