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望趋稳

2018-07-28 11:18 来源 : 中国证券报        作者: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分享至

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行态势较为明显,同比仅增长6.0%,较上年同期回落2.6个百分点。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进一步下行的势能仍然存在,突出反映在基础设施项目融资困难明显加大、房地产开发面临较大不确定性、消费品制造业生产经营整体偏弱等方面。展望下半年,企业经营状况继续改善、政府收入显著提高、短板领域投入力度加大、宏观调控政策灵活高效等将支撑投资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望趋稳,预计增长6.5%左右。

投资领域需要关注的问题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快下行态势明显,累计增速逐月回落。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大幅放缓对整体投资影响显著,基建投资对整体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从上年同期的48.3%降低到14.7%。剔除基础设施投资后,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1个百分点。

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进一步下行的势能仍然存在,突出反映在基础设施项目融资困难明显加大、房地产开发面临较大不确定性、消费品制造业生产经营整体偏弱。此外,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技术调整也对上半年投资数据造成了一定扰动。一方面,国家统计局指导各地方从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压实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先调整往期基数,再调减当期所报数据;另一方面,将500万至5000万元项目的投资统计由形象进度法改为财务支出法,由于工程款根据工程进度拨付并存在垫资施工情况,导致部分投资数据滞后入统。

基础设施项目融资困难明显加大。

随着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清理退库不合规PPP项目、规范金融企业对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投融资行为等政策效应合力的释放,部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面临较大的融资困难,一些PPP项目处于停缓建状态,一些在建项目存在形成“半拉子”工程的风险。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4月23日,各地累计清理退库PPP项目1695个,涉及总投资额1.8万亿元;需要整改PPP项目2005个,涉及总投资额3.1万亿元。PPP模式是近年来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的重要渠道,2017年PPP落地基建项目投资额占基建投资总额的比重大约在12%左右。遏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严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今后一段时期“防风险”的重要任务,过去依赖扩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来驱动基建投资快速增长的传统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基建投资项目的融资约束将明显增强。此外,煤电行业去产能深入推进,煤电相关投资项目所获得的金融支持力度也在持续减弱。

房地产开发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房地产市场行政性调控措施长期实施的负面效应开始显现,我国房地产市场苗头性、潜在性风险有所抬头,集中表现在:一是土地价格持续快涨,已经连续6年高于房价涨幅,导致商品房价格上涨压力明显加大。从全国看,上半年房企土地购置均价为4750元/平方米,商品房销售均价为8678元/平方米,土地成本占房价的比重高达54.7%。二是部分区域出现一二手房价格倒挂现象,诱发投资性购房集中释放。新房价格低于二手房,直接强化了新房的投资属性,在“买到即赚到”的激励下,群众普遍提前释放购房需求以及参与投资性购房,加剧商品房供需矛盾。三是受个人按揭贷款发放速度趋慢、房企IPO和再融资暂停、各类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涌入房地产行业的势头得到遏制等因素影响,房企的债务保障能力大幅下降,资金链断裂风险上升。2017年上市房企流动比率为1.53倍,较前几年超过1.6倍的平均水平有所下降。2015年、2016年急剧扩容的房企公司债券开始步入还债高峰期,借新还旧压力加大。房地产市场风险隐患将给房地产开发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近期政府推动降低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也将对商品房销售带来负面冲击。

消费品制造业生产经营整体偏弱。

受原材料价格较快上涨、环保成本提高、产能过剩等影响,消费品制造业生产经营比较困难,1-5月份行业利润总额仅增长6.4%,低于制造业利润增速7.4个百分点。此轮制造业利润改善主要发生在原材料等上游领域,消费品制造业则承受着原材料成本抬升的挤压,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PPIRM已经连续18个月高于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近两年生活资料PPI都低于1%。消费品制造业企业量大面广、体量相对偏小,对环保成本提升更为敏感,特别是有些地方政府“环保一刀切”的做法给部分中小企业环保改造预留的时间不足,部分不达标的中小企业由于缺乏改造时间、资金等问题陷入停工停产困境。6月份小型企业PMI为49.8%,位于荣枯线以下。生产经营困难导致消费品制造企业投资十分低迷,上半年行业投资仅增长2.0%。

下半年投资形势分析预测

综合判断,尽管存在上述问题,但在诸多利好因素的促进和适当增加政策对冲的情景下,下半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望趋稳,预计增长6.5%左右。

企业经营状况继续改善有利于增强投资能力。

随着减税降费效果不断显现、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工商业企业经营状况继续改善,盈利能力增强。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6.5%,增速比一季度加快4.9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1-5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3%,营业利润增长9.0%。经营利润增加有助于补充企业现金流,改善融资条件,增强投资能力。

政府收入较快增长有利于缓解地方政府投融资压力。

宏观经济稳中向好,PPI、土地等价格水平上涨带动政府收入较快增长。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0.6%,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8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增长14.4%,加快3.6个百分点。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增长36.0%,加快8.2个百分点。政府收入明显改善,将增强财政支出能力,部分缓解由严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带来的投融资压力。同时,上半年地方政府新增债券发行节奏偏慢,前四个月无新增债券发行,5月份发行171亿元、6月份发行3157,上半年合计发行新增债券3329亿元,远低于年内净发行规模(2.18万亿元),下半年地方政府新增债券融资将明显提速,有助于缓解基础设施项目融资困难。

