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外资稳步加仓 中国政府债渐成国际投资者避风港

2019-05-08 07:58 来源 : 上海证券报        作者:金嘉捷

分享至

中国债券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下称彭博指数)后的首张外资持仓清单出炉。中债登最新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4月末,境外机构的人民币债券托管量达1.53万亿元,同比增长28.62%。其中,国债、政策性银行债仍是最受欢迎品种。债券通项下,外资大举涌入。4月外资通过该渠道净买入中国债券356亿元,环比增长60%;投资者数量单月新增134家,环比增长19%。

从今年4月1日起,中国债券分20个月逐步纳入彭博指数,最终配置权重为6.1%。从4月数据来看,外资稳步增持趋势明确。不仅是被动跟踪该指数的基金加仓,主动管理型基金也在择机买入。据花旗研究预测,全部纳入后有望吸引总计约1510亿美元资金流入。

债券通项下净买入量大增

4月份的债市遭遇利空。一季度中国经济数据向好,流动性宽松预期收敛,债市受挫下跌。国债收益率快速上行,当月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超过30个基点。

尽管如此,外资对中国债券仍坚定持续加仓。中国外汇交易中心(CFETS)公布数据显示,债券通项下,4月净买入量达356亿元,环比增长60%;交易量达1169亿元,环比增长4%;日均交易量超过53亿元。

新的投资者正在涌入市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债券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首月,共有134家境外机构投资者通过债券通渠道入市。截至2019年4月末,债券通境外机构投资者数量为845家。债券通渠道下,4月迎来首批瑞典和荷兰投资者,范围扩展至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

债券通项下的一级发行市场亦有突破。4月29日,同业存单(NCD)实现直接对债券通投资者一级发行,这进一步促进国际投资者投资这一日益受关注的资产类别。

总体来看,中国国债仍然是外资买入的首选。根据中债登数据,截至4月末,境外机构持有中国国债1.11万亿元,约占总持有量的七成。其次为政策性银行债,持有量达3690.81亿元。

较高的回报、相对温和的波动率,是外资坚定增配中国国债的重要原因之一。施罗德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政府债券的回报优于大部分主要货币。截至2019年1月末,10年期中国政府债券(以美元计,未对冲)的回报达3.8%,远高于新兴市场本币政府债、美国政府债的0.3%、0.2%。

值得注意的是,资产支持证券(ABS)也逐渐受到青睐。截至4月末,外资持有量达创纪录的163.95亿元,超过当前外资对企业债券的持有量。

投资通道持续改善

外资进入中国债市的通道仍在进一步拓宽。目前境外投资者可通过合资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CIBM Direct)以及债券通四个渠道进入。

国家外汇管理局最新公布数据显示,2019年4月,批准9家QFII投资额度共计42亿美元,批准5家RQFII投资额度共计97亿元。至此,今年以来共批准13家QFII投资额度共计47.4亿美元,超过2018年全年批准总额度;共批准12家RQFII投资额度共计240亿元,超过2018年全年批准总额度的一半。

中国债券纳入彭博指数后,外资稳步增持的趋势已经明确。施罗德投资评论员Andrew Rymer指出,对大部分追踪型基金或指数基金而言,其投资委托书将要求他们在指数纳入后投资于境内人民币债券。同时,主动管理式基金也需要投资于人民币债券。

外资也看好中国债券市场进一步的掘金机会。Andrew Rymer认为,人民币债券市场具有种类丰富及效率不足的特点,这将使主动式基金经理有机会获取高于市场水平的回报。政府及非政府债券板块均存在投资机会,非政府债券板块的规模通常大于纯政府债券板块,并具有获取信贷息差的机会。

中国债券在全球资产配置中的避险资产地位日益凸显。在瑞银资产管理亚太债券主管贝斯高看来,随着中国债市改革持续推进、进入渠道增多以及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崛起,中国政府债券作为避险资产的地位会持续上升。“在全球市场波动性加剧之际,中国政府债券开始表现得完全符合人们对避险资产的预期,投资者越发将这一资产类别看作避风港。”

责任编辑:吴芃
相关推荐
  • IMF专家:中国债券市场未来十年会获大发展

    IMF专家:中国债券市场未来十年会获大发展

    4月3日,第133次朗润·格致论坛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新书《中国债券市场的未来》发布会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北大国发院)举行。出席活动的中外专家学者对中国债券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展开探讨。
    2019-04-04 16:53
  • 中债登数据显示境外机构连续4月增持中国债券

    中债登数据显示境外机构连续4月增持中国债券

    ​据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截止3月末,境外机构在该公司的债券托管量为15152.5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并较上一个月末增加27.85亿元。数据显示,自2018年12月境外机构恢复增持以来,已连续4个月增持中国债券。
    2019-04-03 12:21
  • 中国债券“纳指”前夕 外资“跑步”入场

    中国债券“纳指”前夕 外资“跑步”入场

    除今年4月起中国债券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外,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的中国债券占比也会相应提高,自2019年1月31日彭博正式确认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券将从2019年4月起被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以...
    2019-03-23 09:07
  • 企业债券融资“外暖内寒” 宽信用兑现尚待时日

    企业债券融资“外暖内寒” 宽信用兑现尚待时日

    近期公布的1月金融数据,让市场嗅到了春暖花开的气息。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和人民币贷款双双创下历史新高。多重政策加持下,市场期待的宽信用是否已经到来?
    2019-02-20 08:39
  • 中国债券市场深入开放将增强人民币海外结算功能

    中国债券市场深入开放将增强人民币海外结算功能

    中国债券市场从上世纪80年代的国债柜台交易起步,经历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的演变和发展,至今已成为全球第三大债券市场,并实现了一系列有效的制度改革和机制优化。
    2019-01-30 19:10
  • 中国银保监会关于保险资金投资银行资本补充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
  • 2019年以来债市累计有11只债券出现违约

    2019年以来债市累计有11只债券出现违约

    来自企业预警通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月22日,2019年以来国内债券市场已有11只债券出现实质性违约,违约金额达78亿元,涉及8家公司。此外,目前还有10家上市公司发行的21只低评级高危债违约风险较大,包括永泰能源、康得新、华业资本、雏...
    2019-01-23 14:59
  • 2018年债市118只债券违约

    2018年债市118只债券违约

    Wind资讯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新增42家违约主体,涉及债券118只。违约金额方面,截至12月31日,2018年债券市场涉及违约金额达1154.5亿元,而2017年这一数据为337.5亿元。
    2019-01-01 10:04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