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香 >  正文

张茜:天性爱折腾,中关村找寻生活“另一种可能”

2019-08-12 09:40 来源 : 新华出版社     

分享至

【编者按】新华出版社出版的《我在中关村:亲历者、见证者、追梦者》在中关村创业大街举行新书首发活动后,至今已半年有余,受到社会各界的强烈好评。为了回馈广大读者,我们将连续刊载书中“中关村人”的创业故事,讲述他们走过的“矢志创新引领、探索创新驱动、坚持创新发展的‘中关村之路’”。今天这个故事的主角是一位美丽的天使投资人——张茜,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她的创业故事。

张茜,天使投资人,中国人民大学学士、硕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 曾任央视新 媒体营销执行副总监、众盟战略拓展副总裁。11 年营销实践,涵盖电视、网站、APP 和DSP;9 年理论基础,涵盖市场营销、管理科学和工程。 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我是一个天性爱折腾的人,都说‘少不入川,老不出蜀’,人生不能太安逸,所以高考报志愿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就选择了北京的学校,因为我感觉北京这座城市的‘性格气质’和我还蛮像的。”

说这话的人,是一位来自“天府之国”——四川成都的姑娘。80 后的她,在年纪上也许称不上小姑娘,但看她精致的小脸、甜美的笑容、永远精力充沛的样子,真的难以让人相信其实她已经在北京辛苦打拼 17 年了。

张茜从小就被家里人当男孩子养,这无意中塑造了她独立敢闯的性格。 当初到中国人民大学报到的时候,十九岁的她只身拖着行李箱,从中国的大西南坐着 20 多个小时的火车风尘仆仆地来到了遥远的北京。2001 年的初秋,张茜开启了与北京惺惺相惜的岁月。

天性爱折腾,中关村找寻生活“另一种可能”

发展大势在中关村,为何不留下来

上了大学,张茜依然未改超级学霸的本色,一路开挂,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大四时,张茜非常幸运地得到了一个去香港实习的机会。 新世纪初,香港正盛行做进出口贸易及原料加工。 当时香港一家做塑料深加工的家族企业为了寻求转型升级,将目光瞄向了经济势头不断上升的内地市场。

“老板就想在内地招几个条件比较好的实习生,帮他迅速了解内地商业发展情况,做些市场前期调研的工作。”

当时面试这个实习岗位的有来自上海、深圳等地的很多大学生,但最后留下的却是张茜,她刚开始有些不解。

“董事长说最终选择录用我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因为只有我是在北京中关村上学。”

这位董事长在之前的几次北京之行中,深深地发现,中关村对于科技、对于创新研发能力的重视是非常强的,他需要在中关村学习、工作生活的人及时反馈最前沿的商业讯息。

与董事长的此番交流对当时准备出国读研的张茜触动很大。“董事长全球都在跑业务,商业嗅觉一定是非常敏锐的,也就是说现在非常多的机会、资源都在向中国倾斜,未来中国会有非常大的市场,中关村也会有更大的发展平台,那我为什么还要去国外呢?”

于是,张茜放弃了出国读书的想法,接受了保研的机会,选择未来继续留在北京发展。

两年后,张茜完成了硕士研究生的学业。 毕业之后,她顺利进入了中央电视台,成为台里少数拥有事业编制的央视人之一,从事起了广告经营工作。

“我相信时势造英雄,所谓的时势造英雄就是顺势而为,借势而发。 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甚至是主动去迎接拥抱,我们才能在同等的时间里取得比别人更多的溢价的回报。”在央视效力 9 年后,张茜意识到了未来的产业发展趋势。

 “我觉得大数据行业在未来一定会有一个非常好的前景。”看好方向后,她放弃了央视的“铁饭碗”,选择加入中关村一家大数据初创企业,任战略副总裁。

大数据是一个产业,需要跟拥有不同数据源的上下游及关联企业合作。 意识到大数据是一个生态系统后,张茜致力于打造线上线下打通的数据生态系统,与百度、TalkingData 等大数据公司建立起数据合作关系,奠定了发展成为大数据公司的基石。

中关村的奋斗拼搏精神和我很像

对于张茜来讲,在中关村学习工作生活这么多年,最大的感触就是在这里总能发现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

张茜有一个工作习惯,每到一个新岗位,她都会恪守“百天定律”,前一百天一定是她最辛苦的时间。 在这一百天里,她会将这项工作的关键点全部吃透拿稳,基本半年下来,这项工作已经掌握得很熟练了。 领导也会不断地给她增加任务难度,增加工作的挑战性。