短板领域投入力度加大有利于支撑投资平稳增长。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经济发展绿色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快,全社会生态保护和环保治理投入持续大幅增加。瞄准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等工业基础能力的薄弱环节,国家实施了一批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和重大短板装备专项工程,促进工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在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的带动下,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幸福产业服务消费需求迅速释放,催生了大量的投资机会。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实施,农村三产融合、基础设施、民生领域等投资项目加快落地。这些短板领域投资的快速增长,支撑着投资平稳运行。

外贸出口保持增长有利于带动制造业投资。

世界经济企稳向好,IMF在7月份《世界经济展望》中维持2018年全球经济增长3.9%的判断,这是2011年以来的最快增长速度。尽管目前中美贸易摩擦加大,但外部需求总体改善,我国外贸出口有望延续增长态势。上半年,我国外贸出口(以美元计)增长12.8%,较上年同期加快5.1个百分点。国际市场是我国制造业产成品的重要销售市场,整体份额大概占10%左右。外贸出口平稳有利于改善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市场销售环境,促进企业增加投资。

宏观调控政策的灵活性有利于对冲投资下行势能。

当前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综合采用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注重统筹兼顾好对外应对不确定因素、对内防范处置风险的风险,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财政金融环境。一旦外部不确定因素加剧、房地产市场系统性风险爆发,宏观调控政策也将适时调整,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我国财政金融稳健运行,外汇储备规模雄厚,政策调控工具多、空间大,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应对潜在的风险挑战。因此,灵活高效的宏观调控政策将为投资增速提供底部支撑,防止投资动能过度衰竭。

政策建议

围绕“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的基本思路,聚焦重点领域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针对当前投资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优先保障在建重大项目建设资金,着力促进有效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合理增长,规范有序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建立健全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优先保障在建重大项目建设资金。

一是在防风险的前提下把握好轻重缓急,加强确有必要、关系国计民生的在建项目资金保障,统筹调配公共财政资金、政府性基金、产业引导基金,加快资金拨付。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二是加快推进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使用。扩大项目收益专项债券试点范围,在优先支持在建项目平稳建设的基础上,创新和丰富债券品种,优先在重大区域发展以及乡村振兴、生态环保、保障性住房、公立医院、公立高校、交通、水利、市政基础设施等领域选择符合条件的项目,积极探索试点发行项目收益专项债券。

三是继续加强政银企社合作对接,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优先保障续建项目、民生项目、产业项目、社会资本项目的融资需求,避免形成“半拉子”工程。四是根据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研究增加地方专项债券规模、发行长期建设国债等预案,对冲“堵后门”融资的收缩。

着力促进有效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合理增长。

一是持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推动贯彻落实促进民间投资的系列政策措施,切实减轻实体经济税费负担,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试点放开服务业领域的市场准入。选择若干试点城市,在信息技术服务、金融、医疗卫生、文化、体育、教育、养老等服务业,全方位放开市场准入,引导支持民间资本、外商资本进入,以多元化的市场竞争主体来激发市场活力。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限时完成生产经营类、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的整建制或部分转制改企工作。

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补短板投资力度。结合实施“十三五”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围绕脱贫攻坚、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增强公共服务能力、突破关键共性技术、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加强基础设施薄弱环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加大补短板投资力度,增加有效供给和培育发展新动能。

三是促进外商投资稳定增长。加强与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对接,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扩大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尽快放宽汽车、船舶、飞机等少数行业的外资股比限制,实施境外投资者境内利润再投资递延纳税,简化外资企业设立程序。优化提升国家级开发区综合投资环境,发挥引资的龙头带动作用。

应规范有序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一是进一步规范PPP项目运作,防止PPP异化为新的融资平台,坚决遏制隐性债务风险增量。统一新项目入库标准,明确不适宜采用PPP模式实施、前期准备工作不到位、未建立按效付费机制的项目不得入库,提升入库项目质量。扎实推进PPP综合信息平台已入库项目集中清退工作。二是严禁各类借PPP变相举债的行为。对于不包含运营内容、无绩效考核机制、社会资本不实际承担项目建设运营风险的项目,不得安排财政资金。三是优先支持通过PPP模式盘活存量公共资产。对采用PPP模式盘活存量资产的基础设施项目,支持通过资产证券化、发行PPP项目专项债券等方式开展市场化融资,提高资产流动性,拓宽资金来源。四是尽快在铁路、民航、油气、电信等领域推出一批有吸引力的PPP项目,使民间资本“进得来、能发展”,严禁对民间资本设置任何差别条款和歧视性条款。

建立健全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是完善土地供应制度。着力调整中央地方财税分配格局,增强地方自有财政实力,减轻对土地出让金的依赖程度。同时,加快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城市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稳步破除地方政府在土地供应上的绝对垄断地位。

二是完善保障性住房制度。将保障性住房制度打造成为覆盖融资、建造、分配、流转等各环节的闭环,不与市场化住房体系发生直接联系。调整货币化安置、共有产权房等短期政策。

三是完善租赁住房制度。将专业租赁机构对个人的住房租赁作为住房租赁市场的主流模式(B2C),推动解决保障租赁长期化、租金稳定性等痛点问题。尽快出台一批住房租赁相关优惠政策,降低市场化租赁房建设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要求到20%,研究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推动租赁住房REITs规模化发展,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针对住房租赁项目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四是完善房地产财税制度。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权、分步推进”的原则,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实施。对工商业房地产和个人住房按照评估值征收房地产税,适当降低建设、交易环节税费负担。进一步调整优化房地产领域建设、交易、保有等各环节以及各参与主体的税负结构。(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张宇贤,副主任:王远鸿 牛犁,执笔:胡祖铨)

责任编辑:谢玥
相关推荐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