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香 >  正文

《中国扶贫故事 》女性在扶贫攻坚中不让须眉

2019-11-06 10:03 来源 : 新华出版社     

分享至

看着村里养猪场活蹦乱跳的小猪仔,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大西沟村村民张改平显得格外激动。之前,她在当地政府帮助下从银行得到了3万元低息贷款,并入股到养猪场,2016后每年能得到近4000元固定分红。

“我家里有4个孩子上学,丈夫一条胳膊残疾,靠种地和打工一年只能挣1万多元,这个养猪场搞起来对我帮助很大。”她说。

像这样的贫困户,在大西沟村还有69户,平均收入只有2300元。而在这个大型养猪场的带动下,他们有望在2017年实现脱贫。

“这个项目是驻村第一书记李颖帮我们引进的,别看她是个女子,却干成了很多男人干不成的事。”大西沟村老党员侯春林说。

李颖是吕梁市政府接待办的一名干部。2015年8月驻村后,她就四处争取支持。仅在1年多时间,她就帮助大西沟村建了一个1.5兆瓦的光伏发电站、一个万头养猪场,还建起了村幼儿园、红白理事厅等场所,带领全村走上脱贫致富路。

大西沟的脱贫依然在路上。与之相比,相隔400多公里的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刘寨村,在女干部程玉珍的带领下,已经实现了整村脱贫。

这个太行山深处的小村庄,一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8户、270人。“我们村穷,主要是没有好的带头人,村干部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村里始终是穷样子。”村民张雷平说。

2011年,刘寨村村支两委换届,急于脱贫的村民们想起在外做生意的程玉珍,先后10次进城请她“出山”。最终,程玉珍几乎全票当选刘寨村村主任。

上任第一件事,程玉珍就调动社会资源,并发动村民开山炸石,将村里不足2米宽的道路拓宽到4米。“修路是扶贫的头等大事,没有路就拔不掉穷根。”程玉珍说。

尽管只有4公里长,但这条新路却按下了刘寨村脱贫的“快进键”。不仅村里的农产品能及时卖出去,政府的扶贫政策也真正落了地。

5年来,在程玉珍的带领下,刘寨村完成了易地搬迁,建起了100多座蔬菜大棚,成立了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终于在2015年底整村脱了贫。

站在刘寨村的展板前,旧刘寨村的样子清晰可见。窑洞破旧不堪,土路狭窄不平,到处荒草丛生,一派萧条景象,与现在欣欣向荣的刘寨村形成巨大反差。

在中国贫困地区,像李颖、程玉珍这样的女干部既普遍,又有作为。与男性相比,她们的刚与柔更有感染力,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巾帼不让须眉”“妇女撑起半边天”在这场扶贫攻坚战中得到了充分印证。

(本文选摘自《中国扶贫故事》,新华出版社出版)

 

《中国扶贫故事 》

周宗敏 主编

新华出版社 2018年12月

责任编辑:李艳霞
相关推荐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