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香 >  正文

乡村振兴战略激活“三农”出版

2018-06-07 08:44 来源 :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作者:董琦 穆宏志

分享至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其列入国家发展战略并写入党章,这是党中央对“三农”出版工作作出的新战略部署,同时也为新时代农业农村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折射了农家书屋建设在新的历史起点,新的需求新的走向。截至2017年底,全国农家书屋建设已走过10年,累计建成58.7万家,向广大农村配送图书11亿册,农民人均图书拥有量从工程实施前的0.13册增长到现有的1.63册。2018年农家书屋工程进入第11个年头。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农家书屋工作、“三农”出版工作指明了方向。

  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调查,2017年农村居民家庭藏书量为27册、人均读书3.35册、图书阅读率为49%、数字阅读率为63.5%,城市居民对应的数据分别为62册、5.83册、67.5%、81%。二者之间的差距,也恰恰表明市场空间很大,“三农”出版大有可为。

  纸质阅读 量身定制更接“地气”

  本着服务“三农”工作大局、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宗旨,全国地方科学技术出版社联合体(简称“地科联”)“三农”出版联合平台几天前举行了2018年工作年会,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探讨融合出版发展之路。“三农”平台从2015年初建时仅有9家出版社,2017年扩充至28家出版社,实现了从区域性合作平台到地方性全国平台的升级。

  在进行选题策划时,出版社各展身手。

  中国农业出版社结合自身优势,专门为农家书屋定制了“助农致富丛书”“中国乡村振兴书系”,侧重新农村建设、农村法律知识、青少年儿童健康、农民生活等方面。中国地图出版集团充分利用在地图出版方面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对《中国版图知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国家版图知识读本》等产品,针对农家书屋需求进行了细致的加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文化科普图书,秉承“适合大众阅读的通俗读本,作者专业内容实用的权威版本”出版思路,根据作者资质精挑细选确定选题。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不仅提供了高质量海洋科普类图书,还针对农家书屋推出《农业专业合作社政策导读》《农家生活应急手册》等图书。岳麓书社对经典品牌“古典名著普及文库”进行改造,选取其中适合农村读者阅读的图书品种,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增加印量,努力控制成本,使这些图书定价更低,更适合农村市场。

  正如中国农业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孙林认为的,农家书屋图书的选题策划应该进一步加强调研,组织编辑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农家书屋,了解农民特别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新需求,找到契合点,找出关注点,找准选题点,策划更多适合农民读者的出版物。

  中原农民出版社社长刘宏伟表示,“三农”出版要把握高度,即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把握广度,即在地科联成员单位之外,广泛吸纳中央级出版社;要把握浓度,即对“三农”图书要倾注浓厚的热情和责任感。

  在中国农业出版社日前举办的“创新‘三农’出版 服务乡村振兴”研讨会上,江苏新华发行集团采购中心总经理黄晓慧从渠道的角度,对“三农”出版提出三点建议:第一,推进内部改革和国家政策相融合,优化出版机构,释放内生动力,探索编辑和营销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工作。推动传统出版与“三农”发展主题的出版融合,持续获得国家政策的支持,持续增强整体的发展实力。第二,将出版与弘扬中华文化相结合,要立足“三农”的现实生活寻找选题,致力于文化传承创新,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培育精品力作,持续推进阅读,提升新农村人的文化修养,培养忠实的读者。第三,将出版社的品牌与经销商的推广紧密关联。

数字阅读 从被动到主动再到互动

  当前,农村居民对移动出版、数字出版的需求量很大,使用率很高。服务“三农”要善于运用新技术,特别是用好数字出版、移动出版等新技术,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新的阅读渠道和体验方式。多家出版社紧跟时代发展的脉搏,加快数字化建设的脚步,成立专门的数字研究中心,制作更多能够满足农民新的阅读习惯的产品,比如电子书、阅读器、APP产品等。

