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降准不是“放水” 货币政策无转向有微调

2018-06-24 22:12 来源 : 中国财富网        作者:单秀巧   原创

分享至

中国财富网讯(单秀巧) 6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消息称央行决定自7月5日起,下调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作为对6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运用定向降准等货币政策而工具,增强小微信贷供给能力,加快已签约债转股项目落地”的相关部署的政策落实,市场对于本次定向降准已有预期。

对此,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新供给研究中心主任刘哲认为,本次定向降准政策的推出有利于缓解市场对于流动性的紧张情绪,对冲金融去杠杆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但不能简单理解为“放水”。她认为,定向降准严格限制了流动性的释放方向,并将金融机构使用降准资金支持“债转股”和小微企业融资的情况纳入央行的宏观审慎评估,预计直接释放流动性约7000万亿,考虑到资金撬动作用,支持债转股的资金将达万亿,小微企业贷款额度约为2000亿元。

刘哲强调,虽为年内第三次降准,但不能代表货币政策出现明年转向,未来结构性去杠杆将成为主基调。

万亿债转股资金为企业转型获取了时间窗口

刘哲指出,债转股是新旧动能转化过程中,对于信用风险事件的一个缓冲手段。本次对于五家国有银行和十二家股份制银行定向降准释放的5000亿元流动性,明确规定了限用范围,通过1:1的社会资本撬动效应,预计总规模将达到万亿元。债转股能够为企业获取时间窗口、引进增量资金,进而通过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产业升级等方式发掘企业供给潜力,改善经营现状,同时避免出现债务违约、企业破产、工人下岗等多输的局面。央行本次降准不仅明确了资金用途,同时对于债转股项目的“质量”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只支持“市场化、法治化”的项目,不支持“明股实债”和“僵尸企业”项目。在反复论证破产清算、债务重组等各种可能方案的基础上,让市场在债转股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是回归债转股的初心,避免成为僵尸企业变相获取资金的工具,有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让企业、债权人、职工实现多赢。

降准意在从资金源头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长期以来,小微企业面临着提高融资成本容易,降低融资成本难的困境。即使在货币宽松阶段,由于小微企业信贷审查成本较高,银行处于利润和风险的考虑,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却很难迅速大幅下降。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经济增速换挡和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下尤为突出。对于本次定向降准,刘哲认为从资金端释放了小微企业的流动性,提升了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商行等金融结构的小微企业信贷供给能力,有利于补齐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短板,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降准不是“放水”,货币政策无转向有微调

刘哲认为,相比今年上两次降准,本次降准对实体经济释放的流动性大于之前的规模,略超预期,但并非货币政策的转向。

2017年初金融领域推进去杠杆以来,资管规模增速出现明显下降,从两位数增速下降到4%以内,同时受到MPA考核(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与资管新规的影响,以银行表外理财为代表的影子银行扩张速度也下降到个位数,银行的同业理财占比也出现了明显的回落,由2016年的20%下降到10%,规模达2.7万亿,股份制银行同业存单出现了大幅下降,从2016年9200亿下降到2200亿。刘哲进一步指出,之前金融杠杆和实体经济的背离得到了纠偏,资产管理规模的增速和广义货币M2的增速均已低于名义GDP增速。同时,金融去杠杆在抑制资金空转方面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其影响也出现了从金融市场逐渐传导到实体经济的迹象。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中企业债券净融资下降和债务违约事件上升,三个指标“两降一升”的组合同时出现,是融资趋紧已经开始对于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的领先指标。刘哲强调,在这样的背景下,当前货币政策出现微调,意在对冲金融去杠杆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金融进入后去杠杆的新阶段,未来将更注重引导资金流向,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责任编辑:梁肖廷
相关推荐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