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香 >  正文

解读《思维补丁:修复你的61个逻辑漏洞》——“别想太多”所蕴含的智慧

2019-11-21 16:22 来源 : 新华出版社     

分享至

我们都知道,人类的进化史决定了我们会相信自己的直觉、迅速做出决定,这些特点至少使人类这一物种得以生存下来。

有的时候最好停止思考,停止收集更多数据;要么等待,要么行动。

 

本书则关注经常伴随本能思维而来的认知捷径与逻辑谬误,探讨反省性思维对做出合理判断及无悔决策的重要意义。但是,有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停止思考,停止反思,只管去做。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达到无为而治这种境界,能够到达这个层次的人一般都用了很长时间获取必要的知识、技能或执行能力。他们拥有必要的训练、实践、技术、才能,因此才能无需思考即可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当你面对慕名而来的观众准备唱那首著名咏叹调时,当你在体育馆五万名狂热的棒球爱好者面前准备击打以每小时98英里飞来的快球时,左思右想、犹豫不决不仅不能帮助你成功,反而会成为你成功的障碍。当你分析某个化学或物理问题的时候走入死胡同,有时最好将这个问题先放一放,用其他事情分散一下自己的注意力;在做别的事情的时候,你有可能还会在下意识地继续处理这个问题,说不定答案很快就会自动浮现出来。当然,这种事情没有人敢打包票。不过如果出现始料未及的状况,过去的训练或经验完全帮不上忙,这个时候最好的应对策略或许就是跟着感觉走,按照本能的指引行事。

上述所有这些情况的前提均为你拥有广泛的知识、多年实践经验或者某个领域最高水平的实际技能。诺贝尔经济奖得主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认为,对于真正的专家来说,所谓的直觉只不过是认知而已。对于真正的专家来说,处境给出信号,信号让专家获取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信息会直接给出答案。

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泰洛克(Philip Tetlock)对专家预测进行了长达二十年的研究,他在2006年出版的《专家的政治判断:准确吗?我们怎么知道?》中指出,根据物理、数学、化学等领域的特点,专家能够根据规律做出可靠的预测。但有些领域由于运作体系过于复杂,长期预测主要靠猜测,导致预测的准确性极低,这里的专家即使接受过系统的训练也与前者不可同日而语。以政治和经济领域的专家为例,让他们做远期预测有可能比猴子扔飞镖的表现还要差。在对政治或经济做长期发展趋势预测这个问题上,这些专家的直觉比外行的直觉好不到哪里去。就算一个人对自己的知识或直觉具有主观上的高度自信,这并不意味着他就一定聪明绝顶或准确无误。这一点相信不用我多说大家都能明白。

如果一个人十分无知、缺少经验、天资有限,但是仍然一意孤行地要跟着直觉走,那么他做出坏决策和做出明智选择的概率差不多都是50%。如果一个人拥有丰富的知识、经验和技能,那么他在自己专业领域做事的时候就应该别想太多或者干脆什么都不想,只管相信自己的直觉就是。当然,如果不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专家和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也像我们一样难逃非明辨思维的罗网和诱惑。

此外,我们有时还应该停止收集有助于决策和判断的信息,因为过多信息有时反而会妨碍我们做出可靠的判断。通常情况下我们只需掌握一些最为重要的事实即可做出决定;如果面对能收集到的所有相关信息,事情反而有可能变得更加棘手,因为引入的变量越多就越有可能忽略重要信息,将重点放在不重要的细枝末节上。一个人得到的信息越多,他做出的决定就越差,经济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与行为学家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用实验证明了这一点,其中一个实验已经成为经典案例。实验对象被告知琳达“三十一岁,单身,为人直率,十分聪明,是哲学专业的学生,关注歧视和社会公义等议题,参加过反核示威游行”,然后要求他们判断几个关于琳达的表述中哪一个是正确的。结果他们都认为琳达是女权主义银行出纳员,全都不选“银行出纳员”这一项。卡尼曼在《思维的快与慢》中将这一基本逻辑错误称为“连接谬误”(这里的连接指用“和”或“但是”等连接词将两个判断连接起来)。很显然,单个判断的准确率一定会比两个判断连接在一起的准确率高。克里斯托弗·海斯(Christopher Hsee)和约翰·李斯特(John List)后来做了同样的连接错误研究实验,虽然测试的内容不同,但实验结果十分相似。