“每次给领导汇报工作的时候,别人可能 5 分钟就讲完了,我的 PPT 一放上去,领导就会说,这么多,等我去下洗手间回来再听你的汇报。”

前些年在央视工作非常辛苦,加入初创企业的她更是丝毫不敢懈怠。 身为战略副总裁的她,分管着公司六项工作,从人事、财务、行政、供应链、政府关系,再到市场战略拓展,每一项工作对她都是一次巨大的历练。

例如,建立人事制度,在初创公司薪水低、没有品牌效应的情况下,为公司挖掘招来了 200 名员工;在财务人员没有增加的情况下,让公司财务工作步入正轨,经受了三轮融资的考验;公司办公场地的不断更换,她承担起了选址装修等繁重的规划任务,只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打造智能硬件供应链IT 化管理系统,让办事效率极大提升;建立维护政府关系,与高校联合建立实习基地……

在创业公司前后忙了一年半的时间,直到离职回顾梳理从前种种,她才真切地感受到,原来工作量如此之大!

中关村有创业所需的土壤条件

由于个人身体原因,一向闲不住的张茜,不得不放慢节奏,选择暂时离开工作岗位。 但她的内心在酝酿着另外一件大事,那就是生孩子再创业。

“我先生写了 30 多年的书法,有很多书法作品,甚至还被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给收藏了。”张茜一直有个心愿,希望在她先生 50 岁时,可以帮他办书法展,“所以我想趁着还有十来年的时间,将他的书法作品打造出一些衍生品,并经营起来”。

画画是张茜的爱好之一,也是当全职太太期间的“主业”,她考虑未来与画室合作,进行文创领域的投资。

当问到她是否会将创业起点布局在中关村时,她毫不犹豫地说:“当然。” 在她眼里,中关村是全国科技创新地标,是中国的“硅谷”。 但除此之外,中关村本身的文化底蕴也是非常强的,这里聚集着中国最有名的高等学府、科研院所,且有辐射全国的影响力,全国的创业企业、全国的企业孵化器都到中关村来学习。 中关村处于一个对外输出“科技”“创新”“资源”“文化”的核心位置,这里拥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不仅如此,中关村的互联网特征也让张茜更加坚定地将自己未来的文创品牌落地在中关村,“产品一旦和互联网链接起来,就会产生放大效应,有效地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性”。

伴随着中关村的迅猛发展,在这里工作的人们的物质需求也在不断地被满足。 张茜认为,在物质需求得以满足的当下,精神需求、审美需求在不断地攀升。 未来,中关村将会成为科技、文化与创意相融合的创新高地,文化创意产业正需要这样的土壤。

中关村人的大格局,教会成就他人

现在的张茜还有一个身份,就是自由投资人。“我在成都投资了一家教育企业,因为教育是最能影响并改变一个人的,我希望将北京先进的教学理念带去成都,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尽一份微薄的力量,也算是回报家乡。”

2014 年至 2017 年,张茜在中国科学院大学读博时,导师汪寿阳教授对她的人生道路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汪寿阳教授在学术领域非常具有代表性,也曾代表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声,同时身兼数职,杂志编委、科研课题负责人、给政府做经济工作报告等。 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就连逢年过节都是在办公室度过。 但即便是在这样的工作强度下,他依然会在子夜一点回复学生邮件,批改论文,凌晨四点还在为学生的论文提修改意见。

“每周日上午的讨论班,三年未曾断过,一直在督促着我们的学习,事无巨细地叮嘱我们,他对学生的那种爱是发自内心的,从心底里想要帮助你、成就你。 我们很多时候都在忙着追逐自我成就,却忽略了成就别人。”对于张茜来说,这些都是巨大的思想鞭策,使她在未来的事业选择上能够从一个更高的格局出发,始终不忘回馈社会。

2015 年,张茜开了一个微信公众号,每周五都会定期更新,这个习惯一直在坚持着。 公众号有一个能够“预知未来”的名字,叫作“另一种可能”。 或许就像名字一样,北京、中关村又何尝不是给在这里学习、工作、生活的人许以“另一种可能”呢?她坚信,这里有她所需要的一切。

《我在中关村:亲历者、见证者、追梦者》

新华出版社

ISBN:978-7-5166-0729-9

责任编辑:黄采萧
相关推荐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