  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年专门成立了数字出版中心,开发数据库和各种数字产品,制作了U盘电子书和农业掌上图书馆、“智汇三农” 农业专业知识服务平台,以及中国农业教育在线、农事帮等APP产品。中国海洋出版社搭建的海洋科普数字平台——海洋欢乐谷(含主题网站、微信、微博和手机APP),是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登录的数字化阅读平台,随时随地满足农民读者的阅读需要。南京大学出版社的官方微信、微博都会定期推送精品好书选段,并在文末附有微店链接,方便感兴趣的读者“一键下单”,填补农民读者的碎片化时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农民读者也从被动满足型向着主动求知型乃至互动反馈型变化。中国地图出版集团已经开发研制出适合广大读者,包括农民读者新需求的互动型产品。如对于经济发达和网络发达的地区,研发出利用手机和无线网络来进行学习、互动的AR版《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对于经济欠发达和网络不发达地区,研制开发了利用语音笔互动的语音地球仪。岳麓书社在开发的“四大名著”(名家演播版)中加入二维码,将播音界话剧界名家的演播音频和专家讲解视频嵌入其中,读者通过手机扫码,就可以听音频、看视频,实现了数字化阅读与纸质阅读的完美融合。长江文艺出版社新媒体出版业务涉足新媒体、在线阅读平台,通过与电商平台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计划通过新媒体平台、听书、线上读书会等形式,为农民群体接触优秀图书提供便捷的方式。

  与城市完善的医疗条件相比,农村医疗卫生水平相对落后,也因此催生了农村读者利用新技术手段求医问药的需求。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布局“悦读中医”新媒体矩阵,由“悦读中医”微信订阅号和今日头条号组成,粉丝数已突破50万。基于微信搭建“悦医家”数字阅读平台,农村地区用户只需通过微信就可登录平台,实现中医药图书的移动支付与数字阅读。该社还开展“全国悦读中医活动”,并在规划建设“中医药文化科普之窗”数字阅读终端。

  中国农业出版社副社长刘爱芳认为,出版业应根据新的形势开发适合的数字产品,比如农业生产、生活的电子书、知识条目、视频、音频、动画等多形态数字内容。同时,大力推进运营、做好产品推广、加大服务力度,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到现代信息技术的便利。

  农家书屋 打造美丽乡村文化地标

  农家书屋工程十年建设成果显著,但仍存在许多有待改进、有待满足、有待挖掘的空间。如何找准需求、探索模式、重心下沉、精准服务?记者从主管部门了解到,下一步农家书屋建设将主要聚焦在三个方面:一是着眼于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将农家书屋打造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宣传堡垒;二是着眼农村文化传播高地建设,将书屋打造成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精神引擎;三是着眼农村文脉传承基地建设,将书屋打造成美丽乡村的文化地标。

  业内人士建议继续加大农家书屋建设力度,对已经建成的农家书屋加强管理和定期更新,促使农家书屋永久运营,继续发挥农家书屋工程对“三农”图书出版的扶持、引导和促进作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发行部主任徐国强提出,应当积极参与农家书屋的顶层设计,更加主动地向各级主管部门献计献策。

  中国地图出版集团副总经理陈平提出,农家书屋工程在采购图书产品的过程中,希望地方主管部门加强统一管理的力度,统一采购和分散采购的品种要有一定比例的限定,保证部分产品的采购复本量,以调动各出版社参与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中国海洋出版社社长杨立敏认为,如何建立长效机制,让书屋发挥充分的作用,是下一步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农家书屋作用的发挥,需要出版界与国家、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明确新定位、推选和配备一大批优秀的出版物,前提是健全政府主导、各界参与、农民自主管理的运行机制,关键是组织和开展持之以恒的农民文化阅读活动,选拔一大批的农家书屋管理员队伍,以此来提升农民的文化自信,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平台和智力支持。

  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胡野迪认为,“智慧书屋”的搭建是未来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重要途径。在“智慧书屋”中制定电子借阅积分机制,设置购书奖励或购书优惠,打通电子借阅与纸书购买通道,帮助希望深入学习的农民享受购书实惠。他提议在农家书屋、“智慧书屋”中开设出版社入口,接入到出版社门户页面,村民可以随时进入页面搜索图书,查看部分样张或者借阅,村民的阅读需求便能更大程度得到满足。

  据《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7年城镇居民认为当地有关部门应该举办读书活动或读书节的比例为63.4%,农村居民中这一比例为65.2%。农民群体对于阅读活动的需求更大。出版社应抓住农家书屋工程实施的契机,出版农民“看得懂、用得上、买得起”的图书,开发农民喜闻乐见的电子、音像和网络出版物,不断创新“三农”图书出版形式,努力培养农民读书的兴趣,促进农村消费文化的逐渐形成,合力培育农村图书市场。多出好作品,多出精品,弘扬正能量,是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责任编辑:江文军
相关推荐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