一个人收集的信息越多就越会误以为自己掌握了更多的认识、有了更多的了解。美国心理学家、哲学家保罗·米赫尔(Paul Meehl)曾经做过一次测试,预测大学新生学年末的GPA分数。他将受过特殊培训的指导老师所做的预测与只用两三个变量进行简单运算得出的结果相比,发现后者比前者更加准确。简单运算方法只看学生的高中GPA成绩和标准入学考试成绩;而指导老师的预测则基于四十五分钟面试、几次标准测试成绩以及长达四页的个人陈述。实验结果表明,简单运算法的准确率超过79%的专家。美国经济学家奥莱·阿森菲特(Orley Ashenfelter)也做过类似的实验,要求实验对象预测高级波尔多葡萄酒的价格。简单运算法只考虑夏季生长季节的气候和平均温度、收获期降雨量以及前一年冬天的总降雨量这四个因素。结果这个简单的算式打败了很多全球最有名的葡萄酒专家。

在有关个人品位的事情上,你了解的信息越少越好。只管喝酒、吃果酱,让自己的感觉告诉你哪种品牌最好。不要受葡萄酒价格的影响,不要过分纠结不同品牌果酱之间的差异,选择之前不要试图弄清所有的细节。如果你喜欢某种商品,价格也能承受,那么亲朋好友或者专家怎么说其实都并不重要。

如果你能着眼于大处,那么在处理生活中像买哪种笔、去哪里度假、哪种沙发更好这种相对琐碎小事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信息越少越好。我们都听说过“分析导致瘫痪”这种说法。如果不是什么重大决定,通常情况下最明智的做法应该是只关注两三个要点,而不是每次都事无巨细地从正反两面列出所有你能想得到的所有理由,然后为十几个选择而烦恼。

但是在做重大决定的时候,比如派遣军队去外国打仗或者让医生关掉爱人的呼吸机,那你就必须收集尽可能多信息,而且信息源必须可靠,确保得到的信息准确公正,不偏不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听取支持和反对两方面的声音,不能只听和自己意见一致的观点、排斥不同的观点,因为重大决策应该有多样化的信息来源。不过到了最后,参战还是不参战、继续使用呼吸机还是撤掉呼吸机,正反两边的证据似乎势均力敌、不相上下,让你无从选择,一般只能依靠当时的直觉行事。除此之外我能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要求不同的专家或家庭成员(或者与决策过程相关的人员)投票表态,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最后决定。

虽然明智需要建立在明辨思维的基础上,但有时也需要知道什么时候不去思考,只管追随自己的感觉、直觉、本能或者不论冠以何种名称的这种令人不解但又令人着迷的不思考状态。

责任编辑:李艳霞
相关推荐
  • “物演——科学观与艺术观”主题展览即将开幕

    “物演——科学观与艺术观”主题展览即将开幕

    经过七个月的筹备和创作,“物演_科学观与艺术观”主题展览即将于11月17日在中国大饭店预展开幕,本次展览由未来论坛和锡纯艺术教育公益基金会联合出品。
    2019-11-15 16:49
  • 一本书,带你穿越2500年世界哲学史

    一本书,带你穿越2500年世界哲学史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说过,人只不过是一棵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棵能思想的苇草……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2019-07-25 09:52
  • 科创板飚升背后也要多一份理性思维

    科创板飚升背后也要多一份理性思维

    科创板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新兴“试验田”。投资者对新兴事物的热爱,以及对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的信心,造就了科创板个股股价单日飚升400%的惊人涨幅。
    2019-07-22 20:57
  • 科创板期待投资新思维

    科创板期待投资新思维

    科创板从发行、上市、交易、退市的一系列新设计,无疑将给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带来新考验。在前所未遇的新局面下,投资者参与科创板投资更应强化“自助者,天助之”的自我风险防范意识,更多地从一二级市场融合、侧重基本面分析、熟悉具体交易...
    2019-07-18 08:57
  • 《冷雨》作者郭沛文:切勿用类型思维限制推理文学

    《冷雨》作者郭沛文:切勿用类型思维限制推理文学

    周浩晖、郭沛文和齐康出席《冷雨》的北京发布会
    2019-06-21 15:36
  • 《思考是一门艺术》:我们需要怎样的思维能力 

    《思考是一门艺术》:我们需要怎样的思维能力 

    与该事件相似的还有雷曼兄弟、劳埃德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 而这些做出最后决策的人全都是拥有长期从业经历、经验异常丰富 的职业银行家。但是,当时全球金融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信贷紧缩迹 象,究竟是什么让他们无视这些信号,一意孤行地...
    2019-06-03 10:14
  • 金融为盾科技为矛 树立A股底线思维

    金融为盾科技为矛 树立A股底线思维

    分析指出,虽然现阶段A股风险偏好提升空间有限,但经过1个多月的持续调整后,既要看到市场已经具备技术性反弹的交易机会,同时也要树立底线思维,“科技为矛、金融为盾”是这一阶段的主要配置思路。
    2019-05-28 08:44
  • 一图读财报:思维列控2018年度净利同比增长43.27%

    一图读财报:思维列控2018年度净利同比增长43.27%

    一图读财报:思维列控2018年度净利同比增长43.27%
    2019-04-19 21:12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