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品 >  正文

研究吴昌硕 还需有哪些方向

2018-06-04 10:22 来源 : 雅昌艺术网     

分享至

对于“吴昌硕”3个字,从拍卖的角度,今年上海匡时“正道”夜场中的吴昌硕作品,买家看好均数成交。从艺术研究上,2017年出版的一套《吴昌硕全集》将其“诗、书、画、印”四绝并涵盖文献内容,完整全面的还原了吴昌硕。而6月3日故宫书画馆移至文华殿后,也以故宫藏吴昌硕书画篆刻特展作为首个展览。

“从江南到海派”近代文化史视野中的吴昌硕研讨会合影

近日在上海,一场“从江南到海派”学术研讨会,重新探讨了近代文化史视野中的吴昌硕,又进而完善吴昌硕艺术之外的认知空白。

研讨会由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上海市吴昌硕文化艺术基金会、上海吴昌硕艺术研究协会和上海市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发展总公司联合主办,上海临港漕河泾企业服务有限公司协办,由苍石文化发展(上海)有限公司承办。

“从江南到海派”近代文化史视野中的吴昌硕研讨会

上海中国书法院副院长王琪森总结吴昌硕是“以他的笔、他的人格、他的家国情怀开创了一个时代”。在他看来,本次对吴昌硕的探讨,除了致敬艺术大师的历史情怀外,还因其极富时代精神,在“红色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三重文化中的标志性意义。

吴昌硕与任伯年、赵之谦、虚谷共为“清末海派四大家”,虽时值政治动荡,但这批清末海派艺术家自主肩负起“家国情怀”。王琪森在编撰吴昌硕诞辰150周年评传时发现了许多未披露的新史料。例如82岁的吴昌硕在五卅运动时期组织海派画家作画义卖,亲自作诗在申报中刊登;梅兰芳能顺利打开上海市场,吴昌硕在其中功不可没;另外吴昌硕对海派文学、海上政治运动、慈善运动、海派京剧、海派诗词创作也有帮助...

而原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认为,就算是以“新的视角来研究吴昌硕,也不能离开艺术谈文化”。吴昌硕的绘画、书法、篆刻均有很高造诣,“他由金石篆刻入画,开创了大写意的文人画,并将书法融入绘画。他对艺术技法的整合,适应当时江南文化和城市文化的转型”,可以说是上海这座城市演变过程的产物。

讨论上海文化绕不开吴昌硕,谈吴昌硕更不能忽视海派文化。诚如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所说,成就吴昌硕“时代风气海派领袖式艺术家”的因素,除了“个人气质”还有“外部环境”。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汤哲明通过时代历史背景解释了这一原因,近代海派大家主要集中于苏州,苏州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后,上海也渐渐崛起。自上海开埠后,更为海派艺术家们提供了适宜的艺术生态环境,以上海为依托充分展示其才华。生活于此的海派文人也逐渐开始有了文化自救、保存国粹的意识。

因此在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史首席专家周武看来,
“这一时期的艺术领袖,不是参与者,而是引领者。”以吴昌硕为例,他认为,虽是上海成就了吴昌硕,但也因有吴昌硕而成就了海派文化。当时受吴昌硕影响的,便有刘海粟、徐悲鸿、潘天寿等一批艺术大家。

一场研讨会也许并不能全面解读吴昌硕在“从江南到海派”背后的影响意义,但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胡晓军觉得,“作为研究者和推广者,需要趁势而上深入研究,打响上海文化品牌。”

也如解放日报朝花副刊主编伍斌所说,“考量艺术家的价值,不应该被艺术作品的经济价值所驱导。吴昌硕个人艺术史、生活史的推广和介绍,仍有空间可以延伸。”

责任编辑:魏妍
相关推荐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